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官股行库改造 土洋斗法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丽珠/专题报导

官股银行组织改造呈现土洋斗法的现象!彰银及一银等第一波进行组织改造的银行,分别找来ING集团及麦肯锡;华银、土银2家刚刚启动组改的银行,则以土法炼钢方式,融合数十年经验及国外作法,导入组织改造,以事业群、区域中心、前后台等共同改造架构,强调人和及本土文化观念,土洋斗法谁胜谁输,有待时间验证。

第一家投入组织改造的官股银行彰银,选择与ING集团合作,将其组织架构以业务功能为导向,整合各项业务及作业流程, 加强风险控管;分行导向以行销为主,耗时3年,耗资数亿元,只期盼彰银的组织及管理能够符合国际最佳运作惯例。

由于彰银组改过程中,经营层并未异动,执行力佳,因此时间一久,本来抱持看好戏的员工,只能选择适应,组改期间平和,劳资相安无事,原本些许流失的业务,加紧脚步追回,去年的存放业务已逐渐回复到改革前的水准,甚至有所超越。

一银在前董事长谢寿夫到任后,跟随彰银的脚步,凭着其在台新金的改革经验,与外商麦肯锡合作,第一步将业务区分成6大事业群,设了一堆副总,沟通会开了数十场,始终无法摆平工会抗议声浪,分行主管权限的大幅更动,组改的支持度更形低落,劳资硬碰硬的结果,引发主管机关及立委的关心,最后老董谢寿夫因为一句脏话去职;已经启动的组改换了新人接掌,重新评估是自然的事,就这样改来改去,一银的组改何去何从,目前还悬在半空中。

相较于彰银及一银的作法,华银及土银就显得和缓多了,采取土法炼钢的方式规划新的组织架构,一向注重人和的华银资方,以及出身于一银的土银高层,看到了一银的前车之鉴,都将数十年的作业方式当做资产,再考量业务推展及风控、资源整合等问题,以此出发进行改革,一步一步导入;但是,综观官股银行组织改造的绩效,短期内还难以论断,土洋斗法的结果也有待时间验证。

彰银组织微调 一银整顿归零

记者陈丽珠/专题报导

银行组织改造的目的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不过,对第一波进行组织改造的官股银行彰银及一银而言,即使历经了阵痛期,组改的绩效仍待验证,资产报酬率(ROA )及净值报酬率(ROE )均有待提升,其中,彰银在台新金入主后,今年启动组织的微调行动;一银在新任董座张兆顺接手后,现行的组织架构将归零思考,绩效不彰的事实,已证实全然接收外商建议所进行组改、放弃百年来所建立的机制,极具争议性。

因应市场竞争及风险控管的需求,彰银及一银进行了百年来的组织整顿,砸了数亿元,聘了外商顾问,希望借此能走向国际化,事业群及前后台的经验引进了彰银及一银,彰银于91年开始进行为期3年的改革;一银于93年开始启动。

尽管彰银改革过程,未如一银般出现工会的反弹态度,行员及客户的适应问题,让彰银组改于92年下半年正式运作后,对当年度虽未造成冲击,93年度的存款业务却明显下降,存款月平均余额由92年度的1.01兆元,滑落至93年的9558亿元,少了500多亿元,ROA、ROE也滑落许多。

一银组改所引发的问题则是内耗,进而产生业务推动不力,虽说93年年中启动组改,当年8月份放款余额为6900亿元,9月份就降为6800亿元,一个月内少了百亿元,全年存放款余额全数大幅滑落,其中93年度存款月平均余额较前一年度400多亿元,放款月平均余额则掉了百亿元。至于ROA及ROE的大幅改善并非因组改效益,而是一银前一年度亏损,比较基期较低使然。

虽然彰银及一银均历经组改的阵痛期,行员、客户逐渐适应,改革阻力减轻,业务也步入正轨,但是2家银行近期也不约而同进行组改的调整动作,反映当初全盘接收外来的建议,放弃百年所累积的经验,未必是好事;改革的心态是正确的,但急就章的改革、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态度则值得深思!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