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傅国涌:“谁夺走了孩子天真的童言”?

傅国涌

标签:

【大纪元7月2日讯】前几天新华社有则消息称,在上海一位初中毕业生的留言本上,记满了诸如“愿‘钱’程似锦”、“祝早日住豪宅、娶靓女”之类的赠言。报导说,这在上海的中小学校园里已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如果说语言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当这些高度成人化的赠言成为中小学生之间的流行语时,他们幼小的心灵不知不觉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污染、乃至被毒化了。从事教育几十年的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的陆桂英校长感叹,从未见过现在孩子的语言风格,活脱脱像个“小大人”。很多老师也都认为,以前学生话语中的自然清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成人式的“空话”、“套话”。

事实恐怕远不是这么简单,童言无忌,当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彼此以成人社会的语言表达他们的祝福时,显然不是因为“空话”、“套话”好玩,而是表明“空话”、“套话”所代表的庸俗价值观不仅占据了成人社会,而且已渗透进了孩子的世界,使他们的心灵过早地陷入了世俗的泥潭,成为金钱、美女的俘虏,如果没有意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有更高的追求。这才是最可怕的。我们现在实际上盛行三种主要话语,一是《人民日报》社论式的官方话语,二是空洞、无聊的《读者》话语,整天编织爱呀、花呀、草呀之类虚幻的花环,三就是豪宅、靓女之类的庸俗话语,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那么成熟,那么老练,都是成人社会自欺欺人包括欺骗孩子的谎言。

本来孩子的世界里应该呈现出更多的天真,孩子的语言应该是天真烂漫的真实流露,富有想像力,和成人所匮乏的童趣。这正是人类创造的原动力之一,一旦失去了这样的童真,甚至连童言都将面临消失的危机。本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一个特别早熟、世故,但少年老成并不是一件好事。即使是成人有时候也是需要一点天真的,声明显赫的胡适直到晚年还说自己不无“书生的天真”。只有保持几分天真,人类才有可能在庸碌的日常生活中抬头仰望星空,才有可能在物质之外另有所求。一句话,人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否则,即使有了豪宅、靓女,“钱”程似锦,也不过是世俗的奴隶,而不是自己精神的主人,充其量只是实现了阿Q在土谷祠中的那些梦想而已。用爱因斯坦的话说,这是“猪栏里的理想”。

“谁夺走了孩子天真的童言”?当成人社会中那套开口、闭口都离不开金钱、美女的话语堂而皇之地登场,充斥大大小小的媒体、宣传广告,肆无忌惮,毫无遮掩,弥漫在整个空气之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没有防卫能力的孩子?毕竟孩子也是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他的辨别能力也是有限的,要想净化孩子的心灵,还给他们“天真的童言”,那就只能从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大力弘扬做人尊严开始。新闻界、教育界无疑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对那些庸俗价值观、“猪栏里的理想”的警惕和批判,而不是献媚、肯定和张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找回孩子天真的童言。找回童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找回一个民族的希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傅国涌:高考向何处去?
傅国涌 :以母亲的名义肩起民族的苦难
【专栏】傅国涌:胡乔木表扬钱钟书
【专栏】傅国涌:龙应台终于为“六四”说话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