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侨校顺应市场 课程混合多元

人气 25
标签:

【大纪元7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雅陵圣保罗特稿)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影响全球,愈来愈多中国人拥入巴西,华人数量激增。除了少数几所中文学校仍坚持只教授注音符号与正体字外,多数都已开始采用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正体字与简化字混合教学法,以顺应市场需求。

巴西的华人有20多万人,大部分都集中在最富庶的圣保罗州,特别是首府圣保罗市。但巴西的幅员实在太广大,单单圣保罗市的面积就达1525平方公里,所以目前华文学校普遍面临的一个困难,就是交通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集中在星期六或是星期日上课,而这也可以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因。

目前在驻巴西圣保罗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文教中心登记的巴西华文补习班与华文学校,加起来约有40余所,多数是由宗教团体与民间社团主办,每周上课时数不到六小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要属巴西圣保罗华侨天主堂中文学校,明年将届满50年。

多元课程 唤起兴趣

为提高学生学习华语文的兴趣,每所学校各尽所能。由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文学博士林志孟担任校长的圣儒华文学校创设于2003年,每个星期要求学生写作文,出的作业多,经常考试,并延长上课时间,除了上午三小时读侨务委员会免费提供的课本外,下午还有历史、作文,并安排话剧、书法等课程,让学生多接触华语,以多元的方式增加学习的时间与广度。

林志孟承认,因为圣儒华文学校本身得天独厚,新侨较多,加上90%以上的学生都是第一代台湾移民的子女,来巴西的时间短,大部分在家里都是讲中文,因此学习效果就会显现得快一些。

创办于1991年的圣保罗教会附设中文学校情况则不同。校长暨前巴西中文教学协会总干事陈玉凤说,就读该校的学生,基本上都不会说华语,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很小的时候就移民巴西。这些父母的观念不像刚来的移民般,认为子女非学中文不可。现在乘着“中国热”,大家又开始注重学习中文。但这也涉及台海两岸文化差异的问题。

1960年代末,来自台湾的侨民移居巴西渐多,为保存中华文化与推广华文教育,先后有圣保罗华侨天主堂中文学校与圣保罗中华会馆中文学校成立。这两所中文学校的前身都是1950年代开设的圣保罗第一中文学校。学校的教材均由台湾的侨务委员会提供,早期采用《海外版华语》,目前则采用《修订版华语》和《全新版华语》。此外,教师们也自行编写或影印补充教材,供学生阅读并练习。

华人结构快速变迁

从最早期的圣保罗第一中文学校时期以降,至2000年左右,巴西的华文学校可以说都是教授注音符号与正体字。圣保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宗元在1999年底完成一项巴西华侨华人子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1%的受访者在设有中文课的学校学中文,其中62.1%在巴西出生,28.7%在台湾出生;70.7%学生的父母在台湾出生,16.4%学生的父母在中国大陆出生。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影响全球,愈来愈多的中国人拥入巴西,华人数量激增。除了少数几所中文学校仍坚持只教授注音符号与正体字外,多数都已开始采用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正体字与简化字混合教学法;有的语言中心甚至只教授汉语拼音,因为他们的学生多是要去中国大陆出差、经商或旅行的巴西人。

传统的中文学校为顺应时代潮流,特别为了满足从大陆出来的家长要求,虽然原则上仍提倡正体字,反对简化字,但反对归反对,教还是一定会教,只不过多数学校还是先教正体字,然后再从正入简。

1993年正式成立的幼华学园创办人陈丽娇就表示,这一点,其实也是巴西中文学校普遍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一种坚持。因为除去艺术美感的问题不谈,简化字毕竟是由正体字演变而来,透过教授正体字,学生才能够了解中国文字的根源与造字原理;以富含逻辑的思考方式,再配合图片、影片与故事等,记忆语言文字便事半功倍。

注音为主 拼音为辅

至于汉语拼音,大部分的巴西华语文学校都有教,并将之视为一种教学工具。虽然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汉语拼音有很多地方都不符合语音学概论,但碍于教学市场的竞争,学校还是得教。

只不过,多数中文学校仍以注音符号为基础,再将汉语拼音并在注音符号里面;或是在教授汉语拼音时,酌量掺杂注音符号,将汉语拼音不合逻辑以及和注音符号不同的地方强调出来。

目前台湾移民仍是巴西华侨的主流,所以简化华文产生的影响力还很有限。然而,若不更积极提倡正体华文,教学市场的竞争,迟早影响中华文化在巴西的传扬。

相关新闻
周锡玮赠纽约侨校奖学金 勉励学生双语兼修
橙侨中心开办电脑班
台湾侨委会研习会  百余纽约侨校华文教师参加
黄炯常高票连任侨校校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