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特有中元普渡文化可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人气: 36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8月7日报导】从历史文化探索中元普渡在台湾系列专题(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七日电)尽管中元普渡是华人地区习俗,台湾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与开垦历史背景,民间办理中元普渡,一代又一代传承,结合“悲悯”的博爱胸襟,成为台湾地区的特有民俗文化,民俗专家建议,台湾可将中元普渡习俗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元普渡融合儒教、道教、佛教三种宗教的祭仪礼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环;文史艺术工作者李疾指出,尽管中元普渡习俗随着移民脚步,从中国本土逐渐向海外拓展,中国大陆因文化大革命因素,造成中元普渡习俗逐渐式微,而香港、新加坡以及印尼华人地区,仍保有中元普渡习俗,台湾则因为自然环境与开垦历史背景,使中元普渡成为民间最重要的祭典。

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文史工作者谢宗荣说,台湾的中元普渡习俗与汉人在台湾开发有很大的关系,明朝末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饥荒,许多人只好往海外发展,到了清代因为政治因素实施海禁,移民只好偷渡,海禁开放后,清朝政府仍禁止移民者携家带眷,这些渡海来台且没有妻小的“罗汉脚”或死于海难,成功抵达台湾的或许因为族群械斗、瘟疫疾病、台风地震天灾等因素而死亡,成为无人供奉的孤魂野鬼。

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讲师林茂贤也指出,中元普渡在台湾盛行,与台湾开发史有关,唐山过台湾时代,部分移民者在渡海时遭遇海难死亡,到了台湾之后,除了天灾、瘟疫之外,不同族群因争夺土地资源而发生“漳泉械斗”、“闽粤械斗”以及原住民抗争,另外还有朱一贵、林爽文之变等民乱,没有家眷的人死后成为无主孤魂。

林茂贤说,中元普渡的主要对象是祭拜没人供奉的无主孤魂,而不是在家中设有牌位的祖先,台湾民众是抱持敬畏与悲悯的心情办理普渡,因此并不称孤魂野鬼为“鬼”,而称为“老大公”或是“好兄弟”,以拉近人类与鬼魂的关系。

他表示,中元普渡的意义,不只是在普渡庆典的热闹气氛而已,更重要的是从台湾垦殖历史,体会先民一;代又一代举办普渡的悲悯、博爱精神。

林茂贤指出,台湾民间有许多“阴庙”,这些阴庙都是民众怜惜一些意外身亡的不知名人士而设立,台湾民众除了在家里供奉神民祖先,连无名的孤魂野鬼,也有人设立阴庙供奉,再加上每年一次的中元普渡庆典,可看出早期台湾民众的悲悯胸怀。

李疾认为,与其他华人社会相较,台湾的中元普渡特别盛大而且普遍,可归因于早期台湾因生活环境因素,常有不确定性的大量死亡,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社会文化求助于祭拜鬼神,因此,若要说台湾人在举行中元普渡特别“狂野”,有各式各样的祭仪,不如说是台湾民众透过祭仪,安抚心里的不确定性,普渡仪式也可视为台湾民众每年一次,对心中的恐惧做出“集体告解”。

台湾办理中元普渡的悲悯精神,也能从近几年一些具创意的普渡中看出端倪;李疾说,由于担心早夭的小孩亡魂,在普渡时抢不到食物吃,新竹北埔地区特别为这些孩子举办“囝仔普”,另有部分县市,为动物亡灵举办普渡仪式,从这些创意普渡中,可看出台湾民众的体贴与慈爱。

李疾说,与新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中国民俗节日相较,中元普渡是最具台湾民俗特色,也是最能展现民俗活力的重要日子,由于中元普渡背后,存有深刻的台湾历史,如果中元节能成为国定假日,“一定举双手赞成”。

在中元普渡“狂野且盛大”的仪式背后,有深层的文史意义,李疾说,从台湾头到台湾尾,包括离岛地区,只要是农历七月时节,到处都有人家在门口举办普渡,普渡除了是宗教行为,更是台湾几百年来最独特、珍贵的文化资产,对型塑台湾历史性格以及岛屿文化,是相当重要资源,这也是台湾最有资格向联合国申请人类文化遗产的资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