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英雄:顾玉玲文艺铺底坚执社运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7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冯昭台北18日电)18 年前,她是野百合学运校际代表,后来成了知名的全职工运者,去年她写“我们”,又多了台北文学年金得主的封号,重拾18岁以前的文艺少女身份,她就是顾玉玲。

高中时期的顾玉玲热爱文学,从嘉义北上进入辅仁大学英语系,参加的社团是文学社。不过,顾玉玲说,辅大文学社其实很不文学,不仅读左派的书,还到处参加环保运动。她当社长时,指导老师是长年从事社运的前台北市劳工局长郑村棋,最后文学社“一小撮同学们”还参加野百合运动。

顾玉玲是“野百合学运世代”出来的知识分子,但她没走入政坛,而在毕业后选择一条辛苦的路,全职投入没钱、没人且难以得到掌声的工运─从自立报系工会秘书、工人立法行动委员会、工伤协会到台湾国际劳工协会(TIWA),而且一路走了18年。

很长一段时间,见到顾玉玲的场合,若不是声嘶力竭,就是悲苦的。

在工作伤害受害人协会9年,她帮助RCA罹癌女工争取职业病认定,将原本因环保议题而受到瞩目的RCA案,增添对女性的关注。她揭露从鹰架上跌落导致瘫痪的工人,因为没劳保得不到理赔,但也没钱与雇主打官司争权益。

为了让外界了解每年上演、却隐没在台湾各角落工伤者的痛,也为凝聚工伤者家属,她筹画“工殇春祭”,用一场又一场宗教法会,软性呈现难以一一诉说的故事。

种种的努力,终于让工运者拟出的“职业灾害保护法”,以“职业灾害劳工保护法”的折衷面貌完成立法。

前些年,顾玉玲的工作据点移到中山北路三段小巷子的老公寓,不远处是徜徉在蓝天绿地间的台北市立美术馆,距离更近的是每周日聚集众多菲律宾劳工的圣多福教堂。

她担任台湾国际劳工协会 (TIWA)理事长,关注移工 (外劳)议题,和伙伴们除了服务个案,也协助受限于法令无法自组工会的外劳成立团体,创造属于他们的发声管道。去年,她将这段历程写下“我们─移动与劳动的生命记事”。

现在的顾玉玲,42岁,一脚踏进文坛,剪去具有文艺气息的长发,不变的是讲话语调仍带有坚定的温柔。

作家唐诺推荐“我们”这本书时写到,“实在很难相信这才是顾玉玲正正式式所写的第一本书”。顾玉玲说,连恩师郑村棋看了书都对她说,“我以前怎么不知道你会写书”。

其实在“我们”之前,顾玉玲就常写,但因为平日有忙不完的辅导、劳教、演讲、街头运动等工运事务,她都是以单篇文章呈现对工运的观察。例如写外劳故事的“逃”,获时报文学奖报导文学首奖;写工伤家属的“烈女”,获怀恩文学奖评审奖。

这回她下定决心写15万字关于移工的故事,顾玉玲的答案坦白到让人很难接话,“为了赚奖金啊!”连故事题材的选择,她也说,“如果不是在这个位置(TIWA理事长),我也许不是写移工。”

“看到台北市文化局的奖励计划,我们办公室就开会,决定我来写”。写书通常需要几个月沉淀,不过工运团体钱少、人少,哪有“浪费”的本钱,于是顾玉玲的“写作假”是每周1天不必进办公室。

虽说“我们”的创作动力来自筹措房租的迫切性,但在下笔时,顾玉玲说,不仅每段移工故事都让她写到欲罢不能,而且触动她回顾自己─随国民政府军队移台的父亲、她从嘉义到台北定居的岛内移动等,于是她将自己也写进故事里。

但坦白背后的事实更令人心酸。“你知道吗,我们平常写1个企划案,4万、5万,台北文学年金是40万”。新台币40万元代表他们未来两年办公室房租有着落,而且她捐出全部版税收入,还可持续挹注协会运作。

就像很多社运工作者一样,在决定投入运动那一刻,就势必要牺牲许多“身外之物”,钱赚得比工人少,没有退休金,知识分子的优势也会随时间流失。

大学时代的顾玉玲原本想出国继续攻读学位,如果按照“正常”的途径走,现在也许执教鞭,也许进入政坛,无论如何,至少不需像现在这么辛苦。不过,顾玉玲不认为自己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牺牲”、“放弃”了什么。

投入工运,她说,让她在大学刚启蒙的左翼思想“正好有实践的机会”,而且“我从来没在主流市场,既然没机会过好日子,也就没放弃什么。”“做我想做的事,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机会。”

只是当顾玉玲想起过世的父亲时,泪水忍不住在眼眶直打转,“父亲是动荡时代出来的人,也许希望我有平稳的日子”。但她相信父亲会支持她,“父亲一生无法随心所欲,他欣赏我有自己的主见,是个勇于尝试的小孩。”

问她觉得这些年最困难的是什么?顾玉玲想了好久,竟然找不到答案。她说,“你知道吗,我的胆子很大,遇到事情绝不放弃。”

处在逆境却不觉得苦,或许这就是社运工作者的浪漫。980718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知道一个检察官无法让社会不再有犯罪,但我一直告诉自己,法律必须符合人情,否则就只是有钱人避罪的工具”。出身贫寒家庭且本身曾患有罕见疾病的基隆地检署主任检察官俞秀端,一语道出身处对立社会的司法人心声。
  • 创业第一年,烧掉新台币8000万元,营业额却只有区区5万元。在长官力挺下,Payeasy总经理林坤正,靠着2000万元资金翻身;现在公司年营收35亿元,2003年起每年都赚进1个资本额。不过,这还不是林坤正最得意的事。
  • (中央社记者何宏儒台北 5日电)“包好的水饺,每一颗都要能够站起来,而且要给人正在微笑的感觉。”从资讯科技经理人转行卖水饺,杨志宏只希望把“咬到一口好吃水饺”给人的幸福滋味,传递到各个角落。
  • (中央社记者周盈成日内瓦7日专电)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政府今天决定撤出土耳其一项可能破坏环境、历史遗址与居民人权的大型水坝兴建计划,环保社运团体视为一大胜利。
  • (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11日电)他从小吃惯了苦,习于苦中作乐,不放弃希望;现在虽然担任兴国管理学院校长,黄俊杰最怀念的还是捉田鼠的日子。
  • (中央社记者潘智义台北12日电)从竹笛演奏到制笛专业,自1995年到2008年举办了19场“当代中国竹笛名家名曲演奏会”,林谷珍经营乐器生意、国乐团,又举办演奏会,即便已经为此赔了一栋房子,但他坚持还要继续做,只因这些事“有兴趣”、“有意义”。
  • (中央社记者杜宇雯、陈亦伟台北13日电)台北地检署6月间将去年声援“野草莓”的2名教授依违反集会游行法起诉。数十名教授、社运人士今天以公开自首的方式,声援遭起诉的2名教授,并抗议现行集游法。
  • 【大纪元7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邱燕玲/台北报导〕百余位来自学界、社运界人士昨发起“百人自首,终结集游恶法”行动,声援因集游法被起诉的台大社会系教授李明璁、师大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系教授林佳范,并强调若李、林有罪,他们同样有罪,因此要以自首行动对抗寒蝉效应,终结集游恶法。
  • (大纪元记者耿豫仙台北报导)中研院、台大、清大、交大、政大、成大等校教师与社运工作者上百人,以及义务律师团超过50位,昨日发起“我要自首,抗议集游恶法,声援李、林两位教授”行动,盼以自首行动突显集游法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