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举办光纤展览同贺高锟获奖

人气 2

【大纪元12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真香港报道)光纤是由沙石里的石英制成,看似很平常,但却为现代通讯带来划时代的变革。为祝贺港产“光纤之父”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香港科学馆在高锟太太发表获奖演说的同时,举行“向光纤之父──高锟教授致敬”展览,向市民介绍更多光纤的知识。

“向光纤之父-高锟教授致敬”展览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科学馆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介绍高锟教授在科学研究及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并展出七组光纤通讯的互动展品,让参观者对高锟教授的成就及光纤科技有进一步认识。

原来一条光纤比头发丝更幼细,外面要包上其它物料保护,不过它的容量比铜缆大很多,可同时传送三万多个电话通讯。而光纤内里也非一般人想像的是空心的,而是一条非常幼细、实心的玻璃在其中,依靠玻璃进行传导。

除了光纤外,入场人士亦可看到高锟多幅珍贵相片,以及高锟在1966年的论文复制本,甚至高锟退休后于晚年制作的陶瓷器具,从中反映出高锟兴趣的广泛。

展品反映高锟先知灼见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杨纲凯当年曾与高锟在中文大学共事多年,他表示今次展品中比较特别的是高锟在1966年的论文复制本,虽然有一些古怪的科学符号,一般市民未必看的明白,但却反映出高锟的先知灼见。“他在1966年已将光通讯整个系统的构思,全部构思好,铺排好,写出来,而且是完全正确的,我觉得很值得介绍,特别是年青人,对科学有兴趣的朋友去看。”

杨纲凯也是有份协助高锟太太黄美芸撰写演辞的四位中大教授之一。他说:“四个人只是做了一点点贡献,就是从已经出版的高先生的传记中,帮忙从原始的材料里边组织和编辑,特别比较技术方面一点的,我们稍为做一些帮助而已。”

至于黄美芸今次演讲将以“Sand from centuries past; Send future voices fast”为题,杨纲凯透露,这么有诗意的题目完全是高太自己想出来的,意思是从沙里面提出玻璃,玻璃做成光纤,“从沙这么简单的东西能够弄出这么大的科学技术的革命。”


媒体有关高锟的专访历史档案(大会提供)


光纤(摄影:邝天明/大纪元)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晨星书院的院长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 教授(摄影:邝天明/大纪元)

前诺贝尔得主赞美高锟获奖

现场有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晨星书院的院长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教授。对于高锟获奖,这位同样站过领奖台的前辈称﹕“这是令人非常兴奋的消息,我记得几年前英国的媒体刊登了一篇重要的评论,说高锟凭光导纤维应该获得诺贝尔奖。因为我认识高锟,我觉得那篇文章说得很对,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被问到获奖对于高锟是否太迟了?莫里斯教授表示,如果一两年前,老人痴呆症不是那么严重的时候获奖,高锟会更高兴一些。但他随即又幽了一默﹕“我想可能诺贝尔奖通常都是太迟……”

展览将为期3个月。另外,香港中文大学当天在大学会堂设现场直播,一同聆听高锟太太代高锟精心准备的演讲,共同分享得奖的喜悦。◇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郑善:他们为什么不是中国人?
为真正的知识分子:高锟夫妇喝采
高锟夫妇望过平静生活
林贡钦:高锟获诺奖给港人的启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