【专栏】傅国涌:高考向何处去?

傅国涌

标签:

【大纪元6月1日讯】每年的高考总是牵动着千百万学子、家长的心。高考怎么考?高考考什么?高考向何处去?多年来总是一个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这几年来,高考似乎也在改革,比如今年单独组织高考命题的省、市就增加了9个。但是只要以地域为基础的等级制招生模式维持不变,现有的教科书、考试内容不变,其他技术层面上再是如何变来变去,都不过是一种遮人耳目的把戏罢了,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公正可言,与教育的本来目的也只有越走越远。

本来高考只是一种考试形式,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不是为高考而存在的,相反,高考要服务于教育的目的。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其实,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至少已提供了一些答案,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等。毫无疑问,高考就是通过考试的途径为高等院校选拔合乎这些要求的优秀学生,在这一目标之外,高考不应该还有自己的其他目标。

现在高考主要还是采取了全国统考的形式,即使是单独组织高考命题的11个省市中,至少有7个省市的文、理综合试题也是参加统考的。高校在出题、考试方法、招生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据一位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告诉我,大学教师对高考命题参与很少,主要是中学教师在命题。大学在这一点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不是自己出题,招来的学生中就少不了高分低能者,甚至隐伏着不少马家爵式的学生。大学自主招生虽然也会产生新的弊端,比如有权者以权谋私之类,但这同样通过制度健全进行约束。至少比现在这样的考试要强。

在试卷内容方面,以争议最大的语文为例,无论白话文还是文言文中都存在着陈旧、落伍的内容,许多文言文选篇的充斥着主奴人格、君臣观念、升官发财的庸俗价值观。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这样的内容不仅无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更谈不上养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为了应付高考,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教育的本来目的,把高考绝对化、神化,把高中教育变成了高考教育,将高考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指标,似乎整个高中教育就是为了这么一次考试服务的,将学生淹没在题山卷海里面,一天到晚就是做习题、做模拟试卷。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高考对立起来,把应试教育当作了万能灵药。

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通过这样畸形的高考制度可能选拔出有用的机器或工具,却无法体现出学生作为一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作为人的尊严和理想。高考向何处去?实际上也就是中华民族向何处去。如果年轻的一代除了功课、考试,就是游戏,那样的民族是断然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科学家称智力影响健康
彭令范:我的姐姐林昭
立委提名 王金平:胜选实力原则无可取代
江苏近千初中生竞争“空姐”场面火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