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下的大陸房產 樓市拐點或出現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1月24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從京城長安街沿線坐車向東數,四環內商品房均價3萬多元,到五環2萬多,到東六環看不到低於萬元的房子。在東六環線上的一個小產權項目,均價都在5000元以上,再往外走就到河北的香河了。

根據中國大陸官方的數據,2009年的房價漲幅即便和最為瘋狂的2007年比也毫不遜色。國家統計局1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0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51%;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82.8%;商品房均價高達4695元/平方米。

但是元旦過後,大陸一線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幾近冰凍,部份樓盤發生零成交現象。佑威樓市通系統最新數據顯示,1月上半月成交量環比去年12月上半月萎縮了52%。另有統計稱,近半個月內19993元的成交均價,與去年12月同期相比下降了5%。同時出現的還有江浙地帶的「退房潮」。

更有大陸民眾在1月23日爆料北京本月房價下跌2210元,上海下跌1850元,廣州下跌2400元,深圳下跌最多,跌幅達3200元。甚至還有人認為大陸樓市的拐點已出現,但是大陸房產市場的複雜博弈因素使得房價前景並不顯得明朗。

博弈下開發商的「咬牙硬撐」

根據華夏日報23日的報導,1月17日,在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首屆中國經濟年會上,主持人詢問上百名開發商和政府智囊,幾乎所有的開發商依然看好房產市場。一位山東籍開發商私下苦笑:「還能怎麼說?只能咬牙硬撐。」

在該年會上,央視一欄目對上百位大陸經濟學家、企業家進行了問卷調查,第一個問題就針對房價。其中看漲的佔到了43%;持平的占31%,看跌的只有26%。其中被請上台參與討論的5位企業家則全部表示看漲。
  
首都創業集團董事長劉曉光給出了三個理由:未來供求結構、資源的稀缺性和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的保值功能。
  
「我不願意讓它下跌,也不願意讓它漲得太快。」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王一新更為直接。直接的還有億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蔭環,儘管他稱不希望房價漲得太快,但「從現在情況來看,房價要下來基本上沒有可能」。
  
即便是收緊流動性的貨幣動作,在開發商看來也有許多漏洞,比如收緊也只是相對去年,今年約7.5萬億的信貸增長,相比2007年和2008年的3.6萬億、4.9萬億仍屬天量。

山東籍開發商私下的口氣則心虛得多:「開發商作為利益方,你採訪他永遠都會這麼說,否則還怎麼混。像王石那樣敢講拐點的並不多。」
  
博弈下地方政府的「奇貨可居」

根據大陸媒體的報導,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教授郭金興表示由於地方政府壟斷了土地的轉換過程,使得房價高的離譜。

郭金興說,「雖然城市周邊有大量的耕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但是必須轉換為國有土地,才能夠進行合法的開發,而依據現有法律,政府壟斷了這一轉換過程,並依靠土地轉讓與土地徵收之間的差額獲取巨大的收益。」

「當政府壟斷了土地供給時,就像精明的商人一樣,不會一次性出讓自己的所有貨物,而是奇貨可居,待價而沽,使土地價格不斷上升,以便從土地轉讓中獲得最大的總收益。」
  
博弈下扭曲的市場機制

200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地王」標價的記錄不斷被刷新。實際上,地王的出現其社會民眾的心理暗示作用遠大於對房地產市場的實際影響。

2009年8月12日,恆大地產19億奪石家莊新地王;9月10日,中海地產70億「劫殺」綠城,在上海長風6B、7C地塊競標中力奪中國新地王;9月22日,綠城61億摘冠蘇州新地王;9月30日,上海綠地以72.45億元的天價競得上海龍華路1960號地塊。。。

2009年的房產市場給人一種「瘋掉了」的感覺。一位房產業界人士告訴大紀元,現在的大城市的普通市民也已經不再去關心房價---反正都是買不起。

郭金興表示,在特定時期,受到區位和空間的限制,與需求相比,供給總是有限的,比如名校周圍的房子總是供不應求。

「但是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唯利是圖的開發商,而是由收入分配決定的需求結構使得提供這樣差異巨大的產品是有利可圖的。因此,這歸根結底是收入分配的問題,問題的解決不在於調節房地產市場的結構,而在於調節收入分配。在保持現有收入分配格局不變的情況下,對房地產市場結構的調節,只能使得市場機制進一步扭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臺灣房地產】景氣回春 年輕購屋族回籠
口頭贈與有效 女兒爭產敗訴
阿B破產歸咎前岳母
2010年房產稅 蒙特利爾拉薩區9成業主獲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