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西拉雅传统祭仪 番仔田夜祭坚持原式

人气: 4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5日讯】(大纪元记者赖友容南县报导)台南县是平埔西拉雅族的大本营,境内各聚落的后裔为祭拜其守护神所举行的夜祭,于农历9月的东山吉贝耍平埔夜祭后,便在各地陆续展开,但大多集中在农历10月14日夜举办,包括大内头社太祖夜祭、白河六重溪夜祭与坚持保留原形式举办的隆田番仔田阿立祖夜祭等,由于深具观光潜力,西拉雅国家风景区予以支援辅导。

参与祭典的县文化局长叶泽山肯定番仔田夜祭的古朴形式,他表示,夜祭整体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副县长颜纯左亦参与午夜时分的“翻猪”仪式,以实际行动表示对番仔田夜祭的肯定。

今年番仔田阿立祖夜祭仪式于4日晚上9点由尪姨进行点猪、宰猪的“点猪仪式”中启动,然后猪盖上白布称“覆布礼”,11点“拜天空”进行牵曲,午夜一过“翻猪”,将猪头由外转向公廨祭拜“阿立祖”,再以牵曲登场,祈求降福后结束夜祭。5日8点继续进行阿立祖千秋境内巡礼,至庄内西公廨北营慰劳神兵神将,下午2点由尪姨主持“禁向仪式”结束相关活动。

牵曲是西拉雅夜祭看得到、听得到的祭仪音乐,是阿立祖信仰文化重要的一环,大多有“如果没有牵曲,祭典只能说进行一半,不算完整”的说法。今年番仔田夜祭由妇女及1男子组成牵曲队伍,穿白衣黑裤、头戴花环围成一圈,尪姨在圈中“开曲向”后即以简单的舞步唱跳“牵曲”,以祈福、感恩的心向太祖献礼。

南县番仔田夜祭,祭拜祖灵阿立祖的传统“公廨”。(记者赖友容摄影)

番仔田百年历史的大公廨,因长期文化融合及强势汉文化的误导,于民国75年改建为“埔汉”神明合祀的的庙宇—复兴宫。但为保留非常道地的平埔祭典,每年都建一座竹柱、茅草顶、竹编壁及泥土地面的传统“公廨”,进行阿立祖夜祭。复兴宫管委会主委黄漏全表示,今年把符合原貌的茅草公廨盖在泥土墩上,夜祭后将在原地留存下来,希望保存更多西拉雅族麻豆社传统古朴风味的公廨。

“公廨”是西拉雅族人的信仰中心,祭拜祖灵阿立祖的地方。西拉雅族人相信“阿立祖”是无形的祖灵,供桌上一个个的“祀壶”,让西拉雅族人又有“祀壶民族”的称号。黄漏全说,仍依据传统把摆在地上的木板覆上香蕉叶当供桌,祭拜的猪也摆在泥土上的香蕉叶上,以槟榔拜拜、卜杯和祈祷,用猪头壳做为献礼,让番仔田夜祭尽量贴近原始道地的形式。

他也说,在文化重建的声浪中,平埔族确实找回了过去,但形式与外貌的重视,是否能真正化解汉人根深蒂固的中心主义,建立起平埔族文化的传承,是今后平埔族人和汉人共同面对的问题。◇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