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工程

承載過日月與名山的趙州橋

唐朝的張鷟比喻趙州橋是「初月出雲,長虹飲澗」,是的,這座美麗的古代敞肩石拱橋猶如一道彩虹,橫架於河北趙縣洨河上已有一千四百年了,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石拱橋。

趙州橋建於隋代大業年間,後又被宋哲宗賜名為安濟橋(「安渡濟民」之意)。趙州橋是一座自重為2,800噸的空腹式圓弧形石拱橋,淨跨37m,寬9m,拱失高度7.23m。

這與中國古代的傳統建橋方法有很大不同,一般比較長的橋梁往往採用多孔形式,這樣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緩,便於修建。

但是多孔橋也有缺點,如橋墩多,既不利於舟船航行,也妨礙洪水宣洩;橋墩長期受水流衝擊、侵蝕,天長日久容易塌毀。而趙州橋在設計上採取了單孔長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橋墩,使石拱跨徑長達37米之多,這是中國橋梁史上的空前創舉。

趙州橋雖採取單孔長跨的形式,但在橋的兩端肩部各設計有二個小孔,故稱敞肩型,這樣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於排洪、增加美觀。

趙州橋不僅在橋體設計構思和工藝極為精巧,橋上的各種裝飾雕刻更是精美的藝術,在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處所雕刻的獅、象、龍、獸等,形態逼真,雕工精緻秀麗。

趙州橋從建成至今,一千四百多年來,不僅承受了無數往來車馬的壓迫與磨損,更經歷了十次水災、八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而只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臺根基,卻直接就建在自然砂石上的趙州橋,為什麼竟能如此堅固耐用呢?傳說這橋是魯班施展神功所造的。

相傳,發源於河北西部井陘山的洨河,是西天王母娘娘為防止牛郎與織女偷偷相會,用金釵所劃,一夜之間突然形成,傳說與天上銀河相連水勢很大,因此又被稱為「通天之河」。

每當夏秋兩季大雨來臨時,雨水和山泉一併順流而下,加上沿途又匯合了幾條河水,頓時便會形成了洶湧的洪流。洨河兩岸的居民和來往的行人過河,靠木船擺渡不僅極為不便,且時時處於危險之中。

一次,工匠祖師魯班路過趙州,看到這麼大水的洨河竟沒有一座橋,於是想在洨河上建一座橋。

這天夜裏,借著皎潔的月光,魯班使用神通把西邊太行山上的一塊塊青石,變化成一群綿羊,這群白花花的羊群在魯班的驅趕下來到了洨河,一進入水中羊群瞬間便化作各種各樣的石頭。

魯班借勢揮錘動工,至拂曉時分,一座奇特壯麗的「趙州橋」身披晨曦,亭亭立於河上。這一喜訊,立即轟動了百姓,也風傳到仙界。這件奇事很快就傳到蓬萊仙島張果老的耳朵裏,張果老便約了柴王爺一塊去看看這座魯班造的橋。

張果老騎著一頭小黑毛驢,柴王爺推著一個獨輪小推車,兩人來到趙州大石橋,恰巧遇見魯班正在橋頭上,欣賞自己用一夜時間造好的橋。

張果老問魯班:「這橋是你修的嗎?」魯班說:「是呀,有什麼不好嗎?」張果老指了指小黑驢和柴王爺的獨輪小推車說:「我們過橋,它經得住嗎?」魯班瞟了他倆一眼,說:「大騾於大馬,金車銀輦都過得去,你們這小驢破車還過不去嗎?」

張果老一聽,覺得他口氣太大了,便施法術聚來了太陽和月亮,放在驢背上一左一右兩側的褡褳裏;柴王爺也施用法術,聚來五嶽名山,裝在車上。兩人微微一笑,推車趕驢就上橋。

剛行至橋中心,橋就被壓得搖搖欲墜,魯班見勢不妙便縱身跳入水中用手將橋托住,石橋安然無恙。橋身經過這樣的重壓,也就更加穩固了。

從此,趙州橋上便留下清晰的驢蹄印、車道溝及魯班手印等仙跡。正如民歌〈小放牛〉所唱的:「趙州石橋魯班爺爺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如果,你有緣去看趙州橋,一定要先看看這幾位神仙留下的遺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