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命力 】街役场特色餐厅 活络新化老城

黄炜甯,乐山又乐水的餐厅经营者,当她来到老山城新化,老街独特的建筑样式与淳朴而有厚度的人文内涵,在她眼中尽是珍宝。凭借一股珍惜老资源的动力,她把经营特色餐厅拓展为一场文化的再造运动。

文、摄影/赖友容

人气 46

年轻又自信的黄炜甯原本与先生在新店碧潭、淡水情人码头经营异国料理“水湾餐厅”,共同为营造“有水的地方就有水湾”的梦想打拼。因缘际会在去年南下与新化当地“瓜瓜园”老板邱木城合作,首次以老建物结合餐饮的特色性,把老山城的资源活化加以运用来吸引外来游客,带动当地极欲发展的观光产业。


街役场金碧辉煌的灯饰夜景,列为新化一大胜景。

发现新化的人文厚度

经过约半年的摸索才清楚南部餐食差异性、及对新化人文特色的了解。黄炜甯说,原本觉得它有点没落,透过查看当地史料照片、向耆老打探新化老街结合西方建筑样式与本土建筑意匠特色的街役场故事,却发现新化的人文内涵很有厚度,众多古典的老建筑物、听不完可爱的山城故事……黄炜甯发现,新化需要包装行销,而年轻的新化人不甚了解家乡特色。

黄炜甯发现游客喜欢拍照但找不到“街役场”3个字入镜留念,她想起翻看地方史料的照片中,看过在建物入口圆弧形的门廊上有立招牌——那种贴上3块圆形铁片、油漆字的铁丝网架。但她认为,依原貌重新放上并不好看,于是配合欧洲歌剧院复古的风味,改为立上铜铸的字,铜色放久愈暗愈有味道。

营造“街役场”餐厅特色

改头换面的“街役场”,配合建筑物特色去做出特色的餐点,除了吸引以南科科技人为主的外地客人,本地人也渐渐带访客来典雅的建筑物享受美食。


内部以柱梁、圆拱门壁区隔出空间的层次;透光的地板下展示当时移厝用粗绳的绳头。

在台北的水湾餐厅以西式料理为主。有使命感的黄炜甯觉得“街役场”的料理要结合地方产业,她成功将“新化三宝”竹笋、凤梨与地瓜融入异国料理中──以竹笋当清爽开胃菜,用凤梨做成南洋风味沙爹主菜料理,将地瓜变身为冰烤三色蕃薯的细绵软Q甜点,把三宝的食用特性发挥淋漓尽致,反应良好。


黄炜甯成功将“新化三宝”融入异国料理中—-三色番薯。〈黄炜甯提供〉


黄炜甯成功将“新化三宝”融入异国料理中—-凤梨沙爹。〈黄炜甯提供〉


黄炜甯成功将“新化三宝”融入异国料理中—-绿笋番茄。〈黄炜甯提供〉

重视餐点服务训练的黄炜甯说,训练课程一直在进行,南科人用午餐的回流率高,除了不断开发新菜色,注重顾客意见表的改善也是关键原因。

活用老城资源

大部分时间在台北,黄炜甯每周只能南下新化一天。当得知新化朝天宫的妈祖多庇佑外地人,她想出结合新化老街上百年米店的特色的点子,在新年时机推出用餐送平安米活动,自己设计喜气的包装袋,装百年米店的米,请客人拿去“妈祖间”过香火即可获得神明保佑,并以此米炊饭称为“催财”,没想到一炮而响,颇受好评。

百年米店在新化老街还能运作给黄炜甯很大的鼓舞,在她眼中,新化还有许多珍贵资源,如水果饼故事、十八媱、八卦好穴、七星坠地等新化很多可爱故事,都是很好开发、结合运用及行销的好题材。

在餐厅树立特色之后,黄炜甯特别为游客设计了吃喝玩乐导览街图,以便游客顺道体验新化老城特色,同时训练员工成为解说员,迈开了活化老城的稳健步伐。


新化老街巴洛克式建筑街屋夜景。

*****

以做公益的心态做事业

对于活络新化观光不余遗力的黄炜甯,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她打算以主动出击的积极作为,串联自行车及风景区,希望以盖章寻宝图的方式带动新化整体性旅游。但经多次拜访相关业者遭到碰壁的黄炜甯无奈表示,自己去谈有很多困难,因此找镇公所协助,但公所主秘还寄望业者自己去做呢。

