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一巴掌打出来的反省

——被无限放大的巴掌事件(三)

肖雪慧

标签:

【大纪元10月29日讯】事情已然被放大。放大也有放大的好处。起码,话语权极端不平衡的问题被推到了公众视野之下;异端、言论自由的问题也从遮蔽状态走到台面上——尽管以反向性的怪异方式出现;更直接的好处是,激起人们质疑自己置身其间的病态文化氛围和成王败寇的病态历史观。

前一种病态,但凡有自尊的人早有不满。病态文化政策纵容着一批无良文人和艺人歌颂帝王、美化主奴关系,他们凭借话语霸权,用这套东西喂食人的大脑,毒害人的精神,更使孩子从小就浸润在对帝王百般赞颂的精神氛围中。

这批人在歌颂王朝、美化帝王的同时,强化了原本就灌注在历史教科书中的成王败寇历史观。有网友针对阎崇年美化清军入关和其后的统治提出:如果日本侵略得逞,是不是也得歌颂日本的“共荣”、“共建”?这不是语言抬杠,而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质疑,对成王败寇史观极具挑战性,完全不是用“历史不可假设”这样的断言可以打发掉和回避掉的,因为,日军曾占领我国大半国土达8年之久,而所谓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就是侵略者冠冕堂皇的借口。

掌掴事件引发的争议把这些问题挑在了明处,可以成为一个推力,推动对历史真相的探究和反思。

探究历史真相不是要清算谁,而是不要让历史成为按胜者要求编排的戏剧。对每一个民族来说,历史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从它那里可以获得宝贵的智慧。但经过伪饰甚至伪造的历史,历史提供经验教训和保存智慧的功能也就丧失殆尽。历史也需要反省,不是只要成了史实就合理了,于是就只有歌颂的份。反省历史不是要挑起历史旧账,民族间的相互尊重是要建立勇于反省和诚实面对历史的基础上的,缺乏对历史的反省精神和诚实态度的民族,只会迷失在历史怪圈之中,而且也缺乏建立良好民族关系的智慧。象阎崇年们那样一味为满清政权辩护,实际上是在挑起民族矛盾。有人说他挨了民族主义一耳光,可是从他那些骇人听闻的言论看,他倒更是一个失去理性的极端民族主义者。

现在,无锡青年已经为他的卤莽行为付出了代价。该是阎崇年为自己那些挑战文明底线、侮辱文字狱和大屠杀受害者的言论付代价了。我国对这类言论宽纵无边,但起码该道个歉吧?然而,却让阎崇年享受起了售个书保安林立且个个头戴钢盔的待遇。钢盔可是一种货真价实的暴力象征,在把掌掴当作暴力事件谴责之后拿此等场景作回应,实在很幽默。全世界怕找不出一个地方的文人售书有这般光景。现在不是有个中国版诺贝尔奖吗?要是增设一个另类创造力指数诺贝尔奖的话,可以考虑该场景的发明者。

也许,钢盔护驾不一定是阎崇年的本意,但对于网友发出辩论挑战书,阎崇年以极端傲慢的学霸态度设置了三大门槛: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说穿了是拒绝辩论,傲慢之下其实很露怯,同时也透出骨子里的庸俗和势利——面对网友发出辩论挑战,把什么专业、出版专著、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作为条件亮出来,无非是炫耀自己一应俱全。然而,中国有句老话:“英雄不问出身”。不是清史专业、没有出版这方面专著、没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等于相关问题上的见识就浅。学术从来就是在自由公开的辩论中进步的。任何领域,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民间也从来就藏龙卧虎。任何人只要有正常智力且具备理性的质疑探索精神,就可能对清史有独到见解,而且远比阎崇年这样把研究对象当崇拜对象的更能接近历史真相——老实说,以阎崇年这种对清王朝无限热爱的态度,去当个满清王朝发烧友比作研究更合适。

不过,我相信无论阎崇年应不应战,网友已经发出的挑战都会成为一个新的推力,促使人们去关注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

末了,就这次掌掴引起轩然大波顺便提醒,其一,“给了谁谁谁一记响亮的耳光”也是我们若干著名外交辞令之一;其二,擅长拳脚功夫的城管无需报名、无需考试就可以“打”进公务员系统。广州市三千城管一夜之间成公务员,已经为此开了先河;再有,前天成都城管又打人了……

这种易“暴”的社会背景下,处理和讨论一记耳光的“暴力”,真要事事比照这个标准拘人,拘留所非爆满不可;比照这次的规模讨论“暴力事件”,不累死人才怪。

2008-10-25@(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肖雪慧:别拿“国家形象”说事
肖雪慧:童年的秘密
肖雪慧:地震记事(续五)
肖雪慧:举国体制是有几许优越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