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臘古國:吳哥藝術之鑽 斑蒂斯蕾寺

文 / 攝影 意文

人氣 64

【大紀元2012年01月29日訊】班蒂斯蕾(Banteay Srei),字面含有「女神的住處」的意思,常稱為女皇宮。「班蒂斯蕾」這美麗的名字其實是個美麗的錯誤。當初西方人發現時,因其精雕細琢的繁複美麗,認為一定是女皇的寢宮,其實是個修行的場所。

女皇宮於西元1914年被法國軍人馬瑞克發現,但到 1924年後才開始整理重建,1936年主石碑現蹤,石碑上刻落成於西元967年4月22日,也因而得知此神殿正式落成的日期,約十世紀左右,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在世時所完成的。

傳說女皇宮的由來,是由羅貞陀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的參贊大臣耶若婆羅訶(Yajnavaraha),所建。因為避誨冒犯到國王,所以便將建築尺寸縮小,故整體規模明顯比其他吳哥寺廟來得小。

設計者的絕妙巧思

女皇宮建成之後曾被埋藏叢林中長達數百年之久,這整座神殿佔地約2000平方公尺,座西向東,平面式T字型的格局,內外圍牆有三層,外圍為長110公尺、寬95公尺的紅泥磚牆,牆外有護城河,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週邊是參道,左右各有兩間小廟,走道中央第二層的外側,是護城河,最裏邊一層,前方有兩座藏經閣。

順著一層層的城牆往裏面走發現:門楣高度一層比一層矮。殿堂大門僅150公分高、30公分寬的狹小門框,最內的主殿門高只有108公分,這是為了讓人進殿時,人人都能胸懷虔誠謙恭之心、低彎腰而入,設計者不得不展現如此絕妙的巧思。


粉紅色的東門,門楣上雕著因陀羅騎坐在三頭神象上。

獨特的風格的石雕

吳哥王朝早期遺址廢墟中不少紅磚砌建的寺廟,建好後由工匠在其上做精細的雕刻。普利哥寺 (Preah Ko) 建於公元880年,是早期紅磚風格的代表,建築實體用磚砌,但門柱、門框、門楣、神像及階梯都已改為石雕。

在埃及,大多用一塊完整巨石來雕刻,有著渾厚堅實的力量。吳哥的雕刻是用磚塊拼接成在其上雕刻,圖象有點像拼圖,被不同的量體分擔,久遠的歲月,使量體之間鬆動分崩離析,磚雕的傳統經驗使吳哥雕刻藝術發展出獨特的風格。

女皇宮建築實體也是以磚塊拼接完成,充分展現獨特的雕刻藝術。同時也因年代久遠,石磚損壞鬆動,看上去就像是一幅未完成的拼圖。

斑蒂絲蕾建材取自附近荔枝山的大塊磚紅色石英砂岩,質地堅硬不易風化。

雖然直到1914年才再度被發現,較其他遺跡為晚,但從雕刻的細緻以及保存之完美,仍被確定是這一地區最古老的廟宇之一。建築規模雖然小,但其精緻細膩的石雕,巧奪天工的雕功,使得女皇宮獲得「吳哥藝術之鑽」( Jewel in Angkor Art )的美譽。


Panorama


Panorama


Panorama

主廟上的刻畫,則是取自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波羅多”的神話題材。廣泛引用在門楣、樑柱及牆面的裝飾上,輕盈了石塊建築的厚重感,也使嚴肅的神廟褶褶生輝。這是歷史留給後世最美的無價寶藏。

這座在吳哥古蹟壁畫中最具有精細的石雕藝術工法。若是沒有親眼目睹,近距離的欣賞,實在很難讓人對於一千多年前的雕工技術,每一個細節的花紋雕工細膩到讓人無法想像。文化的藝術甚至超過歐洲文藝復興四百多年。

雕刻華麗的女神之門

班特絲蕾寺最令人讚賞的是寺中精細雕刻,在當時的技術,創作者能夠在磚塊上,竟能如雕刻木頭般,琢鑿出極盡莊嚴華麗、精緻典雅、 層次分明、栩栩如生的圖騰,令人不可思議。充分展現了吳哥時期高超的雕刻功力。

不論是牆面、門楣、門柱、門框,都刻鏤得一絲不茍,巧奪天工。這些雕刻輕盈了石塊建築的厚重感,也使嚴肅的神殿褶褶生輝,女皇宮是吳哥石雕最上乘之作,也是柬埔寨雕刻藝術的顛鋒之作。惟殿中也遭受到相當程度的破壞,不免讓人扼腕搖頭嘆息。

斑蒂絲蕾以極盡奢華的方式裝飾門楣上的雕花。許多門框的高度只有108公分,寬度30公分,幾乎沒有實際的功能,似乎只是為了裝飾而存在。

門楣的頂端置放著印度史詩中的各個章節諸神,這種繁複的雕工,使人忘了這是砂岩上的雕刻,這是織錦,是一根一根細緻纖維的穿梭編織,繁複卻毫不瑣碎。每一道門楣上的雕花都像女子頭上的花冠,是通往諸神世界的門,這是華麗的女神之門。


東方的蒙娜麗沙

世遺標誌

提娃妲女神像素有「東方的蒙娜麗沙」之稱

原名為「班德斯蕾」,照柬文翻譯,是「謀求幸福」的意思,當地人習慣稱這兒為女皇宮,因為神殿中刻有許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

法國學者將曼妙身材、優雅婀娜舞姿的女神「阿帕莎拉」 (Apasara)的雕像分為二類,採飛舞姿態的名叫「APsara」阿帕莎拉,直立的是「Devatas」 提娃妲女神。這些仙女浮雕不論是牆角、窗台或轉角處,處處都能看見其芳蹤,為吳哥窟帶來令人驚艷的光采。

女皇宮阿帕莎拉女神,是運用最為廣泛的雕飾,但這裡的女神雕像,多了一份高貴,素有「東方的蒙娜麗沙」之稱。其細部精巧繁複的裝飾之美,在整個吳哥遺跡中無與倫比。

或許是因為兩旁藤蔓般的雕花,或是門楣上似皇冠般的圖騰,相互輝映,形成一幅傳統雅致的仕女圖。法國藝術家羅丹目賭後曾形容為:「予人驚奇的惑美」,女皇宮是阿帕莎拉刻像之冠。

法國作家馬爾侯就申請研究許可證,在1923年到此,將南塔上的提娃妲女神從壁龕上切割下來,準備走私到法國。幸好遭海關扣留,雕像才又回到原位。

有經驗的觀光客會安排早晨來這捕捉班特絲蕾寺的美景。因為正面入口朝東,朝陽最能襯托出雕刻的精緻與典雅,當陽光照在紅色砂岩構成的建築上,裡頭的石英結晶受光,展現出美麗的鮮亮粉紅色澤,反射出璀璨耀眼的迷人光輝。@*

相關新聞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筆下的吳哥王朝
真臘古國:真臘風土吳哥今與昔
真臘古國:高棉建築藝術頂峰 吳哥(上)
真臘古國:高棉建築藝術頂峰 吳哥(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