黄炜甯表示,其实要她去推动地方根本没有这么大的实力,因此做街役场时只能去利用本身特色让顾客不断的回流。她感慨地说:我没办法带动地方,而让游客看看街役场就回家了、看完以往民众合力千人移屋时拉断的绳子就回家了、吃吃东西就回家了,仅仅这样就觉得很可惜。


建构阁楼,用餐时贴近屋顶的木桁架。


灯饰、桌椅搭配得整体典雅细致。

“希望以建筑物的特殊及餐厅的口碑,把外地人吸引来新化,然后去发现新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黄炜甯强调,那才是我们正在做的最大目的。

有点觉悟的她决定先努力自己的东西,对街役场或能做得到的事情去使力,这就促使她每天都在想这些东西,每天想让建筑物更有地方特色,让外地人很有兴趣想来,更体会到建筑物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来了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黄炜甯比划双手说,要想办法让来看来吃的游客的手可以动一动。


内部以柱梁、圆拱门壁区隔出空间的层次;透光的地板下展示当时移厝用粗绳的绳头。

她语惊四座表示,设计绳子让游客拉房子而能把房子拉动的话,游客对它的印象将深刻得像天方夜谭,因此她找以前移街役场的技师帮忙完成梦想,目的让游客了解当初有千人在移屋,就是少你一个拉不动,请你帮忙移动它。也计划以绳拉动街役场的意象图做T恤,以满足游客印象的丰富性,目的只是让游客对街役场有更深的印象。


将千人移厝手腕粗的断绳挂墙上,供遥想当时盛况。

在新化过新年让黄炜甯感到冷清,觉得台北有迪化街好热闹,如果老街每家卖年货可以形成热闹的年味。敦亲睦邻也是她想要做的,今年过新年时一家家发邀请卡,邀请邻居、游客至街役场倒数跨年、玩烟火游戏,虽是做公益但可以带动地方气象,像镇公所办音乐会也提供免费饮料,但营业方向则希望带进外地人。

为了重新打造街役场,把餐饮做得更有特色,黄炜甯采利润中心制把员工当作合伙人,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虽然做不好有人讲、做好有人抢,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经营的很好,想各种办法把它经营得最好,是黄炜甯目前所致力。

*****

街役场千人移屋 形塑新化文化意象

新化镇旧称“新化街”,其行政中心于1934年兴建取名“街役场”,是新化镇公所的前身,从此开启了新化行政发展史,形塑了镇民不可磨灭的记忆,可借此遥想昔日新化山城的繁荣景象。目前的街役场为新化镇地方文化的意象,是彰化以南仅存的街役场建筑。


街役场内部以柱梁、圆拱门壁区隔出空间的层次。

新化街役场以屋顶窗水平出檐的圆弧形门廊设计为其中央入口意象,线条简洁流畅,这个特殊设计形成了保存价值。其基地面为一字线形,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墙体加上木桁架瓦屋顶,内部以柱梁、圆拱门壁区隔出空间的层次,量体简洁单纯;屋身外墙以洗石子搭配窑烧十三沟面砖,工艺精巧俐落,简朴流畅的装饰风格,巧妙地结合西方建筑样式与本土建筑意匠。


入口意象的屋顶窗水平出檐的圆弧形门廊,特殊性而形成了保存价值;整修后,围住门廊两侧出入口改为玄关。

台湾都市更新的风潮中,新化街役场亦面临存废的选择命运,但文物保存拉锯战的开展中,却带动居民对社区的认同与关怀。2000年发动“乾坤大挪移”,千人合力将这栋历史建物移离300公尺,待原地建构地下停车场后移回,而同心协力的镇民,共同见证了一场文化的再造运动。

新化街役场历经抢救后,完成基础锚碇、柱梁补强及内外修复装饰等重生过程,赋予历史建筑物永续生命的新风貌,企望浴火重生的街役场风华再现。但镇公所苦于经营乏力,采外包经营咖啡式餐饮的公开招标且2次流标,后来由当地赋予传统地瓜新生命、自创品牌的“瓜瓜园”标得。瓜瓜园企业总经理陈金柱表示,将街役场打造为特色餐厅,提升新化饮宴水平及塑造为文化旅游的意象。@*(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生命力】在祖灵土地上站起来—南岛采集馆蕴含大自然能量
【台湾生命力】黑墨线条 乘真善而凌越——访书法家马铭浩教授
【台湾生命力】舞动人生——李慧美
【台湾生命力】绿色生活地图 发现不一样的竹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