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典故:李鸿章的招牌菜

紫菡

人气 26
标签:

杂碎首见于美国,最普遍的说法是:公元1896年,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访问欧洲后,率团抵达美国。因为一行人已出外数月,早吃腻了洋餐,于是向纽约当地华人开的馆子买了几个菜。
当时李氏访美可是大消息,挖新闻的记者找到餐馆老板,追问这位中国大官究竟吃了什么山珍海味?这餐馆老板不知是英语不够灵光呢,还是嫌洋鬼子烦,随口答道:没什么,就杂碎呗!“事出有因”啊!杂碎又称‘李公什碎’‘李公杂碎’,据传这“因”就是根据这码子事儿牵强附会来的。
还有另一个传闻:清道光进士李鸿章,官居太子太保,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学养俱佳、辩才无碍,是清末名臣。
在他担任外交全权大使时,有一天,来了一位外国大使拜访他,谈完了话,正巧赶上吃饭时间,李鸿章便留他共餐,可是事先由于未知会厨师,所以一时准备不及,只好就厨房里现有的材料,七拼八凑,其中还炒了一盘五颜六色的大杂烩端出去。

 



炒什锦(祝大姐/大纪元)


外国大使对这道色彩缤纷的菜颇感兴趣,便请教李鸿章菜名,其实李鸿章也没见过这种菜,便随口说是“炒杂碎”,没想到深获洋大使的青睐,大加赞扬并传了出去,竟然成了洋人对中国菜除了咕咾肉之外,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了。
想不到这种在中国人眼里不成格局的菜,却在早年误导了洋人很长一段时间,以为这两道菜就是中国菜的代表了呢。后人为了追忆这段趣闻,便将菜名称之为“李公杂碎”,一直流传至今。
另外一个也常听到的说法是:炒杂碎约摸开始于1860年代旧金山的一家中国餐馆。话说有天近打烊时分,厨房里已没什么材料,偏偏有客人上门来,硬要老板烧点菜来吃。
老板只得急就章,把厨房剩下的零碎东西炒成一盘端上,客人一吃,大为激赏,问起菜名,老板答以杂碎。
总之,杂碎到了廿世纪初,成了美国中国餐馆的代表菜色,红遍全美。后来更传到欧洲的中餐馆。当时美国有很多廉价的中餐馆,索性都叫“杂碎馆”。
梁启超1903年游历北美,曾目睹杂碎馆的盛况,归国后写了《新大陆游记》,提到美国人对杂碎馆“嗜之若狂”,杂碎之名,说不定就是在那时传到中国。
说了半天,欧美中国馆子里的杂碎究竟是啥菜?简单讲就是“炒什锦”。将肉或虾仁等荤料过油炒至刚熟,另起油锅,把豆芽、青椒、胡萝卜和笋片等素料,以火快炒之后,再把荤料回锅一拌、调味、勾个白芡便成。@*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原始的“素菜粥”食谱:东坡羹
饮食典故:豆腐和皇帝
饮食典故:豆腐趣闻
饮食典故:莲情 莲韵 莲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