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巡禮

台灣苗栗縣卓蘭國小 山中日月長

卓蘭鎮位居大安溪中游丘陵台地,四周環山,老庄溪經過,土地肥沃,水果豐美。1990年代以前,都是水果盤商親捧現金,直接上果農家拉貨,那時的卓蘭車水馬龍,盛況空前。國民黨前大掌櫃劉泰英、知名膠彩畫家詹前裕都畢業於鎮上最悠久的小學——卓蘭國小。

卓蘭國小在日據時代名為「卓蘭公學校」,是苗栗縣的百年小學。台灣加入WTO後,卓蘭的水果行情直落,青壯人口外流,學生人數由3,000減至目前的700餘人,但仍屬卓蘭鎮規模最大的小學。



苗栗縣長劉政鴻推出建國百年元宵節2,000個花燈,孩子們七手八腳參與花燈準備。(卓蘭國小提供)

校長黃錦榮畢業於台中師專國師科美勞組,課餘研習國畫。分發內灣國小教書後,為了累積嘉獎,他決定參加苗栗縣書法比賽,每天下班伏案練習,直到深夜,一個多月後,拿下第一名。此後,書法成了他的另一項專長,楷、行、隸都能如意揮毫,經常有人上門求作。教學30多年來,經常利用早自修、午休、放學零碎時間指導學生書法習作。名師出高徒,今年全國語文競賽寫字組,國小、國中都有他的學生得獎。



蔡孟宇(左2)由校長黃錦榮(右1)帶著參加今年全國語文競賽,得到書法第三名,圖為蔡孟宇及爸爸、媽媽與校長合照。(卓蘭國小提供)

他不只重視書法,也鼓勵校內社團活動,「小學功課壓力不大,正是培養興趣的好時機。」他認為,等孩子上了國、高中,必須專注於課業上,興趣可以幫他們調劑身心。黃錦榮還鼓勵老師多帶孩子出外比賽,希望能讓孩子具備競爭力。



卓蘭國小非常重視陪養學生寫書法。(卓蘭國小提供)

比賽是都市孩子司空見慣的事,但對每天快樂上下學的鄉下孩子而言,並不能體會外界廝殺的激烈。因此,只要有大小賽事,卓蘭國小都會派學生參加,並在「優良榜」上一一記下孩子勝利的冠冕,包含直笛、書法、溜冰、桌球、客語閩南語演說、國語文競賽、客語歌謠、民俗體育醒獅隊等優異表現。

來校第二個學期,他協同家長會恢復「對外比賽獎助學金」,獲獎學生每名頒發縣級比賽台幣1,000元、全國性比賽2,000元,讓孩子買文具、增添設備及儲蓄等。

山中的孩子不只純樸,也具資質。賽前的緊張氣氛、參賽選手的細心準備、上場時的全神關注、頒發名次的心情、比賽場面等,對他們都是難得的經驗,不但開展眼界,還能增添幾分自信。



卓蘭國小學童在校園中枝葉繁茂的大樹底下快樂的嬉戲。(卓蘭國小提供)

全台唯一 國小醒獅隊上鋼索表演

學校在2003年成立醒獅戰鼓社,是卓蘭國小眾多的得獎項目之一。教練黃信瑋表示,社團對選手課業、行為都有所要求:成績不能退步,行為不得無禮或言語粗俗。因為傳統醒獅的精神包含了健身、保衛村莊,是喜慶場合的重頭戲,孩子必須對自己有所要求,才符合這種精神。

醒獅戰鼓社課程分成肌力訓練、廣東醒獅、戰鼓三個部分。學校共有6隻獅子、12個戰鼓,除了社團時間外、升旗時間也會加強選手練習。卓蘭國小單獅組是台灣唯一會上鋼索的隊伍,難度高、訓練不易;比賽時,常獲評審青睞拿下冠軍。在學會地面獅的喜、怒、哀、樂、驚、疑、探等動作後,老師才會進行上平樁的訓練,學校使用的平樁約150公分,離成人使用的平樁只矮了50公分,也是全台國小隊伍最高的平樁,上鋼索需要膽量,許多孩子躍躍欲試。



卓蘭國小單獅組是台灣唯一會上鋼索表演的隊伍。(卓蘭國小提供)



醒獅隊學會地面獅的喜、怒、哀、樂、驚、疑、探等動作後,才能站上平樁上做進一步練習。(卓蘭國小提供)

黃錦榮認為,讀書不是每個人的志向,但興趣卻是一輩子的事,他希望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的學習,因此,經營重點為讀書與才藝齊頭並進。他期盼,孩子未來奔向四方時,累了的那一天,興趣能幫他們調節生活節奏,讓人生的路更長久。

音樂課中的客家念謠

山歌,山歌~哪位有山歌,哪位有山歌?

