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破空:中日关系急剧恶化的背后

陈破空

标签:

【大纪元12月6日讯】今年10月17日,中国“神州六号”返航。当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北京对此做出强烈反应: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当面抗议;取消日本外相到访;并可能召回驻日大使;或继续回拒双边首脑会谈。

日本方面的参拜,显然并非无意的安排。两年前,中国的“神州五号”升空,日本中止了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即日元贷款。当时,日本国内的舆论是,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威胁,尤其中国军事威胁。中国“神州六号”升空,又激发起日本人空前的危机感,日本舆论认为,二战后的和平宪法,限制了日本太空科技的发展,日本急需奋起直追。

面对北京的强势压力,这一回,东京方面表现出罕见的强硬。日本外相表示:日本出于对侵略战争的负罪感,长期对北京保持低姿态,甚至“顺从”,而今,是争取“平等关系”和“说出真话”的时候了。

如此硬碰硬表明,中日关系的全面恶化已经不可避免。为此,也影响到两国经贸往来。中国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声称:中日政治关系不融洽,将影响到经贸发展。事实上,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日经贸依存度极高。投到中国的外资中,日本资金占到10%,双边贸易额则占到中国总贸易额的15%.日本一度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随着双边政治关系的恶化,双边贸易连年停滞或下滑,去年以来,日本已经降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关心中日关系的日本商界,目前成为沟通两国的桥梁。9月间,日本最大商会“日本企业联合会”(经团连)主席、丰田汽车董事长奥田硕两度穿梭北京与东京之间,与中共领导人会晤,为两国领导人传话。政治僵局,需通过商界领袖来活络,反映中日关系已经倒退到建交前的水准。

日本商界领袖能够担当传话的角色,说明日本早已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商界人物与政治人物具有同等份量。反观中国商界,却无人能担当、也无人敢担当此角色,因为中国商人们至多只有经济权利,而没有政治权利,尚停留在经济动物阶段。

针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韩国政府也反应强烈。然而,韩国政府的态度更真实,中国政府的态度更虚假。因为,韩国是民主国家,政府需代表选举它的民众民意。中国是专制国家,政府只需代表它自己,而对民意则可以任意操纵。

历史上,日本侵略过中国,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然而,今天,日本早已转型成为一个民主国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共仍然奉行专制与独裁,继续为祸中国人民。中共一再指责日本“抹杀历史”和“拒绝反省”,但谁都知道,“抹杀历史”和“拒绝反省”的,恰恰是中共自己。对大跃进、大饥荒、文革、“六四”屠杀,等等,中共都一概地“抹杀历史”和“拒绝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是历史,是过去式;中国共产党压制和迫害中国人民,却是现实,是进行式。

中南海心下明白,中日关系的症结包含更多因素:东海资源之争,钓鱼岛主权之争,尤其是,日本对台湾的支持。中共只紧紧抓住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来说事,也是为了掩饰中共在其他问题上显得相对差劲的表现。况且,炒作其他话题,可能使中南海或自设陷阱,或骑虎难下,而唯独炒作靖国神社问题,风险最小,对中南海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中共持久地制造仇日情绪,固然是为了转移国内民众视线,使之淡忘中共的劣迹和国内的矛盾。但与此同时,不管它有意还是无意,都为新一轮中日冲突、乃至中日战争,营造了气氛,埋下了伏笔。

比如,中日之间的海洋资源争端,趋于白热化。9月份,传出中方已经开始在东海海域开采天然气,日方声称“天外天”油气田位于双方争议海域,中方擅自开采已经侵犯了日方利益,是严重的挑衅行为,因而向中方提出抗议。中方认为,该油气田位于中线内的中方一侧,同时不承认日方所说的“中线”。两个具有争议的油气田,位于中日海域中线附近,分别被中方命名为“春晓”和“断桥”,被日方命名为“白桦”和“楠木”。

去年10月和今年5月,双方曾就此争议举行磋商,但两轮磋商均告失败。中方的开采行动,就紧接在这两轮磋商之后。中方之所以急于动手,除了因为国内能源吃紧、急需到处挖掘填充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吸取了钓鱼岛争端的教训,当初,日方主动,中方被动,多年下来,钓鱼岛终于被日方“实际占有”和“有效控制”,中方除了表达口头上的“遗憾”和“抗议”,实无计可施。这一回,中方打算效法日方,先行占有,再行谈判,以掌握主动权,在谈判中居于优势地位。

除了首先开采,中方还有更大胆的举动。今年9月9日,即日本大选投票前两天,中方战舰突然出现在这片争议海域,引起日方高度紧张。中方声称只是“例行演习”。日方则指出:当时,中方一艘导弹驱逐舰,已经将塔炮瞄准日本海军的一架P-3C巡逻机,是一种“明显的威胁”。这类情节表明,中日冲突,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针对骤然升温的紧张对峙局面,在日方的要求下,今年10月1日,中日双方举行了紧急磋商,但仍然没有打破僵局。日方建议在中线两侧“共同开发”,中方虽然表示这一方案“可行”,但未做承诺,因为,中方还没有承认日方所说的“中线”。双方还将举行磋商,看来,有关争议将成为“拉锯战”或“持久战”。

在这一番争议中,看上去,日方姿态低,甚至有些低声下气;中方姿态高,甚至有些盛气凌人。这似乎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所谓“财大气粗”。但仔细分析,问题却没有那么简单。

回顾十九世纪末期,中日海上争霸,在海军建设方面,中方大张旗鼓,日方却不声不响。最后在黄海决战、即“甲午海战”中,日方大获全胜,中国海军(北洋水师)竟全军覆没。而那时,中国海军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大强于日本海军。最后,人们认识到,落后的制度和腐败的官场,是中方惨败于“甲午海战”的致命死穴;日本经“明治维新”和君主立宪之后,在制度的先进性和人心的凝聚力方面,远远超过中国,因而敢于在海战中以弱胜强,以精神战胜物质。

今日之中国,虽然经济有所发展,国力有所增强,然而,落后的制度,腐败的官场,涣散的人心,依然如故,与百年前相比,殊无二致。况且,经济和国力的增强,也仅仅是相对于二十年前而言。实际上,中国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还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多、不到三分之一;海军方面,中国军力还逊色于日本军力。

中方唯一可以仰仗的,是手中的核武器。然而,作为终极武器,核武器又岂敢轻易出手?以核制核,日本背后,还有美国。中方焉能不投鼠忌器?也就是说,排除核武库,就相对优势而言,中国当前的国力和军力,还不如百年前的满清。如果中日再行海上决战,中方未必就有赢的机会。

看上去,当年不抗日的中共,而今似乎已经不太怕日本人了,跃跃欲试,要试一试自己吹嘘的“综合国力”。中南海心下想的是,要唬住台湾,一定先要唬住日本,因为日台亲善。然而,要唬住台湾和日本,中南海还需要唬住美国,因为这里有“美日安保条约”和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能不能唬住美、日、台?中南海应该先回头看看自己身后,那陈旧霉烂的制度,腐败透顶的官场和怒目而视的人民。

--转载自《北京之春》网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俄联合军演,激起千层浪
【热点互动】中俄联合军演纵横谈
专访陈破空:由胡访美解析中美关系
【热点互动直播】油价高烧意味什么?(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