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领袖:丘吉尔(47)

子仪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9日讯】但是当诺尔曼带着一项5亿美元的贷款协定回来后,他却发现丘吉尔的态度有所改变。丘吉尔被比弗布鲁克的《每日邮报》上发表的猛烈攻击恢复金本位制政策的文章所触动;同时,他对在丹迪市参加竞选时所看到的因战后紧缩通货而导致的极度贫困景象也记忆犹新,这些都促使他更加慎重地再回头审视这一问题。他甚至亲自准备了一份反对恢复金本位制的文件。他在这份被财政部的官员们称之为“丘吉尔先生的习作”的档中说:

“整个恢复金本位制的问题,不能仅仅从财政和通货方面的考虑来加以处置。它对商人、工厂主、工人和消费者都有影响,尽管大体上是相同的,但决不意味着彼此毫无差别,即使在财政和通货方面的利益也是如此。”

丘吉尔认为,恢复金本位制有可能导致严重抑制贸易和就业的危险。他的看法遭到诺尔曼、布雷德利和尼迈耶的强烈反对。奥斯丁•张伯伦则以个人名义请丘吉尔改变看法。就连丘吉尔在下院的主要对手、前任工党财政大臣菲力浦•斯诺登也在《观察家》报上发表了类似张伯伦的意见。只有著名的剑桥大学经济学家J•M•凯恩斯和前自由党财政大臣雷金纳德•麦肯纳坚持反对恢复金本位制。

为了进一步听取不同的意见,也因为一年一度公布财政预算的日子日益临近而必须拿出一个明确的决定,丘吉尔在3月的一天安排了一次聚餐会,将对是否恢复金本位制持对立看法的双方代表人物邀请到唐宁街11号他的官邸里进行讨论。据格里哥回忆,凯恩斯认为:

如果恢复金本位制,财政缺口将比预料的要大得多,只能靠降低价格水准才能弥补,而这又将导致失业和罢工。财界代表则认为,凯恩斯夸大了不利情况;这些不利因素将是短期的,将会被银行业、保险业和航运业的长远利益所抵销。丘吉尔被与会的大多数人对恢复金本位制持支持态度所打动。后来他和诺尔曼与首相举行会晤,一致同意在新的财政预算报告中出台恢复金本位制的政策。

1925年4月28日,丘吉尔在下院作了他的第一个财政预算公布演说。他宣布恢复金本位制;降低所得税、增收丧葬税和各种间接税;恢复征收麦肯纳税。同时,他宣布实施对孤儿寡母的救助计划,将发放养老金的年限从70岁降为65岁。固然这后两项措施是早已包括在内维尔•张伯伦提议的保守党竞选纲领中,但就连张伯伦本人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的计划。我们曾保证要做这些事情,但我认为,要不是他把这些事情列为预算计划的一部分,那我们今年就不会实际去做这些事。就我的看法而论,由于他的首创精神和干劲,他个人应得到特殊的荣誉。”

张伯伦还认为丘吉尔这篇持续了两个半小时的演说“是一次绝妙的表演”。前工党财政大臣菲力浦•斯诺登虽然把丘吉尔的预算斥之为“迄今所公布的最坏的富人预算”,即种种计划和措施基本上只对中上阶层有利,但斯诺登也承认“这是一次伶牙俐齿和巧言善辩的巨大胜利”。自由贸易的拥护者们则发现,长期以来被他们视为旗手的丘吉尔,此时已背叛了他们的事业。

由于恢复金本位制“需要采取一种极其严格的债务偿还政策”,压缩政府经费开支就成为一种必然。丘吉尔在上任之初就曾向鲍德温提出,必须限制军费开支。此时,他更加坚决地对增加海军和空军预算的计划提出了批评。他对首相说,制定海军经费计划的“基点应放在最近20年内不可能同一流的海军大国发生海战上”。他认为,德国海军已被摧毁,美国海军没有敌意,日本与英国仍是盟国,无论近期还是将来都不可能进行战争,而其余的则不足为虑。他甚至提出应打消在新加坡建立海军基地的想法,而这正是他以前攻击工党政府的理由。

由于丘吉尔对海军问题特别熟悉,所以他把为海军“在内阁进行殊死斗争”的海军大臣逼得难以招架。第一海务大臣比蒂曾写信给妻子说:“我们遭到这届政府的严重打击……,实际上我们在海军做事比工党政府执政时期还要困难。当然,账要算到身为财政大臣的温斯顿身上,他发疯似地节约开支。”问题最后提到帝国防务委员会上,而该委员会的结论倾向于同意丘吉尔的判断。这使海军大臣布里奇曼和比蒂处境更为困难,两人拒绝轻易废止海军建设计划,闹得几乎濒于辞职。鲍德温出于避免不利政治影响的考虑,亲自出面为双方进行调解以找出妥协的解决办法。结果决定,海军计划大部分可以接受,但应尽量采取节约措施并把部分经费缓至下半年拨付。这样总算平息了事端。

空军方面,由于得到了空军大臣撒母耳•霍尔爵士和空军元帅特伦查德的较好合作,削减扩军计划时未产生大的矛盾。这样,丘吉尔在压缩军费开支方面的工作收到了一定实效,使他得以贯彻执行债务偿还计划和维持较低的所得税征收水准,也就使恢复金本位制的政策得以顺利推行。──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但是矛盾仍然存在。因为在当时的体制下,军需部只负责陆军的军需生产,海军部则控制着海军的后勤供应,这意味着有“两个军需部,为自成体系的不同军种服务。双方在劳力与原料这个越来越狭小的领域内相互竞争与冲突”。在与海军部的冲突中丘吉尔占尽优势,因为他精通海军知识,批评能切中要害,而当时的海军大臣埃里克‧格迪斯爵士却只是一个新手。
  • 丘吉尔一方面仍不松懈地抓紧军需生产,“要作好各种有效的准备,以确保敌人即使形势有利也不能继续战斗下去”;另一方面开始考虑停战问题。他参加了首相与大臣们在苏塞克斯郡丹尼花园的利德尔大厦举行的讨论停战问题的会晤。他虽然同意大臣们在会晤中得出的“考虑到协约国方面目前已确实占有战略上的优势,因此停战条款必须严厉”的共同认识,但后来他在曼彻斯特的演讲中也强调指出,要求敌人完全屈服是不可能的:
  • 为了表示对丘吉尔格外优待,劳合—乔治在组阁时让丘吉尔在陆军部、海军部或空军部中任意选择。丘吉尔当然愿意回到海军部去,他在给首相的信中表达了这个意思,并且表示“我可以接受任何要求,让大家的愿望变为现实:‘舰队做好了准备。’”
  • 丘吉尔在1918年底,曾就对俄政策在战时内阁会议上发表意见。他认为,英国要么尽快从俄国撤出,要么“派出大量军队,提供足够的机械化装备”以更有效地进行干预;而他更倾向于选择后者,因为丘吉尔对俄国革命抱有极端的敌视态度。
  • 丘吉尔对中东地区的种种安排,日后被证明是十分正确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敌对情绪有所缓和,地区形势相对稳定,英国政府则以最小的兵力和最低的财政支出保证了大
    英帝国在这一地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据信由于丘吉尔计划的实施,英国用于中东地区的军费开支由每年的4000万英镑直线下降为500万英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