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谢田:钱的价钱的涨落和美联储的弹药

谢田

【大纪元4月22日讯】用钱来标示世界上的许多东西,实在是相当方便的。以前在中国大陆久居的人们,初来乍到西方社会、比方说到美国时,会极其不自然的发现几乎什么东西都有一个按美元计价的价钱。最直截了当的例子就是法庭的判决,不管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做了什么坏事,如果犯罪一方不认罪伏法、悔过道歉,对受害者的补偿呢,在法庭的判决中,往往总是可以用金钱来表达。

许多中国人说美国没有人情味,是冷冰冰的社会。初看好像如此,美国人按章办事,铁面无私,朋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财务账目都分得很清楚。但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美国的慈善捐款是世界上最多的,许多富人把钱财捐给非营利组织,而不留给子女。即使是收入较低的人,慈悲的心肠也不少。最近有个南美的移民,是一个开校车的司机,每个星期只挣七百块钱。有一天他发现纽约贫民区有许多人饿肚子,而他自己可以满足生活,就每周花上三、四百元,每天下班做饭送给这些人吃,已经做了四年了。他也不图个什么,也不是什么英雄模范,就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在做。

在给学生解释各国之间贸易的根源,为什么许多国家并没有生产任何产品的“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但仍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讲“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的问题时,会用到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必须把物品的货币价格撇开来,不是用多少多少美元一吨西红柿、或多少多少美元一台机器来度量,而是用多少吨西红柿一台机器,或者多少台机器一吨西红柿,亦即把西红柿的“价格”用机器来表达,或者机器的“价格”用西红柿来表达。这时,有人就觉得很难理解。这也难怪,用货币──“钱”来标示商品,这个概念在人们心目中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


钱的价钱和钱价的滑落,日渐成为世界面临的新问题。世界金融的最高管理机构──各国的中央银行,也日益用尽了它们能够动用的武器。(Getty Images)

那么,“钱”的本身,是否也是一种可交换的商品、可用价格来标示呢?至少,人们到别的国家旅游,在海关换钱时,一种货币的价格是可以用另外一种货币来标示的。那同一种货币之间的交换呢?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同种货币之间的交换,难道不是跟换零钱差不多,是等价的嘛?是这样的,一块美元换四个二十五美分的硬币,是等价交换。但如果同一种货币之间的交换有时间差,属于延期的交换,或者“期货”的交易,那价格又该怎样定呢?这里也有一个钱的“价格”、或钱的价钱的问题,那就是利率。

各国政府用利率控制通膨或失业率

利率,作为一种钱的“价钱”,是人们为使用自己尚未拥有的钱而支付的“价格”。利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达,用年利率来计算。

利率作为钱的“价格”,在今天社会有更大、更重要的意义。各国政府利用利率来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的工具,用以控制投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跟美国邻居聊天儿,谈当今的利率,有些年龄大的人回忆起当年曾经借过年利13%的住房抵押贷款,听起来挺吓人的。但那些人似乎也从当年的高利率中走过来了,今天还活得挺滋润。倒是今天的社会,利率已经降到了那么低,人们的担心和忧愁呢,还是有增无减。

英格兰银行目前的利率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从一九八九年到二零零九年,英格兰银行的利率就在15%和0.5%之间变换。德国银行的存款利率一九六九年高达14%,一九二零年代甚至接近90%,最近几年在2%左右徘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是一样,过去半个世纪内利率在0.25%和19%之间变动。得到中共支持的津巴布韦,在独裁者穆加贝的统治之下,为了对付通货飞胀,曾把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到了800%!

钱能够“生息”的原因,按现代人的解释,是因为人们延迟了消费。你如果把钱借给别人用,就意味着你不能现在消费。一般理论认为,人们宁可现在就拿到消费品,而不愿意等到以后,亦即及时行乐要比含辛茹苦、先苦后甜要更受欢迎。另外,人们总是有对通货膨胀的担心,所以今天的钱一定比明天的钱更值钱。也因此,在自由市场竞争之下,利息都是正的、大于零的。

目标利率接近零 利率杠杆已无力控制金钱

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一直在利用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委员会,通过买卖财政部公债的操作,来调节利率。但今天,人们悲观的意识到,联储会拯救美国经济的能力可能达到了极限。最近美联储的决策者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继续降息已经没有可能,这可真是有点“弹尽粮绝”了。

那该怎么办呢?有人建议美联储收购银行资产,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现金,用这一方式来达到进一步降低利率的效果。但如果这样做,通货膨胀一旦失控,美元大幅下跌,问题会更大。本来是用来避免通货紧缩的举措,如果造成通货膨胀的出现,可是让人哭笑不得。

人类控制金钱的工具中,利率历来被认为是个强有力、甚至万能的杠杆。目前世界经济滞胀(stagnation)的可能,让人们失去了对这一杠杆的信心。钱的价钱的滑落和利率杠杆的失灵,应该让人们重新思考,我们在钱的内涵的假设、金钱运作的机理、以及财富流动的原因的认识上,是否有根本性的破绽?如果钱财背后有更深远的力量、而不是简单的利率、信用、和投资在左右,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115期“商管智慧”栏目(2009.04.02~04.08)

原文连结:http://mag.epochtimes.com/117/6167.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市场营销系列:骑虎难下虎的在朝与在野
市场营销系列:穷人借钱给富人的麻烦
市场营销系列:天堂后花园里神仙的呼唤
市场营销系列:美国抄底和还富于民的难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