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關注孩子 加華裔女性遭遇空巢困擾

人氣 26

【大紀元2013年0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經過年輕時期不懈努力,很多人在中老年時,事業進入黃金收穫季節;孩子也已長大成人,他們需要上學、工作、結婚生子,離開父母,開始自己的人生。
  
華裔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容易把生活的重心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包攬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一旦孩子離家,就感到重心失落,無所適從;甚至衍生心理疾病和家庭問題。

視孩子為私有財產

A女士住在多倫多北面的烈治文山區,幾年前丈夫不幸過世,從此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兒子身上,兒子成了她的全部依靠。兒子結婚後,她認為是媳婦把兒子搶走了,從此怨恨媳婦。平時拒絕見媳婦,實在萬不得已見面,不給好臉色,把怨氣撒到兒媳身上。她自己不開心,也讓全家人都不開心。
  
羅先生和太太是大學同班同學,只有一個獨生子,很看重,特別是羅太太,兒子幾乎是她生活的重心。羅太太在多倫多市中心的一家銀行工作,早九晚五坐班制,每天下班回家,坐車需要1個多小時才能回到多倫多北邊的家,很辛苦。但是一看到孩子,立刻精神倍增,甚麼辛苦、疲勞都不見了。平時,每天晚上陪孩子做功課,兒子上街購物,理髮,她都要陪在身邊。
  
現在孩子上了滑鐵盧大學,家裏只剩下夫妻2人,羅太太生活忽然失去重心,感到失落、鬱鬱寡歡。從此每天無精打采,常常自言自語:「生活沒有意義。」
  
許女士在國內曾是部隊醫院一名護士,來加拿大以後一直沒有正式工作過。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很緊張孩子,只要有一段時間見不到,就會擔心孩子出甚麼事。現在她的兒子進多大讀書,為了保持聯繫,在電腦上裝了skype。這樣早晨一起來,就可以看到兒子在幹甚麼。如果有一段時間看不到兒子的動靜,她會馬上打電話去找。

接受事實 走出空巢期困擾

家和服務中心總監區慕啟表示,西方家庭也有空巢期問題的存在,但相對華人要輕的多。西方人從小培養孩子獨立,他們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長大離家理所當然。
  
區慕啟說,空巢期給華裔移民帶來的影響有多方面因素。有傳統觀念的影響,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過分關注。也有些是當初移民時留下的後遺症。當離開熟悉的故土,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一切從頭開始。這種生活的重大變故會給人造成心理衝擊,覺得沒有安全感,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如果這些問題在以後的移民生活中沒有完全調適好,會遺留下來。
  
「還有些太空家庭,太太留在加拿大,丈夫在中國或台灣、香港。孩子上大學了,她成了孤單一人。當孩子長大離家,生活再次發生改變,又要經受一次心理衝擊。」
  
「如果夫妻關係很好,空巢期心理問題會得到緩和;如果本身夫妻關係不好,會使問題更嚴重,特別對女性而言。因為男性和女性不一樣,男人會看重自身的生活感受,而女人往往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區慕啟表示,首先從思想上要面對現實。人生每一階段都不同,中老年期是人生的第4個階段,此時孩子已經長大,他們將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永遠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移開。不能再去干預孩子的生活,否則,會讓孩子很煩惱。要計劃50歲以後如何生活。走出家門多交朋友,擴大社交圈,發掘自己愛好。過去為了孩子,許多沒有機會做的事情,現在正好是時候做了。」
  
區慕啟認為,做父母的在經濟上也不要依賴孩子。加拿大的養老福利雖然不是100%完美,但還算不錯,普通人還是過得下去,最低也有1,100元養老金。
  
區慕啟表示,中年要審視自己與配偶的關係是否正常。過去可能因為照顧孩子、忙於工作,疏忽了對配偶的照顧,現在是時候彌補了。還要及時解決溝通上存在的問題。必要時應該尋找心理諮詢幫助。◇

========================

當獨立意識與家庭觀念有衝突時

多倫多有一家蛋糕店準備出售,店主是一對華裔夫妻,太太是上海人,先生是台灣人。他們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蛋糕店也很具規模。他們很想把生意延續下去,但是年齡慢慢大了,老兩口自覺力不從心,只好出售。有人問他們:「難道你們沒有孩子嗎?」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老兩口的痛處。
  
