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中国职场的美国文化冲突

人气 177
标签:

【大纪元12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苏臻编译) 随着越来越多美国人到中国大陆工作,中国人和美国人共事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了。这种跨文化伙伴关系虽然在很多方面有其优点,但是双方在工作经验、薪资水平和沟通作风上的差异,也凸显了一些问题。

纽约时报24日报导,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20多岁、30多岁的美国人前往中国工作,虽然他们的中国同事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但是双方的成长过程却是截然不同的。

美国人自小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由市场。现年28岁,出生于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期,目前担任蓝橡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Blue Oak Capital)资深专员的赵连女士﹝Neng Zhao,音译﹞表示:“美国的年轻人是在商业环境中长大的,而我们不是,所以对我们这一代而言,工作场所是一个独特的学习过程。”

在上海创办新茶网﹝Neocha﹞社交网站,现年28岁的廖传扬﹝Sean Leow﹞表示,年轻的中国员工就业时通常较缺乏实务经验,他们在客户服务方面也较缺乏认识。廖补充说:“与美国大学生对比,我有很多中国同事,在他们就读大学时,没有接受过实习训练。”

美国席布森顾问公司﹝Sibson Consulting﹞副总裁迈克尔‧诺曼﹝Michael Norman﹞表示,中国公司管理者雇用员工时,似乎愿意为员工的西方经验多支付一些薪资。因此,类似的职位,外籍员工往往比他们的中国同僚多拿10%到15%的报酬。

这种薪资上的差异引发中国员工的不平衡心态。25岁的王庭﹝Ting Wang,音译﹞在北京一家旅游公司WildChina担任助理,她说:“中国员工肯定有‘同工不同酬’的感觉。”

薪资上的差异是供需函数决定的,诺曼先生表示:“如果公司需要外籍员工的独特技能和专业知识,公司就会愿意多支付他们一些薪资。”

诺曼先生指出:“在西方,快速将事情做完是最重要的,但是,当你来到中国工作,你必须学会倾听,更有耐心和了解当地的做生意手法。”

上海的数位广告公司Razorfish有40名员工,现年25岁的资深客户经理Ming Alterman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外籍员工。他表示,美国人必须知道建立“关系”的重要性。他说:“在中国,你要成为老板的朋友,然后你们一块出去,以根本不会发生在美国的方式进行社交活动。”

填鸭式的中国教育奖励服从者,中国员工从小就被教导要服从领导,他们往往缺乏思考判断能力,而他们的美国同事则从小就被允许挑战权威和畅所欲言。这种双方存在的差异性可能会影响工作上的沟通。

25岁的柯琳‧迪隆﹝Corinne Dillon﹞曾在一家位于北京的跨国公司上班,她注意到她的中国同事有时在表达观点时会有犹豫现象,她认为这种现象源自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

目前在北京一所语言学校That’s Mandarin担任行销主任的迪隆女士说:“因为公司的外籍员工往往职位较高,就算不是,中国员工也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尊敬,由于担心自己会被视为没有礼貌,中国员工通常不会直接表达反对意见。”

文化上的差异对双方都会造成伤害,蓝橡投资顾问的赵女士回忆自己第一次在美国人经营的公司上班的经验。该公司位于北京,她的上司是一名美国人,她描述该美国老板如何让她感觉自己被羞辱,她说:“我记得当我的美国老板当着我的面直接告诉我,他不喜欢我做的一些事情时,我感觉很难堪。中国人肯定不会这样直接,会含蓄很多。”

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波若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管理学教授塔拉斯﹝Vas Taras﹞认为,双方不同的沟通风格能产生一些矛盾。他说:“美国人觉得中国同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不够坚强,而中国人则认为美国同事粗鲁或不体谅别人。”

塔拉斯教授表示:“这些负面看法会产生冲突和误解,还会影响升迁和工作分配,最终会影响工作表现。”

不过,尽管有上述矛盾关系,中国人-美国人共事对中美两国都会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

诺曼先生表示:“中国需要了解中国和西方的员工,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海外市场开拓商业市场和影响力。”

他说:“同样,为了竞争和合作,美国需要真正了解中国的人。”诺曼先生认为美国人和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共同工作“是为将来培养和促进双方互相了解的最佳方式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社区人物】黄雪娥以中国结 结缘美国
大陆学者的自我挖苦
愿神传文化回归 大陆人民盼神韵
媒体人:神韵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途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