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反思

萬明、楊慧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1日訊】年青時,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到老了,卻常常回憶起往事。育有一女一兒的我們,如今都已年屆古稀,大女兒和二兒子大學畢業後,先後來美讀書,現在都任教於美國的大學。為此,親朋好友總是誇獎我們「教子有方」,羨慕不已。
  
其實,每當我們靜下心來回憶往事時,心情卻不能平靜,深感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留下了許多遺憾,甚至感到內疚。把這些感受寫出來,也許會輕鬆一點,會給年青的父母們提供一點思考。

先講女兒的故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大陸北方某大城市,一個三口之家迎來了第四個成員——我們的兒子。幾個月後,兒子僅吃母奶已經不夠了,我們決定將全家「計劃供應」的雞蛋留給兒子蒸蛋羹吃。
  
按當時當地的供應標準,每戶每月半市斤(二百五十克)雞蛋,共計六個,每次用小碗蒸一個,約有小半碗。並且事先給大女兒講,你已經能吃飯菜了,弟弟不能,所以這些雞蛋就給弟弟吃。每當給兒子餵蛋羹時,三歲多的姐姐很懂事地坐在一邊,等餵完弟弟,她再刮碗底,看到她那種翹首以待的姿勢,我們的心軟了,手下留情了,碗底不刮那麼乾凈了……
  
女兒長大了,一天,她開玩笑說:「六個雞蛋,那怕給我吃一個呢。」是啊!我們彷彿驚醒了!五個和六個,營養能差多少?捫心自問,我們決無「重男輕女」的想法,可是對給予孩子的心理傷害卻一無所知。
  
現在女兒已在美國成家了,也有了一兒一女,我們全家六口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有時也蒸蛋羹,一大碗,六個蛋,但決不只半斤。
  
接下來,讓我敘述一個輕鬆的七十年代小故事。

一天,我拿著「副食本」(計劃供應憑證)到商店買了當月的半斤雞蛋,為了避免雞蛋碰破,將裝有六個雞蛋的紙袋放入網兜, 用左手拎著,右手握住自行車把手。已近中年的我,雖不是很健壯,卻也算俐落,可是不知咋的,剛一上車,前輪碰到一塊石頭,自行車左搖右晃地倒了,人也摔了,可那只攥著網兜的左手卻高高的舉著,網兜在空中蕩漾,六個雞蛋安然無恙!路人驚訝地望著我,投來讚許的目光,用現在老美的話,似乎在說:「Great job(真棒)﹗」

再講兒子的故事

兩個孩子都上小學了,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對他們的飲食,我們都很重視。小孩都不愛吃蔬菜,特別到了冬季,北方的主要蔬菜就是大白菜,每年入冬之前,家家都要儲備過冬的大白菜,「計劃供應」每戶幾百斤。為了調配好飲食,我們對大白菜作如下綜合處理:外面的菜幫做成鹹菜或蒸菜餡包子(加一點肉),中間部份炒著吃,菜心拌涼菜(類似美國人的蔬菜沙拉)。
  
為了讓孩子多吃蔬菜,我們有一個規定,每人必須吃完小半碗炒白菜,其它菜不定量。孩子都很聽話,沒有反對,也許知道父母是為他們好。
  
許多年後,出國了,有一天和兒子聊天,回憶往事,兒子突然冒出一句話:「小孩的肚子小,吃完了白菜,哪還能吃多少好菜呀!」我聽了心裏一怔!我們怎麼就沒想到呢?雖然是玩笑話,卻是道出了孩子當年心理的創傷,我們為此深感內疚。
  
為人父母,責任重大。我們不能要求每位父母都去研究「兒童心理學」,但是,「人權」兩個字對教育理念的影響是否值得所有那些教育別人的人去深思呢?
  
談到「人權」,我們想再說說我們這個兒子來到人世間的故事。我們婚後第一胎是個女孩,臨產去醫院時,正值醫生交接班,在那個年代,這個時間段事故多發。只見醫生護士慌慌忙忙來回穿梭,過了一陣,我被告知,小孩已死亡,還說明了死因(我廳不懂的醫學名辭),要我簽字認同,我還算是個識時務之人,心想,好在大人沒出問題。後來和兒子開玩笑,要是第一個活下來,就不會有你啦,因為當時「計劃生育」政策規定,一對夫婦最多只許生兩個孩子。
  
當第三胎懷上後不久,我們被告之必須去墮胎,因為兩個孩子間隔不滿三年(其實只差一個月),我們決定頂住這個壓力,順利產下了這個兒子。差一點被扼殺於胚胎中的這個小生命,如今成了一名研究「生命科學」的學者。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也許,當我們可以為幾朵鮮花而微笑時,就可以忘記外面所有無味的紛爭與騷亂,用一顆純淨也簡單的心去感悟幸福。任世間百媚千紅,得到一種就足夠珍愛一生……
  • (大紀元綜合報道)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和北京電視台17日晚同時開播43集歷史劇《萬曆首輔張居正》(簡稱《張居正》)。三大電視台同時推出,據悉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推崇有關。傳胡親自調看該劇,廣東上海等地方高官跟風推崇。
  • 若似畫,當以江南為先,煙水渺渺,細雨瀟瀟,古往今來,江南的美景淅瀝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詩篇,浮光明月,長袖清歌,還有那清澀的青石路,愜意微翹的雨簷,儼然是油畫中楚楚動人的絕筆。
  • 2010年4月30日晚間,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新西蘭奧克蘭的首場演出結束後,都曾經是新西蘭中學校長的哈利戴(Mary Haliday)和朋友泰勒(Gordon Taylor)表示,演出中關於法輪功學員受迫害仍然堅定信仰的節目使人感悟頗深。
  • 大地震憾五雷轟,
    沙塵風暴日漸隆。
    四處紛爭狼煙起,
    水旱不均若蒸籠。
  • 來自印度的工程師阿文德‧拉馬杜古(Arvind Ramadugu)攜太太克里希娜(Krishna)觀賞了神韻紐約藝術團2010年5月2日下午2點在新西蘭奧克蘭進行的最後一場演出。演出結束後他們向記者表示,神韻的節目真是棒極了,他們非常喜歡!
  • 大地震憾五雷轟,
    沙塵風暴日漸隆。
    四處紛爭狼煙起,
    水旱不均若蒸籠。
  • (大紀元記者莎.亞當斯悉尼報導)神韻紐約藝術團自5月12日蒞臨悉尼演出,使這座城市生動起來。不少市民聞訊趕來看演出,其中不乏各級政要,藝術家以及他們的親朋好友,神韻藝術家們用心靈和肢體去表達深刻內涵的藝術,感動了現場的觀眾。
  • 5月13日晚的神韻演出現場,一對來自大陸一年多的老年陳姓夫婦和家人一家四口觀看了演出。年過70的陳老先生表示:「演出的節目中,有表現神、佛和人之間的這個關係,我內心很有感悟,但卻難以表達。今天的這個演出,在國內是看不到的。能在這裡看到,我感到很高興。對剛看到的節目內容,很認同,也很喜歡。」
  • 5月13日是世界法輪大法日。很多法輪功學員回憶自己剛修煉時,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有師父了!我能跟師父回家了!」。與不修煉時相比,多了師父的看護,多了神靈的保佑,這樣的人生是何等幸福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