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予失误官员免责 深圳式改革创新

标签:

【大纪元11月22日讯】(亚洲时报记者孟珀吒11月21日撰文 摄影谭建中) 深圳—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月前交付一个重要任务予深圳,要求这毗邻香港的经济特区率先搞政治改革。当时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向下传达时一次也不提政治改革;然而谁也估计不及的是深圳终于出台的“改革创新”措施,竟是向官员干部派发“免死金牌”。

深圳近日提出有关官员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失误,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予以“免责”,这项新作法惹来极大争议。有意见认为,现在即使官员真的有过,甚至犯罪,都会官官相卫,逃避法律制裁。官员领导改革创新出现失误,即使非由恶意亦无私利,理当到时始酌情处理,但深圳提前给官员派定“免责金牌”,不但不利于深圳改革创新,而且还会变相“护庸”。

深圳一向被视为“敢为人先”的改革先锋,近日出台的一项新举措更是全国前所未有、闻所未闻,之所以说其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是因为,连小孩子都知道做错事要受到惩罚的道理,但深圳却立法规定,官员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失误,只要符合三个条件就不予追责究任。

17日,深圳市人大正式审议《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草案)》(下称《条例》) 。《条例》最大“亮点”是有关改革创新中的官员免责条款的规定。《条例》规定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使改革创新发生失误或造成一定损失,相关单位及个人依然可免于追究责任。三个条件是:改革创新方案制订程式符合有关规定;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且没有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恶意串通。深圳官方解释,这个“免责条款”是为了给改革者提供法律保障,给敢闯的人提供一个宽容的氛围,以立法促进改革。

该《条件》见报后,有媒体称赞深圳为“无过错”改革失败免责立法更加“彰显深圳气质”,但这却未能盖住质疑的声音。网上有舆论意见认为,现在有些官员即使施政真的有过,甚至犯罪,都可以通过官官相卫,能大事化小就大事化小,能小事化了就小事化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官员领导改革创新出现失误理当酌情处理,深圳提前给官员派定改革失误“免责金牌”,不但不利于深圳改革创新,而且还会变相“护庸”。

深圳市委副书记李意珍去年涉嫌徇私丑闻的最后叫人失望的处理结果就是一个实例。

04年10月,深圳市联合五部委联合下文,要求组织全市学生观看电影《时差七小时》。而该片女主角 “妞妞”,实际上就是掌管文化范畴管理的深圳委副书记李意珍之女李倩妮。这次事当时一度成为轰动全中国的风波,李意珍被指滥用职权,为其女儿有份投资的电影公司牟利,虽然李意珍坚持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下属发文组织学生购票看电影的事实。

其后在媒体一再追击之下,李倩妮被证实在拥有三家公司,700多万元人民币的股份,外间有人认为,李意珍有“灰色收入”,才能让女儿注册这一系列公司。不过,李意珍方面却坚称,配偶和女儿所经营的三家公司中,有两家“没有资产”,“属于接受空壳转让”,其配偶和女儿没有实际投入资金,参股的一家公司实际投资150万元人民币,分三次投入。

在庞大的舆论压力之下,李意珍对家属涉违反党纪问题,向公众公开检讨称,自己对中纪委有关“领导家属不得在自身管辖范畴内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规定“在认识上有误区,理解上有片面性,没有认真执行”。在深圳市委常委的要求下,李意珍“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尽快让其配偶和女儿从其分管领域的企业中全部退出,并由市有关部门监督执行”。

最后,深圳市委草草盖棺定案称,李意珍“敏感性不够强,对有些问题没有把好关,制止的态度也不坚决”交代了事了,李意珍至今还稳坐钓鱼船,毫发未损,对此舆论一直强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在李意珍事件上,可以看见深圳市委对高级干部“个人没有牟取私利”的理解非常宽大。

从今年初开始,国家调研组已经八次抵深,了解深圳自主创新的经验。温家宝总理今年两次巡视深圳,中央对深圳再次做好改革“试验田”期望表露无遗。

在温总理9月视察深圳之后,深圳当局10月公布了《关于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决定》。“治庸”首先要治观念上的“庸”,而深圳给官员改革失误开出种种“免责条件”的作法,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念上的倒退。

被视作中国改革先锋的深圳在改革创新上迈出的每一步都引人注目,深圳为改革有过官员免责立法不禁教人担忧,手持这样管好管坏一个样的“免责金牌”,深圳能否重新竖起“改革大旗”。(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本港机场推出蛇口登机服务
香港机场推出全球首创跨境预办登机服务
因同乡组砍手党横行  广西人在深圳遭歧视
张学友、陈慧琳举报盗版 环球唱片向星文开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