山歌,山歌~摘茶唱山歌~啊~摘茶唱山歌。

山歌,山歌,一山一山高,那一山一山高。

山歌,山歌,哪位有山歌?

——《哪位有山歌》 劉壽雄作曲

學生以這首《哪位有山歌》參加第六屆「全國客語生活學校成果觀摩賽」,拿下去年全國「國小高年級及國中客語歌唱組」第二名、今年的第三名。這是音樂老師劉壽雄的自創作品,台中師範音樂組畢業的他,因為找不到適合孩童的客語歌謠,乾脆自己動手寫。劉壽雄表示,音樂課學生得學習直笛、視譜、練唱,有時還要參加直笛比賽,時間幾乎不夠用。因此,在平日的音樂課上,他會先讓孩子熟悉歌謠旋律,到比賽前兩週,再密集訓練。



卓蘭國小音樂老師劉壽雄在客語歌謠比賽時,採用現場伴奏,包括鋼琴、二胡、客家傳統樂器(堂鼓、鑼、梆子、鈸),常拿下好成績。(卓蘭國小提供)

客語歌謠選手宋芳茹最喜歡老師另一首自創歌曲《哪裡有山歌》。她說,平常在家裡會跟阿婆、阿公練習客家話,她還在弟弟妹妹前面舉行「個人演唱會」,雖然經常在笑鬧中結束,但客語已經以歌謠方式在她的日常生活中插上一腳。

學校客語教學使用苗栗縣政府編定教材,羅馬、漢語兩種拼音皆有註解,因此不會造成老師授課上的混亂,外聘的鄉土語言師資很受肯定,沒有師資缺乏的問題。師生們也都陸續通過客語能力認證。劉壽雄認為,唯一可惜的是,有些家長不注重鄉土語言,雖然老師極力推廣,但孩子要花時間練習、參加比賽,還是略有阻力。

晴耕雨讀田園樂 校長募款勤

卓蘭鎮產水果,許多家長是果農。學生傅阡煜家裡種水梨、也批發水果,升上五年級後,開始駕駛搬運車,載水梨去工寮分級、包裝。批發水果時,媽媽清晨3點帶他出門。傅阡煜看著大人挑水果,用客語聊水果,是難得的另類學習。他說,有時會跟哥哥搶著到田裡工作,因為跟表哥、堂哥聊天很有趣,可惜,他常搶輸,只好隨爸爸出門賣水果。



我們都是卓蘭人!左起:傅阡煜、校長黃錦榮、李予淳、賴思帆、宋芳茹。(卓蘭國小提供)

賴思帆會幫忙剪葡萄,有時邊剪邊吃,「脖子很酸」。李予淳家裡種的是水梨,大人採果、她就負責把水梨放進籠子裡,另外,她也做水梨分級包裝。家裡給的零用錢,她們都存進自己的小撲滿裡。

「下面用野生的根部,會長的比較壯,上面再看要接新興、二十世紀、新世紀、日本或梨山的品種,嫁接之後,果子才會甜美。」校長黃錦榮講起種水果頭頭是道,原來他是卓蘭在地人,小學就到果園幫忙分級包裝,上國中後,負責水梨、葡萄的嫁接工作。

這一份在地情讓他對這裡的孩子付出更多的關心。當年景山國小面臨九二一重建經費尾款不足,師生上課必須將就水泥牆裸露、沒貼地板及磁磚的新校舍。時任校長的黃錦榮跑遍桃竹苗,募到480萬,順利完成重建工程,被老師們奉為「超級吸金機」。

接任卓蘭國小校長後,遇到百年校慶,他與老師、家長會等協力奔走,募到500萬,不只百年校慶活動順利舉行,還為學校增設視聽館、添購圖書、整修部分老舊設施。

他表示,九二一地震後,卓蘭鎮有能力的居民紛紛遷移,加上前兩年的金融海嘯,募款不像以前容易;2008年暑假,透過親友介紹旅日校友詹昭枝,捐款千萬獎助學金,嘉惠學生。看到孩子、想到自己,對這裡深厚的在地感情,是他到處奔走募款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