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心得

父母的反思

【大紀元5月21日訊】年青時,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到老了,卻常常回憶起往事。育有一女一兒的我們,如今都已年屆古稀,大女兒和二兒子大學畢業後,先後來美讀書,現在都任教於美國的大學。為此,親朋好友總是誇獎我們「教子有方」,羨慕不已。

  

其實,每當我們靜下心來回憶往事時,心情卻不能平靜,深感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留下了許多遺憾,甚至感到內疚。把這些感受寫出來,也許會輕鬆一點,會給年青的父母們提供一點思考。

先講女兒的故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大陸北方某大城市,一個三口之家迎來了第四個成員——我們的兒子。幾個月後,兒子僅吃母奶已經不夠了,我們決定將全家「計劃供應」的雞蛋留給兒子蒸蛋羹吃。

  

按當時當地的供應標準,每戶每月半市斤(二百五十克)雞蛋,共計六個,每次用小碗蒸一個,約有小半碗。並且事先給大女兒講,你已經能吃飯菜了,弟弟不能,所以這些雞蛋就給弟弟吃。每當給兒子餵蛋羹時,三歲多的姐姐很懂事地坐在一邊,等餵完弟弟,她再刮碗底,看到她那種翹首以待的姿勢,我們的心軟了,手下留情了,碗底不刮那麼乾凈了……

  

女兒長大了,一天,她開玩笑說:「六個雞蛋,那怕給我吃一個呢。」是啊!我們彷彿驚醒了!五個和六個,營養能差多少?捫心自問,我們決無「重男輕女」的想法,可是對給予孩子的心理傷害卻一無所知。

  

現在女兒已在美國成家了,也有了一兒一女,我們全家六口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有時也蒸蛋羹,一大碗,六個蛋,但決不只半斤。

  

接下來,讓我敘述一個輕鬆的七十年代小故事。

一天,我拿著「副食本」(計劃供應憑證)到商店買了當月的半斤雞蛋,為了避免雞蛋碰破,將裝有六個雞蛋的紙袋放入網兜, 用左手拎著,右手握住自行車把手。已近中年的我,雖不是很健壯,卻也算俐落,可是不知咋的,剛一上車,前輪碰到一塊石頭,自行車左搖右晃地倒了,人也摔了,可那只攥著網兜的左手卻高高的舉著,網兜在空中蕩漾,六個雞蛋安然無恙!路人驚訝地望著我,投來讚許的目光,用現在老美的話,似乎在說:「Great job(真棒)﹗」

再講兒子的故事

兩個孩子都上小學了,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對他們的飲食,我們都很重視。小孩都不愛吃蔬菜,特別到了冬季,北方的主要蔬菜就是大白菜,每年入冬之前,家家都要儲備過冬的大白菜,「計劃供應」每戶幾百斤。為了調配好飲食,我們對大白菜作如下綜合處理:外面的菜幫做成鹹菜或蒸菜餡包子(加一點肉),中間部份炒著吃,菜心拌涼菜(類似美國人的蔬菜沙拉)。

  

為了讓孩子多吃蔬菜,我們有一個規定,每人必須吃完小半碗炒白菜,其它菜不定量。孩子都很聽話,沒有反對,也許知道父母是為他們好。

  

許多年後,出國了,有一天和兒子聊天,回憶往事,兒子突然冒出一句話:「小孩的肚子小,吃完了白菜,哪還能吃多少好菜呀!」我聽了心裏一怔!我們怎麼就沒想到呢?雖然是玩笑話,卻是道出了孩子當年心理的創傷,我們為此深感內疚。

  

為人父母,責任重大。我們不能要求每位父母都去研究「兒童心理學」,但是,「人權」兩個字對教育理念的影響是否值得所有那些教育別人的人去深思呢?

  

談到「人權」,我們想再說說我們這個兒子來到人世間的故事。我們婚後第一胎是個女孩,臨產去醫院時,正值醫生交接班,在那個年代,這個時間段事故多發。只見醫生護士慌慌忙忙來回穿梭,過了一陣,我被告知,小孩已死亡,還說明了死因(我廳不懂的醫學名辭),要我簽字認同,我還算是個識時務之人,心想,好在大人沒出問題。後來和兒子開玩笑,要是第一個活下來,就不會有你啦,因為當時「計劃生育」政策規定,一對夫婦最多只許生兩個孩子。

  

當第三胎懷上後不久,我們被告之必須去墮胎,因為兩個孩子間隔不滿三年(其實只差一個月),我們決定頂住這個壓力,順利產下了這個兒子。差一點被扼殺於胚胎中的這個小生命,如今成了一名研究「生命科學」的學者。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