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挺扁 教改 李远哲告别12年院长职务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0日讯】(据中广新闻张德厚报导)“挺扁、教改 李远哲告别12年中研院院长职务”


中央研究院10月19日举行第八、第九任院长交接典礼,典礼由总统府秘书长陈长山主持监交,李远哲将把担任了十二年的院长职务移交给新任院长、中研院基因体中心主任翁启惠。

新任院长翁启惠:提升研究品质、延揽人才正式上任的中研院院长翁启惠,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曾任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主任,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名,他表示虽然接任中研院院长,但这只是拨出人生中的一段时间做公共服务,学术研究还是毕生的职志,由于中研院院长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总是受到政府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翁启惠也表示,未来如果被咨询,他会以专业角度看问题、提建言,不会针对个人或党派。

随翁启惠一起上任的中研院三位副院长,其中,台湾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刘翠溶,专长是历史研究,是现任副院长留任。另外两位新任副院长是中研院天文所特聘研究员刘兆汉,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王惠钧,刘兆汉专长是无线电科学及太空科学,王惠钧专长则是结构生物学。

翁启惠相当推崇前院长李远哲在任内的成就,他表示接下院长一职,感到莫大的压力与挑战,他为中研院的未来定出了四个初期发展的目标,包括改善研究环境及待遇、吸引国际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培养优秀学术人才。(t)

翁启惠:“第三,整合研究领域,加强重点发展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第四,鼓励以学术专业回馈社会,加强智慧财产权的转移,移助政府制定科技政策及相关法规。”骄傲三件“课外活动” 卸任后“立足小分子 钟情大宇宙”而告别12年院长生涯的李远哲,则将任中研院原子分子研究所特聘研究员。(t)

李远哲:‘中研院的许多实务,我花了不少心血,我现在的心情就是要“立足小分子”,要回到原分所工作做研究工作,“钟情大宇宙”这一点是一直是我所盼望。’李远哲说,台湾是他的家乡,地球也是他的家乡,希望能为人类社会继续奉献,也许有一天会离开地球到太阳系的其他的地方发展。(t)

李远哲也还是维持一贯不想理会记者的态度,表示只要记者不来找他就觉得轻松,十二年来最难忘的就是面对记者。他说回国后大半工作都是做中研院的学术工作,只有偶尔做些别的事情,但是报纸对中研院的工作没兴趣,都拼命写些别的事情,好像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李远哲表示,回想过去十二年,除了中研院的工作外,有三件“课外活动”最令他觉得欣慰骄傲,第一事是投入教改的工作,为了教改走遍全国,提出了许多教改咨议报告书,虽然现在台湾的教改还是有很多问题,但是要一步一步的解决。第二件事情是921大地震后,中研院立刻协助民间成立救灾组织,参与重建工作,第三件事情则是2004年参与跨党派小组,九个星期下来提出三个认知四个建议,以现在的情况看,当时的结果还是符合时代潮流、很有用的。(t)

教改、挺扁涉入政治太深 李院长毁誉参半虽然李远哲对于他三个课外活动感到骄傲,但是其实过多的课外活动也正是外界对李院长所一直诟病的,有不少人认为他涉入政治太深,中研院院士院士劳思光就认为,学界可以表达意见,但不应参与实际工作,像李远哲曾担任一些政府单位的召集人,就不太好。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朱浤源指出,虽然国民党时代李远哲就受重用,但是到陈水扁当选总统后,李远哲知识份子过度天真浪漫的特性,使得他涉入政治更深。(t)

朱浤源:“我们肯定知识份l的浪漫,不过这个浪漫落实到政治上面,就产生成了伤害。陈总统跟李总统、连副总统不一样,他的学历比较低、只有大学毕业,所以对于李院长的欣赏、肯定就更溢于言表,所以李远哲院长更喜欢陈总统,所以一旦陈水扁出来竞选就挺他,两次总统大选都挺陈水扁。”

朱浤源表示,李远哲和当局的关系良好,好的方面来讲,中研院的经费从李远哲上任以来,由每年20亿增加为80亿,增加了三倍,较充足的经费使得中研院能够添购新的硬体设备,吸引够多的优秀海外人才。不过,李远哲任内也绝非只有建树而没有遗憾。(t)

朱浤源:“他本人对国家及中研院的贡献方面我觉得两个遗憾,第一个遗憾是对外,他的教改及921赈灾的后续都没有成功,特别是教改,已经被证明失败,对内的话就如同教改一般,他推动的是美国式的民主,使得各所里面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研究员都被动员,分到各委员会去,所以大家都忙着一些公家的事,研究反而做得少,而且彼此品头论足,变得必须要评判别人而造成力量的分散,而且相互的制肘,使得研究的创意相对的就降低,这是院内学术工作上一个很大的遗憾。”

李登辉前总统曾批评李远哲说“这个人,以为自己是万能的,教改要管,九二一重建他在行,两岸问题希望插一手,到处点到为止,却从来不愿意脚踏实地做最基本的苦工,这会变成在搞造神运动,无法真正为国家做事。”

新任的中研院院长翁启惠表示,他未来会用生物科技的学术专业,积极服务社会,“但不懂的事就不会去参与,因为这样比较健康。”比较中研院近三任院长,吴大猷强调院内学 研究,李远哲则参与许多院外政治事务及社会服务工作,翁启惠显然要走第三条不同的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