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武行宮小武當

─安徽休寧齊雲山
盧善棟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齊雲山位於安徽休寧縣城西約15公里處,因為峰巒常有雲霧瀰漫,一天白色,古稱白岳。山體赤如硃砂,燦似紅霞,是一處以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因與黃山南北相望,素有”黃山白岳相對峙,綠水丹崖甲江南”之稱。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與雲並齊”,故名齊雲山。關於山名的來由,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傳說真武太子入武當山修煉後,很愛武當的山山水水,絕不肯輕易離山雲遊。他的好友”地藏王菩薩”此時已得安徽九華山為弘揚佛法的道場。一天,菩薩說:”我與仙家蕩魔天尊真武大帝,雖教門有別,各有所習,但情誼深厚。況佛、道各蘊精華,甚需常常研習互補。但大帝深藏武當,不履塵俗,怎樣才能使我們時常盤桓,共研佛道,各弘教門?”座下弟子閔讓和是安徽士人,熟悉家鄉的風土人情,便接過話頭應道:”菩薩不就是要與真武大帝時常盤桓問難,研討佛道嗎?這有何難。”

於是如此這般地耳語了一番。菩薩高興得連稱”阿彌陀佛”!於是入定遙感,向湖北武當山發出邀請信息。真武大帝本不想應邀,但相別日久,也常思念,便駕起祥雲前往安徽。久別重逢,不免互相寒暄。時近中午,菩薩即往白岳一素麵館化”齋”。食齋之時,真武看一眼麵條說:”誰先吃完誰先去游白岳。”這正合地藏王的意思,一口依允。只聽”呼嚕、呼嚕”兩口,真武的一碗麵條已經吃完。地王不動聲色地說:”你既已吃完,就先上山遊玩吧,我隨後就到。”

真武走上白岳嶺巔,只見山中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巖、二十四秀嶺、十六處洞穴和眾多泉、池、潭、瀑,各具特色。真武大帝正在喜滋滋地評品山中幽雅秀美的景致,地藏王已吃完麵條來到面前。笑道:”如何?此山雖不及武當仙山雄偉壯觀,但山中峰巒景致,鬼斧神工,自然而成,競與武當暗合,人稱’江南小武當’。不妨將此作為行官別墅,你我也好常相盤桓,研討佛道玄旨。若能見允,不妨為此山另賜一名以為紀念。”真武稽首應允:”承菩薩善意,敢不應命。”為此山取名”齊雲山”。

據傳,其後真武大帝雖主要在湖北武當山處理天上地下的大事,但也常抽空來”齊雲行宮”,與地藏王菩薩研習佛道。久而久之,齊雲山成了道教勝地,而九華山也成了佛教名山。

齊雲山由白岳、齊雲、青獅、白象、岐山、太山、南山、苑山、萬壽山九大峰巒組成。風景區面積110平方公里,海拔僅585米,用”插天”來形容其高雖有些誇大,但峰巒形態奇特,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稱。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畫,七十二怪巖,巖巖皆景。加之境內的河、湖、泉、潭、瀑,構成了一幅山清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

齊雲山名列道家七十二福地,舊有”江南小武當”之稱。這不僅是因為南宋時山上就建有真武祠,供奉真武大帝。更主要的是在明代,武當山道教已深入齊雲山。相傳張三豐曾於嘉靖年間到齊雲山傳教,住在半山上的一小屋中,後於此仙逝,他的徒弟將其肉身藏入一巖洞,尊稱”肉身洞”,洞前築有靈殿,至今仍存,殿後洞口刻有”真身內藏”幾個大字。道教稱名山中仙人所居勝地為福地,故齊雲山又稱”福壽山”。

早在唐乾元年間(758-760),有道士龔棲霞雲遊至齊雲山,隱居天門巖。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方士余道元建佑聖真武祠於齊雲巖。至明朝,齊雲山道教活動日趨興盛。山中道士常往武當山訪師求學,以致齊雲山官觀建築、道規道制,多倣傚武當。正德十五年(1515)齊雲山道土汪泰元仿武當山建玉虛宮於紫霄崖,建靜樂官於桃花澗;其門徒方瓊真繼師志建榔梅庵,並往武當山取榔梅植於庵中。

