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心:章師傅說中國菜

玉清心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03日訊】這幾天,很多人像我一樣在注視著燈火輝煌、美味飄香的紐約時代廣場,感受著那裡展現的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新唐人電視台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決賽獲獎者的名單裡,我看到了從德國去參賽的章君安的名字,內心深深地為他高興。

都知道他的餐館紅火,不僅菜燒得好吃,而且為人豁達隨和,頗有人緣。這樣的人自然到處都有朋友,我也是其中一位。第一次見面,他把我「唬」住了。一位個子不高,身板敦實的「儒生」站在我面前,衝我微笑,那副斯文和他章大廚的職業實在顯得有點兒差距。待對方張口,那腔綿綿的上海話,才讓我認出他來。

他去美國參賽前,我們最後一次聊天,是從吃粽子開始的。我想聽聽他這位廚師是怎麼理解這裡面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

他告訴,粽子是中國獨有的,現在東南亞各國雖然也都包粽子吃,但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像他自己這樣在外多年的華人,吃粽子還多了一層思鄉的情結在裡面。每逢佳節,除了會想起屈原、《離騷》、龍舟賽,還會憶起小時候母親包的粽子藏在記憶裡的味道──那沁人肺腑的粽葉、糯米的清香味兒迄今都不曾忘懷。

章師傅說,粽子傳統的做法,裡面除了糯米,還放些紅棗或豆沙之類的輔料,甚至乾脆甚麼都不放,就只有糯米。因為真想吃粽子的人,更想聞的是那股純粹的米香和葉香,除此之外都是多餘的。但是如今的粽子做得真是五花八門了,餡子裡面還放上了五花肉、花生米、蝦米等等,口味濃烈、香膩、腥氣。有人可能愛吃,但這不是正宗的端午粽子。往汨羅江裡給屈原投下的粽子,應該是清淡的。那粽子寄託著後人對先人的敬仰和哀思,在吃的時候,應該帶著莊嚴肅穆的感情在裡面。大魚大肉和端午節的祭祀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他進一步解釋說,燒出來的飯菜好吃不好吃,有時要看食材配料上是否有親和性。大米和桂花親和,改成玫瑰就不對了。規定是文化,是多年的經驗,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而中國菜在這方面的講究很多,學也學不完,研究也研究不盡的。

章師傅在廚房裡幹了三十多年,前一半時間是在國內的大食堂,後一半時間則在德國經營一家中餐館。提到當時國內廚師為謀份好差事,想方設法弄廚師資格證書的事,他說自己根本不想去湊那個熱鬧。食客的嘴巴就是「試金石」,才不管你是不是幾級廚師。再高的頭銜,燒出的飯菜不好吃,下次肯定沒人來了,功夫得下在你燒出的飯菜上。

當我們談到海外中餐的不正宗問題時,章師傅肯定地說,中國菜就是中國菜,和西餐不一樣,沒有中國菜的味道,你叫甚麼中餐館?顧客是衝著中餐來的,你給改得面目全非,不倫不類的就不是中國菜了,人家下次不來了不說,還把中國菜給糟蹋了。不該放糖的放了很多糖,不該加湯的加了湯,不該上色的上色了……變成了自家口味的家常菜了,那不是正宗中國菜。

談到自己是如何既保持了中國菜的傳統風味,又適合了西人顧客的口味時,章師傅一樂:「上甚麼山,砍甚麼柴。要符合、照顧一點兒食客的飲食習慣。廣東天熱,口味清淡;北方冷,口味重。歐洲天氣冷,自然口味重,清淡的沒人吃。但是廣東人來這裡多年,因為養成了觀念、習慣,還是吃清淡。有時為了照顧西人的口味習慣,也做點兒改變,比如鐵板燒時適量放點兒黃油、孜然。具體掂量了,搞清楚對方的胃口,為他著想,燒出的飯菜對他的口味,人家來一趟不白花錢,吃了還想來。都簡單機械照搬一個菜譜不行的,要用心為食客著想,這也是廚師的德行修養了。」

章師傅強調,中國菜和西餐是完全不同的味道。比如川菜是麻辣味,不能變,變了就不是川菜。麻味是西餐調料裡面沒有的,這就是特色了,但是西人喜歡吃川菜。魚香肉絲、古老肉,就是甜酸口味,這不能變。

西人口味偏愛酸甜,所以「魚香肉絲、古老肉」普遍受歡迎。在章師傅看來,不是不能變,但是看你怎麼變,要萬變不離其宗。他用做糖醋汁的例子向我詳細解釋了中國菜的傳統與變化的關係。

海外的中餐館,離不開做糖醋汁,用甚麼東西來調出甜和酸的口味就有了不同的變化。可以用白醋加白糖;用番茄醬加糖的;廣東廚房則認為味道太單一了,改為番茄醬加果醬,調了口味和顏色。甜味,可以用糖,也可以用果汁。選甚麼果汁,是市場上的成品果汁,還是用新鮮水果現用現搾的?要橙子味還是菠蘿味,還是幾樣水果混合味?有的廚師用水煮果汁調味都是可以的。在這些可變的地方,既遷就了不同顧客的口味,也保持了中國菜的原貌。西人吃了有特色的中國菜,也符合了自己的口味,他當然滿意了。變化中是有學問的,有講究的。

關於很多人的「外面的中餐館變了味」的說法,章師傅認為,完全是中國人自己給搞糟的。很多中餐館的廚師炒菜不用心,燒出的菜自己都不愛吃,吃不出是甚麼味道了。一些人還打著中國菜的牌子在賣,可端給人家的中國菜一點兒不地道。中國的飲食文化是值錢的啊,自己把牌子砸了,把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也糟蹋了。

他說到過去餐館的一位常客,有位德國老先生,每週來他店裡用餐,只點一個咕咾肉,從不換樣,一吃就吃了很多年。別看這道菜簡單,可對廚師的要求並不簡單。這道菜要做得多年一直不變味,一旦有一次變了味,老先生就不來了。這就需要用心,把客人想吃的味道做出來。一道普普通通的中國菜,能做到讓顧客多年百吃不厭,不倒胃口,需要真的用心才可能做到的,這也說明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

曾經也認為「中國菜不行了」的章師傅,現在卻一點不擔心了,對中國菜的前景十分看好。他說,新唐人舉辦了好幾屆的「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那是中國人的福音,中國菜有救了,老祖宗的好東西又找回來了。

他表示,不能滿足於能炒幾個好吃的菜就行了。中餐涉及到的東西太多了,個人的文化、技術、修養,非常綜合性的,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小農經濟」,都是單幹,小打小鬧,不成氣候,都在個人的小圈子裡面轉。中華飲食是太大的文化了,包括的東西太多,應該形成集團化。中餐不比造美國的一艘航空母艦簡單。

他建議,建立中餐學院,裡面可以設立很多學科。從擺臺開始,到烹調專門培訓,食材選料、營養、健康,要綜合設計。讓糕點、小吃、炒菜、藝術造型、雕刻、擺放、器皿諧調一體,而且還要有總設計師,統一調配,因為人的感官很重要。

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章師傅的這席話,讓我這個外行人,立時對中華傳統飲食文化肅然起敬。中國人傳統的「民以食為天」竟如此博大精深!怪不得章師傅有那麼多的設想和希望,焉知他的夢有一天不會實現呢?@

相關新聞
玉清心:為何懼怕一位七旬老人?
玉清心:從習近平保鏢惹風波看中共出訪
玉清心:世界盃撩起朝鮮的面紗
玉清心:中使館外交官該去看電影《圍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