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中年樂活族:由因公忘私得到的啟示

高橋祥友(Yoshimoto Takahasi)

人氣 4
標籤:

我以醫生為專職工作,但從大學畢業以來,已經換了四次職場了。當然也有人從大學畢業後,便直接考上母校研究所,留下來做研究,接著在同一所大學任教,便一路待到退休年齡。

然而,這樣的例子絕對是例外,反而是像我一樣數度更換職場的人才是一般現象。但儘管換過工作環境,但醫生身份依然不變,這點對我來說是非常幸運的。

不過,光只是擁有醫生證照是不夠的,這也是我經常對年輕醫生苦口婆心的建議。在目前這個時代,自己擁有何種優於他人的能力,並以實際行動證明是非常重要的。

包含個人特質、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與其他醫療同仁協調的能力等,都是身為醫生所必備的條件,如果連這幾點都做不到,還有具備其他能力的條件嗎?以精神科醫生為例,要如何磨練出自己的能力呢?

從醫學院畢業之後,通過國家考試,取得醫生證照,空有這些是不夠的,這只是踏出研究大門後,被稱為醫生的第一步。

倘若無法取得所謂精神健康指定醫生的國考資格,便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精神科醫生,換言之,必須取得此資格,才有資格被稱為精神科醫生,也才能立定醫生的地位。

接著要致力於專門研究,例如取得各學會認定的醫生資格。精神醫學所包含的層面非常廣,於其中選擇自己專門的領域並深入研究,舉凡精神保健、諮商心理學、兒童及青少年精神醫學、老年精神醫學、職場精神保健、精神藥理學、司法精神醫學等,為了比其他醫生更專精其自己擅長的領域,勢必得花更多的時間去鑽研。

除了取得醫生執照,並擁有專門領域的深厚學問之外,在目前的社會中,更需要具備其他能力才夠。

英文溝通能力的重要性,是眾所皆知的,我對學外文非常有興趣,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菲律賓語、中文、韓語等都曾學過,最近則開始嘗試阿拉伯語,學外語不只是單純學習語彙對話而已,若能事先瞭解其文化背景,則更能增加學習的趣味。

我的求知慾很強,各種語言都想嘗試,如果是年輕人的話,我建議先把英文徹底學好為佳。

不管是聽說讀寫,都能毫無障礙的使用英文溝通,因為在網路上搜尋到的資料,八成以上都是英文網頁,而且資訊情報非常廣泛。

我個人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是在1981年左右,當時歐洲人的英文口音非常重,幾乎聽不懂,甚至有拒絕以英文發表的知名歐洲精神科醫生。

然而從1990年開始,歐洲人的英文變得較為清楚易懂,尤其是年輕人更能以流暢的英文溝通,這是自從歐盟成立以來,首度感受到這樣的變化。

在亞洲舉辦的會議亦然,大多數的場合都是以英文當作共通語言。在這樣的社會情勢下,擁有充足的英文能力,用來當作溝通的手段是非常迫切需要的。再者,若能事先具備這項能力,也更能深入自己專門領域的學問。

在擁有英文能力的前提之下,前述的專門領域的知識及經驗也是非常重要,如果無法在專門領域中擁有足以向世人發表的學問,不管英文有多強,也是不值一提的。

接著,還有瞭解最低限度的電腦知識。並不要求艱深的電腦能力,但至少要會文字處理、表格計算、資料處理、簡報軟體、網路應用等最低限度的能力,否則難以因應工作需要吧!

以轎車為例,距今3、40年前會開車的人,一定也很瞭解轎車的構造,簡單的維修都不假他人之手,如果不會基本的維修知識,似乎就失去駕駛資格。

然而到了現今,即使是不瞭解轎車構造的人,也能輕鬆駕車來去自如。電腦不也是這樣的道理嗎?

電腦剛推出時,有許多人都會寫程式,如果不會,似乎就無法使用電腦,但現在即使是小朋友也會玩電腦。若能掌握最低程度的電腦知識就足夠了,但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就不可能完成國際性的工作。

因此,除了必備的英文能力之外,在專門領域方面擁有相當豐富的學識,接著就是最低限度的電腦知識。

現今的社會已經不是只要取得一張證照,就能一輩子不愁吃穿的時代,因此在加強專業技能的同時,英文溝通能力及最低限度的電腦能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上班族不也適用於這樣的標準嗎?除了必備的英語及電腦能力外,財務方面的專業及經驗均不輸他人,若能獨立作業,並協助公司步入常軌而藉此磨練自己,那麼在公司內部的評價一定很高吧!

另外,若再具備豐富的法律常識,在需要專業法律知識的場合時,便能在公司與律師之間扮演窗口的角色,這也不失為一個向公司展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吧!

單想憑著因公忘私的精神奉獻給公司,就希望一生能受到公司庇蔭的時代早已過去了,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向公司表現自我價值,並且培養即使換跑道也不必擔心的技能才是必要的。@(待續)

摘編自 《下一站,不再為公司而活》 大好書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1世紀綠能新經濟力(2)
21世紀綠能新經濟力(3)
MVT全方位企業流程檢測(2)
MVT全方位企業流程檢測(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