嘉靖十一年(1532),龍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奏令道眾赴齊雲山為皇帝建醮祈嗣,果獲靈驗,皇帝親題”齊雲山”匾額,並賜建玄天太素宮於齊雲巖。嘉靖、萬曆兩朝,龍虎山嗣漢天師祖孫三代先後留駐齊雲山建壇設醮,道教正一派開始在齊雲山發展勢力,形成武當山全真派與龍虎山正一派並存的格局。當時齊雲山成為與湖北武當山、則川鶴鳴山、江西龍虎山齊名的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明末,齊雲山道場漸衰,清咸豐、同治年間,連年兵禍,香火凋零,殿堂亭閣、登山石階又因年久失修而相繼傾坍湮沒。

隨著一千多年以來道教的興盛,齊雲山文化遺跡留存極為豐富,除了有官、殿、院、壇、閣等108處外,齊雲勝景曾迎來李白、朱熹、徐霞客、唐伯虎、郁達夫等歷代名賢雅士,留下700餘處斑斕古艷的摩崖石刻,碑銘石刻星羅棋布。是安徽省境內集丹霞地貌、摩崖石刻、道教文化、山光水色於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區名勝區。乾隆帝稱之為”天下無雙勝景,江南第一名山”。

齊雲山有月華街、樓上樓、雲巖湖、南山、橫江五大遊覽區。

月華銜景區東起白岳峰,西至青獅峰,北臨橫江,南倚方臘寨,是齊雲山道教文化及道教建築的集中地,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新修復的天官府建築最為顯眼,山中道場多在此舉行,屆時香客雲集,佛鐘道鼓齊鳴,熱鬧非凡。主要 遊覽點有:望仙台,為景區大門。

傳說在洞天福地構修道的靈乙道人於此受鐵拐李點化,飛升成仙。而其徒因六根未淨,修行未果,只能在此盼望仙人點化,故後人謂之望仙台,並建望仙亭。亭中有明碑,上刻”齊雲鎮南天,眾星拱北極”,突出了齊雲山不同凡響的地位。在台上俯瞰,只見婀娜多姿、煙波蕩漾的橫江環繞山腳,勢同巨龍臥波的古橋靜靜地橫跨江上;近處田園秀色滿目,民宅參差,裊裊炊煙;遠處山巒疊嶂,鬱鬱蔥蔥;西望紫煙霓雲中,天上都市月華街近在眼前,使人有登臨仙境之感。

洞天福地位於望仙亭東南,又稱桃源洞天,有明代建築八卦池、邋遢仙墓、仙人床及宮、閣、殿祠遺址。祠由明代張三豐創建,今已不存。據傳棲真巖是齊雲山最早的道士棲霞真人修行之地,忠烈巖是祭祀關公的地方;而壽字巖的”壽”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筆,這個巨大的”壽”字,直徑達到230厘米。走過壽字崖,便見一個寬敞的石洞,稱之為一天門。從側面看一天門更像一垂鼻大象,故又稱象鼻巖。洞內摩崖石刻和碑銘琳琅滿目,稱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是齊雲山風景精粹之一。數百丈高的懸崖底部鑿有許多洞穴。崖頂無論晴雨,總有泉珠散落,形成薄薄水簾,世稱”珍珠簾”。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來此,在日記中留下”珠簾飛灑,奇為第一”的字句。仙洞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洞旁數百方古代碑碣、摩崖石刻依次排列,形成碑道長廊。洞前為碧蓮池塘,池水清碧,隔池可見對面的香爐峰。池畔一石碑上刻有”珠簾晴亦雨,玉洞夏還秋”等讚美的詩句。

這些洞依次是: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圓通洞,供奉的卻是佛教中的南海觀音;羅漢洞,供奉真武帝君,兩旁卻又供奉著十八羅漢;雨君洞供奉龍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從齊雲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儒、道、佛並存的氣息。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開神秀”四個大字,氣勢不凡,為真仙洞府的顯著標誌。

月華街是山上的街市,道士與山上居民雜居之所,又是香客、遊人住宿之地。街上有古樸端莊的微派民居,古道觀八座依山勢巧布其中,與民居組成一個密集建築群。宮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素宮,佔地l600平方米,坐南朝北,背倚玉屏、東鐘、西鼓三峰,前為孤峰卓立、清秀挺拔的香爐峰,儼然天設地成的鐘、鼓、香爐,天然造就的風水寶地。宮中所奉玄天上帝神像相傳由百鳥銜泥塑成。

