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路虽荆棘满布 美斯乐坚持中文教育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3月5日报导】重返泰北美斯乐系列报导(五)(中央社记者吴协昌美斯乐特稿)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对美斯乐村民而言,虽然泰国政府要求回归泰文的教育,但中文还是他们的坚持,每天早晚课外时间,一定安排二到三个小时的中文课程,然而缺乏连贯的中文教材,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文这条路上,荆棘满布。

  这些年来,虽然偶尔有些赠中文书的活动,但是对泰北难民村的学生而言,中文教科书的缺乏,使得中文的学习方式相当克难。泰北义民文史馆馆长、同时也是泰北清莱教师联谊会会长的曾化仪,点出了泰北儿童在学习中文上最大的困难。

  曾化仪指出,二十多年前,美斯乐村的兴华中学都以中文教学,但是随着泰国政府的要求,正常课表时间都已经改成泰文教育,不过村民大多了解中文的重要,因此在泰北的五十多所学校,都趁着上午课前与下午课后的两个小时研习中文,为的就是保留住中文的传统。

  过去台湾方面会提供中文教科书,但这几年来,教育部的制度修改,改成两年申请一次,而每名学童只能申请到一本国语课本,缺少教科书,也让泰北学童学起中文来,事倍功半。

  再艰苦,教育也不能不做,这是泰北难民村共同的体认。建华高中董事长陈茂修指出,过去泰北虽然有二十多所国中,但是没有中文高中可以连贯教育,使得五百多名学生在国中毕业之后,如果想继续求学,只能远赴清迈、曼谷,甚至台湾求学,三年前在各界的协助下,建华高中正式成立,也为泰北学童解决了继续升学的难题。

  过去泰北孤军后代在念完国小、国中阶段之后,由于大多经济状况不好,不管是前往清迈、曼谷升学,对家庭而言,都是不小的负担,因此往往就中止学业。陈茂修强调,在现今重视学历的时代,如果只有国中学历,实在无法找到好工作,因此大多不是留在泰北种田,不然就是到曼谷做苦力,如今有了建华高中,好歹也能拿到高中学历,对泰北学童来说,有相当大的帮助。

  陈茂修说,虽然目前建华综合高中仍然设在美赛职业高中之下,仍属于泰国教育系统的一所学校,但今年总算有第一批高中生毕业,由于近年来泰国逐渐掀起中文热,因此建华综合高中今年的毕业生都是以师范班为主,方便未来就业与升学。

  根据统计,目前在泰北难民村五十四村之中,共有五万七千多人,总计有五十二所各级学校,建华综合高中是唯一的一所高中。

  陈茂修强调,建华高中的成立,结合了各界的力量,除了满堂村捐出近五百万泰铢,以购买土地外,教育部、侨委会也充份支持,分期拨付建校费用,并且支援教师等软体资源,完成泰北莘莘学子的心愿。

  只是建校容易,维持学校的经营却是困难。陈茂修强调,师资来源少、教科书也不足,再加上目前台湾采用一纲多本的方式,送到泰北的教科书缺乏连贯性,也影响了泰北学子学习的进展。

  除了在清莱省满堂村的建华高中之外,由慈济发起,在清迈省兴建的慈济中学也开始招生,虽然距离难民村远了一点,但慈济中学无论软、硬体设备都相当出色,也能协助泰北学童继续升学。

相关新闻
青少年希望大使甄选 金门鼓励学生参与
教育部:三千万多用在整修办公室  用在装潢钱不多
花三千万被称浪费 教育部:整修老旧办公室经费合理
讨论:中共的“保先运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