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划行销

【市场营销系列】返乡的中国﹑美国人和家里渡假的英国人

农历新年前﹐照例会看到大陆返乡潮﹑乘车难的报导﹐看着那些肩背大包小包﹑急于年三十前赶回家的民工﹑学生﹐总是百感交集。在一般社会里﹐如果商家看到这样的人潮﹐那么多人为了回家不惜工本﹑花钱不皱眉头﹐会高兴的在作梦时都笑出声来﹐而中国人怎么就笑不出来呢﹖

那年回大陆﹐回来从浦东起飞。从杭州到上海﹐谢绝了老弟开车送行的美意﹐执意要坐火车。原因一是路途不远﹐二是想体验一下久违了的坐火车的滋味。到了外观气势磅礡的杭州站﹐还特别的高兴﹐等进了站内﹐看到黑压压﹑拥挤的人群﹐暗自心惊﹐但后悔也来不及了﹐就硬着头皮上了车。还好﹐只是上车前有点让人打怵﹐软座车厢内宽敞明亮﹐蛮舒服的。乘务员商业意识浓厚﹐不停的兜售杂志和零食﹐态度也挺好。唯一不解的﹐是原本期望在窗外看到江南水乡水墨画般的白墙黑瓦﹐但看不到﹐只看到一栋栋的小楼﹐有点象俄国东正教的塔楼﹐几个金属球串在一起戳在上面﹐不知有什么玄机。

美国每年也有返乡潮﹐是在感恩节和圣诞节前夕。有个老电影﹐叫“飞机﹑火车﹑和汽车”(Planes, Trains and Automobiles)﹐就是描述这个的。影片中史帝夫‧马丁扮演一个要赶在感恩节前回家的生意人﹐一路上飞机换火车﹑火车换汽车﹐但总跟一个大大咧咧﹑嗓门极大的销售员冤家路窄。电影故事曲折轻松﹐情节特别有趣。

提到返乡渡假﹐还有一个英国人的幽默故事。说有家英国人阮囊羞涩﹐没钱渡假﹐但又不好意思让邻居们知道。怎么办呢﹐他们就想了个办法。他们先告诉左邻右舍他们即将出远门渡假﹐一天﹐他们装满了车子﹐跟邻居们道了别﹐就出发了。深夜﹐他们兜了一圈﹐又悄悄的回来了。回来后﹐全家在房子里闭门不出﹐晚上也不开灯﹐黑咕咙冬的过了一个星期。。。

带着思乡之情﹐为阖家团圆千里奔波倒也值得﹔但为了面子﹐做出荒唐的举动﹐这样活着可真是太累了一点。不过话说回来﹐要让中国的返乡潮少一点拥挤和辛酸﹐多一点美国式的轻松﹑英国式的幽默﹐倒还真需要多加一番考虑。在西方﹐返乡潮是航空公司赚钱的大好机会﹔但因为激烈的竞争﹐机票还是很便宜﹐甚至低于开车的成本。

从市场经济考虑﹐平息返乡潮﹑将之化为商机﹐从供应的角度﹐应放开民营﹑自由竞争﹐让市场提供更多的航班﹑火车﹑汽车﹑和轮船﹐从而使利用特权鼓捣票子的现象得以根除﹔从需求的角度﹐也该思考一下为什么迁徙的民工这么多﹑这么多人要背井离乡去打工。如果大陆返乡人群的主体也跟其它正常社会一样﹐以学生﹑游客﹑探亲访友为多﹐而不是外加成百上千万的民工﹐问题可能就没那么严重了。

谈及农民工的问题﹐不得不涉及中国的户籍制度。看来﹐谈及中国的任何问题﹐即便是返乡这样的话题﹐最终还是要归结到那个我们不愿谈﹑又不得不谈及的政体问题。

返乡的动机和根源﹐是人们或浓或淡的离愁﹐自古以来都是“剪不断﹑理还乱”。返乡问题的解决﹐应该出于人们的心念﹐恐怕必须是不惑不乱﹑当机立断才行的。(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