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又见小虎鲸搁浅 28只死了9只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4日讯】〔本记自由时报记者╱综合报导〕昨天又有廿八只小虎鲸再度集体搁浅台南县将军青山港外海汕海滩,其中十九只被驱离到外海,另九只则不幸死亡,两天下来,小虎鲸发生集体搁浅,累计已有十三只死亡。

另外,一只花纹海豚昨天也在彰化县芳苑乡海滨搁浅,最后在相关单位抢救下,成功将这只受轻伤的海豚送往屏东县海生馆暂时安置。

小虎鲸接连两天发生集体搁浅,中华鲸豚协会前理事长、台大动物系教授周莲香表示,搁浅原因成谜,不过根据过去经验,寒流来袭后,相对容易出现鲸豚搁浅事件。

鲸豚协会调查,过去十年间,台湾曾出现过十五次小虎鲸搁浅事件,其中九次集中在一到3月间,又以1月最多,搁浅的地区以西海岸为主,以大台南地区最多。

接连两天有小虎鲸搁浅,两者是不是同一群鲸豚,周莲香不敢断言,表示仍须深入研究,但她建议,未来救援野放搁浅鲸豚时,记得在尾部绑上棉布条作为标记,如果隔天又有鲸豚搁浅,可作为判断是否为同一群的参考。

鲸豚协会资料显示,国际上对于鲸豚迷途搁浅的原因仍无定论,至少有返祖论、回声定位论、社群论、摄食论、污染论、地磁论等。

“返祖论”是指鲸豚的祖先本是陆生动物,中途演化成两栖动物后,再进一步演化成鲸豚,由于两栖动物在水中遇到危险时会上岸避难,于是学者认为,中枢神经发达的鲸类遇到危机时,出于原始本能,上岸避难才导致搁浅。

“回声定位论”是指鲸豚赖以辨识方向的回声定位系统,因疾病、地形混淆、遭遇暴风雨、地震等外力干扰,才会迷途搁浅,经常被解释鲸类发生的搁浅事件。

“社群论”也经常被引用,鲸豚属群居动物,可能有一只扮演向导角色,因为某些原因搁浅,其他成员尾随其后,以至于集体搁浅。

环保人士则倾向支持“污染论”,认为工业化社会排放毒废弃物、污染物污染海洋,位于海洋食物链最高层的鲸豚摄取过多毒素,以致搁浅。

目前较为热门的新兴理论是“地磁论”,由柯林诺斯卡博士(Dr.Klinowska )提出的,因为他发现欧洲许多鲸豚搁浅事件,都发生在磁力场走向与海岸线成垂直之处,研判与“鲸类洄游时是沿着磁场地形而移动”有关。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