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陆宏观调控后续措施未定 台商宜提高警觉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十三日电)为使过热的经济降温,中国大陆 4月底将“宏观调控”措施正式搬上台面,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因强调“不搞一刀切”,台商在中国大陆主要投资的出口型产业目前为止并未受到重大影响,但经济部官员提醒台商,宏观调控措施是分阶段性的,在后续措施未定前,“宜提高警觉”。

中国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4月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要以“强有力的措施”为经济降温,正式将中国大陆“第五次宏观调控”端上台面,大陆官方随后并宣布全面停止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投资过热行业新投资项目,5月份进一步扩大产业降温措施,发布“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公布禁止类行业359项与限制类行业175项。

根据经济部研究发展委员会所做“中国大陆宏观调 控措施对台湾经济之影响”研究指出,2003年中国大陆在钢铁、水泥及电解铝等产业投资较2002年分别成长97%、122%、93%;今年第一季在钢铁、水泥及电解铝产业的投资较去年同期成长107%、101%、 39%,单单在去年一年,中国大陆就吸收全球36%的钢材及50%水泥,造成国际原物料价格飙涨并形成过度投资,因此成了第一波被调控的过热产业。

对中国大陆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台湾有不少专家 学者均表示对世界经济是“短空长多”,而因其第一波调控产业与营建业等内需型产业关连性强,台商受影响有限,因此已有台商认为宏观调控的影响“应该到此为止”。

经济部国贸局双边贸易二组研究员徐修元表示,大陆现阶段的宏观调控措施对以出口型产业为主的大陆台商的确影响有限,但“台商目前不宜过于乐观”。

徐修元指出,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希望以渐进方式达成经济降温,最终使经济过热现象“软着陆”。但因大陆不是资本自由市场,若现阶段调控措施未如预期,官方仍有许多行政手段可以继续扩大调控范围,“宏观调控的下一步会如何非常难以预测”,这是他不建议台商过于乐观的原因。

经济部次长尹启铭也认为台商对宏观调控的想法“不宜过于大胆”。尹启铭表示,大陆现阶段的宏观调控措施一定会有效果,“但应在今年第2季才会显现出来”,目前断言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有限可能言之过早,他建议台商还是要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后续的布局工作。

经济部研发会的研究结论也提醒台商,若大陆的降温措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恐将采取更强烈的做法或进一步提高利率”,因而提高台商营运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建议台商提高警觉,并评估布局全球新兴市场的可能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