這對夫妻有4個孩子,都在加拿大本地出生。現在都已長大離家。兒女的事業都很成功。有的在加拿大工作,有的在美國工作。平時兒女們工作很忙,即使有空餘時間,他們要出去旅行,打高爾夫球,幾乎沒時間來看父母。唯一的聯繫是在過年過節時,這對夫妻會收到兒女們寄來的一張明信片。
  
多年的生意經營,這對夫妻掙了不少錢。現在老了,做不動了,很想讓孩子能把蛋糕店接下來,可是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做。他們的想法很明確,把蛋糕店賣了,錢可以給他們,但是誰都不願意跟父母住在一起。
  
無奈之下,這對夫妻決定賣了蛋糕店,帶著錢,回台灣或大陸投靠親友。他們覺得很傷心,孩子靠不住,老了沒人管,還不如離開。
  
艾米(化名)是一位香港移民,曾在香港從事房地產生意。來到加拿大之後,做藥店生意。夫妻倆很能幹,生意做得很成功,也掙了不少錢。2個女兒從小就被送進私立學校。平時艾米很喜歡跟孩子呆在一起。她常說,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光,是一家人在一起共進早餐。
  
後來,2個女兒漸漸大了,艾米卻越來憂鬱。她的2個女兒很早就講明了:「等我長大了,我要搬出去住。」
  
艾米曾經想用經濟限制來把孩子留在身邊。可是2個女兒不買賬,她們說,寧願住地下室,或者租一個房間住,也要搬出去。當孩子臨近進大學時,艾米成天憂心忡忡,見到朋友就說:「我的大限到了,女兒要上大學了。」
  
艾米無法改變孩子離家的事實。現在2個女兒都在多倫多市中心上大學,她也不捨得真讓孩子住地下室,或者只租一個房間;還是給2個孩子每人租一套共管公寓。只有他們夫妻倆住在空蕩蕩的豪宅裡。
  
艾米說自己很無奈,很悲哀, 「我能解決社會上的許多麻煩事,獨獨控制不了自己的孩子。」◇

========================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陸女士(化名)以前住在溫哥華,兒子在多倫多大學讀書。陸女士說跟兒子更像朋友,平時溝通順暢,經常通電話,在電話裡甚麼話都可以說,但兒子就是不願跟父母住在一起。現在陸女士決定搬到多倫多,她跟兒子商量,打算在多倫多買房子。兒子回答她:「買房子可以,但是不能跟我住在一起。因為你需要有你的生活空間,我也需要我的生活空間。」
  
陸女士偶爾去兒子的房子看看。兒子的房間到處亂糟糟,她很想幫忙收拾一下。但是兒子不准碰他的東西;也不讓她幫忙做飯菜,因為不喜歡別人動他的廚房。
  
陸女士沒有因此感到難過,她說:「我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在北美受的教育就是這個樣子。」陸女士有很多朋友,平時活動多,大家經常在一起聚會,也不感到寂寞。她對兒子也放心,平時溝通很好,知道他不會去幹壞事。
  
地產經紀熊先生說,他的朋友圈子裡有很多這類事情,特別是做媽媽的總喜歡盯著兒子。他太太也把兒子盯得很緊,兒子幹什麼都要陪著。他認為這樣不好,對兒子以後的婚戀生活都有影響。
  
「為甚麼中國父母總是抓住孩子不放?主要是覺得自己養大了孩子,現在孩子應該報答我。當你要報答時,小孩心理會有壓力,有負重感,最後大家都不開心。看一下中國人的一生,都是背著負擔過一生。很多中國人都覺得活得太累。」
  
「其實人是獨立的。每個人成年以後應該過獨立的生活。孩子有困難時,父母應該幫助,當孩子長大以後,也不必期待孩子回報。」熊先生說。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加拿大副总理麦克勒兰祝贺大纪元出版三周年
安省證監會再禁鄧越文交易30天
華裔女移民遭加入境官威脅
望子成龍 加華裔學生課外活動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