紫雷崖位於齊雲巖西南,因岩層呈紅色而得名。崖下有玉虛宮,由”太乙真慶宮”、”五虛閥”、”治世仁威官”三個石坊組成,石坊上有神鳥異獸圖案的浮雕。宮內供奉玄天上帝,是善男信女燒香求神、祈禱福壽的聖潔之地。栩栩如生的壁畫,記述了玄天上帝脫胎問世、降妖伏魔、造福於民的歷史。左側有《紫霄宮玄帝碑銘》為明代才子唐寅撰,戴煉書,碑高7.34米,寬1.40米,為江南罕見。

樓上樓景區,與月華街遊覽區西鄰,東起仙桃峰,西至萬壽峰,面積27平方公里,此景區林深樹密鬱鬱蔥蔥,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峰巒巖洞尤現天巧,是一處尚待開發、堪供探古尋幽的遊覽區。主要景點有樓上樓、飛天娛蚣、觀音洞、仙人花轎、棋盤石、一線天地、金鼠拜壽以及萬壽山、石佛塔、白雲崖等景觀。

明朝嘉慶年間修築的”樓上樓”,由兩層天然石窟組成,結構巧妙,當年有8個道士住在洞內避世修煉。距樓上樓不遠處有”仙人掛畫”,它是一塊平展的崖壁,高約2米,壁面色彩斑斕,溪水成瀑自壁兩邊流過,形成天然石畫。

雲崖湖景區東鄰洪坑,西至萬壽山,是一處湖光山色的水上遊覽區,景點以岐山石橋巖為最奇。這是一天生石橋,是一長90米、寬12米的天然巨岩,下空如月,”橋拱”跨度40米,半徑26米,有鬼斧神工之妙。石拱上刻滿題詞。湖體狹長,水光激湘。河面彎曲錯雜,泛舟湖上可一覽青山綠水,情趣盎然。湖邊唐宋摩崖碑刻林立,真、行、草、隸、篆俱全,風格各異,具有極高的書法鑒賞價值。文書”亙古奇觀”更堪稱齊雲一絕。燈籠峰為湖中奇景,幾盞”燈籠”依崖懸列,令人歎為觀止。

(本文摘編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百年來,人們都在談論華山自古一條路是如何的艱難與險阻。可很少有人研究為何華山自古一條路?
  • 泰山,古稱東嶽,又名大山、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位於中國山東中部,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 泰山與周圍的平原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強烈對比,成為萬里原野上的「東天一柱」...
  • 半山之腰建築寺廟,實乃超凡之作;以其玄妙特點譽滿古今建築史,歷經多次地震,整體結構仍..
  • 衡山是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中南部,號稱南嶽衡山。橫跨湖南省八個縣市區,逶迤八百里,共72峰。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登臨峰頂,極目楚天,環顧崇山峻嶺,便可領略到如飛的氣勢。清代著名學者魏源在《衡岳吟》中稱讚道:「唯有南嶽獨如飛」。
  • 少林寺位於五嶽之中岳嵩山之腹地,距河南登封市13公里,太室山南麓。寺因在茂密叢林中而建,所以命名:「少林寺」。《說嵩》稱:「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 白馬寺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1年,即西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了。它位於洛陽城東13公里。白馬寺坐北朝南,背依邙山,面對孕育了洛陽古代文明的洛河,號稱「中國第一古寺」......
  • 恆山為五嶽之一,主體部份雄踞山西省的北部。相傳遠在4000年以前,舜帝北巡到渾源,見此山氣勢雄偉,若北天之門,遂封為「北嶽」,成為北方萬山之宗。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綿延五百餘里,有「恆山如行」之說。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
  • 觀世音菩薩,梵文Bodhisatta,音譯「菩提薩捶」、「菩提索多」、「扶薩」等,意譯為「大士」、 「勝士」、「大道心眾生」、「法王子」等。習慣上多沿用譯音的略稱——「菩薩」。菩薩是指以慧上求佛道、以悲度化眾生、自覺(以佛法覺悟自己)覺他(用佛法覺悟他人)的正果覺者..............
  • 普賢是梵語Samantabhadra的意譯,又譯為「遍吉」,是將妙善、妙德、賢德普施一切眾生之意。同諸大菩薩一樣,普賢也沒有真實的來歷。《第二菩薩經跡經》說:「有轉輪聖王,名無諍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旬,即觀世音菩薩;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勢至菩薩;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薩;第八子名泯國,即普賢菩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