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008亚洲邮展 从老邮票看中国和台湾货币史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0日报导】台北2008亚洲邮展系列四(中央社记者冯昭台北十日电)中国过去采用银两制,以“钱”、“两”为单位,随后因随世界趋势改用银元制,清朝慈寿邮票曾以加盖新面值方式应急使用。“台北2008第二十一届亚洲国际邮展”除了可以欣赏曾获国际大奖的慈寿票邮集外,在邮政史类的收藏品中,也可以看到老台币历史。

在集邮界谈到中国古典邮票,慈寿票被认为是复杂度较高的。所谓“慈寿票”,全名为“慈禧寿辰纪念票”,1894年因慈禧六十大寿,发行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以资庆祝。原票发行于海关邮政时期,当时邮票面值采用银两制。

1897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时,废银两改采银元制,新邮票改印不及,于是将库存和新添印的慈寿票加盖“暂作洋银半分”等字,因而产生中国邮票史上重要的变异邮票。慈寿票因为经过多次小字、大字、长距、短距加盖,复杂性较其他加盖邮票更高。

这次“台北2008第二十一届亚洲国际邮展”荣誉类展区,展出台湾集邮家陈士仁获得2007泰国亚洲邮展冠军类 (FIAP Championship Class)竞赛荣誉大奖的邮集“慈禧寿辰纪念票及其加盖票”。

亚展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茂兴指出,这部邮集除了基本邮集应具备的试印票和版式研究票品外,还包括罕见的复盖票、倒盖票、红宝石与金龙票。邮戳搜集到海关时期到国家邮政时期使用过的各式邮戳,而且许多邮戳是以实寄封展出,更难能可贵。实寄封涵盖国内实寄封、进出口混贴封,古色古香的信封记录了当时国内外局势。

另外,走到邮史类展区,数框以老台币时代实寄封为主题的收藏品不仅记录台湾邮政史,也见证了台湾光复初期的经济动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台湾光复后,由于国内邮票尚未运到台湾,负责接收邮电事业的台湾省邮电管理委员会以日本邮票加盖“中华民国台湾省”暂用,从展品可看到,当时国内平信的邮票面值以三钱至五钱为主,中华民国台湾省暂用邮票只使用不到一年。

1946年至1947年,发行以国父孙中山肖像为主题的邮票,面值以二圆、五圆为主;不过1949年,邮票面值已成了六百圆,可看出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的程度,1950年寄一封国内平信竟然要八千圆。

参观台北亚洲邮展展品,可多利用主办单位台湾邮政公司提供的免费导览服务,透过导览人员的生动解说,一边欣赏邮票之美,一边听历史故事。明天是邮展最后一天,记得把握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