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戈崖创作咖啡杯 诉说排湾族故事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8日电)屏东县排湾族艺术家勒戈崖看到咖啡在世界上的庞大市场,将创作转向咖啡杯,在咖啡杯上说排湾族的故事,希望让人们轻松喝咖啡谈排湾族文化。

勒戈崖长期在屏东的排湾族部落里投入陶艺、雕刻及蜡染创作,近几年咖啡在台湾风行,他开始把创作发挥在咖啡杯上,今年50岁的勒戈崖说,从事创作后,就一直思考如何让排湾族的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生存下去。

为了要了解现代艺术概念,他到东方工专进修,将原本的陶壶和雕刻创作转向蜡染,然后用在各种现代生活用品的创作,包括抱枕、门窗帘、名片座、熏香器和咖啡杯等。

勒戈崖不断的参加比赛,打开自己的知名度,为的就是要把排湾族文化行销出去,他的作品曾获得国际纽约授权奖,去年所设计的水鹿熏香器曾在经济部的“国际设计大赏”中获奖,今年,他的个性咖啡杯组获选屏东县伴手礼。

在咖啡杯上说排湾族故事,是勒戈崖近几年专注的重要创作品,勒戈崖说,咖啡在全世界是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所以他想借此将排湾族文化行销出去。

勒戈崖以彩绘,在咖啡杯上说陶壶的故事、说琉璃珠的故事、说野百合的故事、说青钢刀的故事,还有说台湾水鹿的故事。

水鹿是勒戈崖近年常融入作品的图案,勒戈崖说,原住民是与大自然共存的民族,非常具有环保和保育的观念,台湾水鹿生性害羞、警觉性高,栖息于高山上的水源地和溪流附近,早期山上到处可见台湾水鹿,但现在水鹿都被赶到棱线,低海拔区已难见到水鹿。

勒戈崖说,他以水鹿进行创作,是把原住民的生活元素抽出来,宣导保育的概念。

勒戈崖把咖啡杯结合屏东县泰武乡和三地门乡的咖啡行销,他说,日据时代日本人看准了气候和高度适合种出高品质咖啡,就在大武山沿线种了大面积的咖啡,只是后来原住民不会管理而没落,近几年,原住民也开始发展咖啡产业。

勒戈崖将自己的咖啡杯结合屏东排湾族部落的咖啡包装行销,不但推销排湾族文化,也为部落推销产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颗一颗...他镶贴出贝壳屋镶嵌在石柱上的每一颗贝壳,都是何晓央远赴垦丁捡拾得来。(自由时报记者陈贤义摄)镶嵌在地板上的每一颗贝壳,都是何晓英的精心杰作。(记者陈贤义摄)费时半年多,排湾族青年何晓英终于完成了梦想中的贝壳家屋。(记者陈贤义摄)镶嵌在石柱上的每一颗贝壳,都是何晓央远赴垦丁捡拾得来。(记者陈贤义摄)镶嵌在地板上的每一颗贝壳,都是何晓英的精心杰作。(记者陈贤义摄)费时半年多,排湾族青年何晓英终于完成了梦想中的贝壳家屋。(记者陈贤义摄)
  • 太麻里金崙排湾族“卡拿崙”部落为重启族人对文化的热情,并重视母语逐渐流失的事实,部落结合社区整体营造工程,搭建一间传统式茅草屋,假日作为部落招待会所,平时则成为教授学童传统歌舞、母语及课辅的好所在。
  • (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28日电)屏东县来义乡公所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原住民排湾族鲁凯族民俗竞技暨运动大会”,4月30日起一连3天,在来义高中热闹登场,将有高雄县、屏东县和台东县15个原乡参与竞技。
  • (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11日电)最近如果要找排湾族的老猎人可能会找不到了!原来7月小米就要收割了,猎人们必须赶在小米收割前上山打猎,否则,依传统排湾族习俗,小米收割后,就不能再上山打猎。
  • (中央社记者卢太城台东县21日电)台东县达仁乡获选为“低放射性废弃物最终处置场”建议场址,当地的排湾族将于 5月23日竖立标石宣示主权,同时背着十字架苦行抗议。
  • 为延续排湾族传统命脉,15名台东土?国小六年级毕业班学生,昨前往大竹高溪举办成长营,逐一体验搭建草屋、野外求生及堆砌炉灶等祖传技能。
  • (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27日电)屏东观光业者不断反映屏东没有伴手礼,县政府于是举办原住民伴手礼征选,评选出6件原住民伴手礼,6件商品从木雕排湾礼刀到皮雕制品、手工香皂、咖啡杯组等,展现文化创意。
  • (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 1日电)为了替族人创业,担任屏东县牡丹乡代表的曾蓉菁成立工作室,以排湾族老祖宗常用的草药加上牡丹乡碳酸温泉,再融入精油,做成“牡丹手工温泉皂”,获选屏东县原住民伴手礼。
  • (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5日电)屏东泰武国小古调歌谣传唱队唱出了排湾族传统歌谣的灵魂,总是让聆听者感动不已,旅欧音乐家黄义方安排泰武国小古谣传唱队7日赴欧演唱,向欧洲展现台湾原住民文化。
  • 泰武国小古调歌谣传唱队日前获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教育部、外交部及屏东县政府原住民处及东元科技文教基金会等等单位补助,将于6月7日至17日出访欧洲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德国等国家演唱,全释20首排湾族歌谣,礼仪祭典、狩猎活动等歌唱中有故事方式表达生活中人、事、物的情感深切意涵,远赴重洋做国民外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