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華:加拿大華裔失去政府工作是誰的錯?

吳少華

人氣 38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07日訊】據媒體報導,加拿大聯邦樞密院一名華裔前資深分析員張海燕,幾年前因被加拿大安全機構懷疑其「對加拿大忠誠度」,以及為中共從事間諜活動而被解僱。在申請加入加拿大聯邦政府其他部門工作屢次被拒後,張海燕入稟聯邦法院申請司法覆核,結果敗訴,最終失去重返加拿大聯邦公共服務部門崗位的機會。張海燕案是加拿大政府關注的一系列外國間諜問題中有最新結果的案例。

張海燕出生在中國蘭州,1989年至1991年曾為新華社駐開羅記者,1995年移民加拿大,在渥太華住了4年後,於1999年成為加拿大公民,2002年成為政府公務員,她在加拿大工業部高級職位工作時通過「機密」級安全檢查,並於2003年2月被樞密院聘為高級分析員。

從正常的角度來講,做為一個加拿大公民,一個在政府工作的職員,如果失去了這份工作,往往可能是因為當事人工作能力或是身體健康等原因造成的,但是,張海燕失去這份工作卻是因為她過去在中共官方機構新華社的工作經歷和背景的原因造成。
2010年,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主任法登(Richard Fadden)公開警告,一些加國政客因為私人關係受到外國政府影響。他表示,中共最積極發展那些非官方盟友,法登的警告引起加國一片嘩然。

今年9月,保守黨國會議員、外交部部長貝爾德(John Baird)的國會秘書德克特(Bob Dechert)和新華社多倫多分站首席記者施蓉之間曖昧信事件曝光後,再次引起加拿大主流社會的熱烈討論,加拿大的中共間諜論又重新浮出水面,加國多家主流媒體發文直指新華社是中共情報機構。

加拿大保安情報局(CSIS)通過對張海燕的調查發現,「有合理理由相信」張海燕在新華社工作時曾是一名間諜。CSIS進一步表示,張與一些中共間諜保持聯繫。
據法院文件顯示,CSIS質疑張對加拿大的忠誠,並建議樞密院拒絕給張海燕「絕密」許可。隨後,張海燕「機密」資格也被樞密院取消。2003年8月,因張沒有在樞密院工作必須的「機密」資格,她被樞密院解僱。

張海燕向安全情報審查委員會(Security Intelligence Review Committee)投訴,稱她沒有威脅加拿大的國家安全。2005年,公共勞工關係局同意樞密院辭退張的決定,因為她沒有「機密」級別資格,但認為她應獲得一份不太敏感的職位。後來,政府為她提供了其他工作機會,但她申請了3個職位都未被錄用。加拿大政府始終擔心張海燕與新華社的聯繫。2006年,聯邦政府給張海燕安排一個不是要害部門的臨時工作,但是張海燕被告知需要回家等候另一個新的安全調查。隨後,張海燕因為工作得不到解決向聯邦法院上訴。最終,張海燕的司法審查申請被駁回,她被勒令支付政府法律費用3,500加元。

從以上的背景和事實經過來看,加拿大政府為了國家安全免受損害,免除張海燕政府部門工作的決定是正常的決定。

那麼,張海燕僅僅因為她的前新華社記者身份失去政府工作,是她自己的錯嗎?在中國大陸官方機構工作的中國人,大多數人都有中共黨員的身份背景,在中共的各級政府和官方機構工作,或者是成為中共黨員,這都是正常的,都不是每個人的錯誤選擇,因為中國大陸特殊的體制和環境決定了個體並沒有太多的自由選擇空間,為了個人前途的發展和工作便利,成為中共黨員似乎都是正常和順理成章的事情。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張海燕僅僅因為她的新華社工作背景或者是黨員身份,失去了在加拿大的政府工作,應該也不是她的錯。

那麼,到底是誰的錯呢?

造成張海燕的如今有些悲劇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新華社背後的中共政府,以及張海燕來到加拿大後的個人選擇。中共政府把新華社當成竊取民主國家信息情報的間諜機構,利用其工作人員在民主國家從事違法犯罪的間諜活動,這是為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政府及民眾都無法接受和容忍的事情。

張海燕有機會來到加拿大工作學習,能夠進入主流社會和政府機構工作,還加入了加拿大國籍,並且在入籍儀式上發誓要效忠加拿大國家,但是她並沒有遵守誓言和珍惜這樣的機會以及加拿大政府對她的信任,反而繼續進行加拿大安全部門所指稱的間諜活動,丟掉工作可以說是一點也不奇怪的。在美國因為做中共間諜的華裔美國公民獲重刑入獄的報導屢見報端。

張海燕的遭遇也給了那些和張海燕有近似經歷和身份背景、現在生活工作在海外自由民主國家的華人一個警示。其實,張海燕來到加拿大工作以後,還是有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的,那就是守住良知和正義,遵守所在國的法律,不再做中共的間諜,不再從事見不得人的活動,堂堂正正的做人,樹立起華人在世界的正面形象,這才是真正的愛國。

從這個角度上講,也就容易理解,為甚麼在海外曾經加入過中共黨團隊各級組織的人要進行「三退」(退黨、退團、退隊)了:原因就是,共產黨員這個稱號,在海外已經是臭名昭著了,揹負著這個稱號,不僅是各個國家聯邦安全部門的重點監控對象,同時也是恥辱、拖累和厄運。

相關新聞
融入主流社會 加拿大華裔任重道遠
加拿大國慶日 兩岸三地華裔談感受
加拿大第二代移民收入 華裔女性排第一
加拿大華裔移民史短片獲最佳紀錄片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