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加劇

人氣 1

【大紀元2013年07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嚴海編譯報導)最近中共當局企圖控制「影子銀行」時,困難重重。然而,財經專欄作家沃爾夫(Martin Wolf)認為,這只是冰山一角:增長放緩甚至引發經濟崩潰的風險。

傑羅姆-利維預測中心(Jerome Levy Forecasting Center)的利維(David Levy)在最近一份報告中提出關鍵問題:什麼是中國的失速速度?

目前一般看法是,中國經濟增速可以從10%直接移到例如6%等。這裏隱含的假設是:中國經濟就像一列飛馳火車,踩油門會減速,但會繼續沿軌道向前行駛,就像原先一樣。

但是,利維認為,中國更像是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近年來,幾個發動機沒有正常工作,而駕駛員現在已不願讓剩餘的良好發動機持續緊張的工作。他想讓飛機慢下來,但如果減速太多,將會低於失速速度,而令飛機墜毀。」

中國自2008年後,淨出口不再是一經濟推動力。因此改用投資,特別是在2009年。這導致了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進一步躍升。從2007年的42%增長至2010年的48%。

而推動這一投資引擎的燃料則是爆炸性的信貸增長:貸款額2009年以近30%年增率上升。這項政策一度非常成功。但是,因為淨出口蓬勃發展已成過去式,現在當局希望減少對信貸推動投資的依賴。中國經濟現在僅剩的引擎是公私消費。

將每年經濟增速降至6%的挑戰依然巨大。沃爾夫發表在《金融時報》的文章中做了以下分析。

首先,「庫存投資」需大幅降低。這是因為庫存投資水平取決於經濟增長,而不是經濟活動。此外,中國企業可能無法完全預見到經濟放緩,而發現自己被迅速上升的存貨量所累,將被迫削減庫存,甚至生產額。

其次,固定資本投資也必須大幅下降。很明顯,這將帶來一個意外的深度衰退。負責投資的人很可能無法迅速作出調整,因為他們預期中國經濟將重拾10%年增長率。最終導致飛漲的產能過剩,從而引發更大幅度的投資額下降。

第三,投資性需求和經濟活動的減少也令企業利潤下降,進一步損害企業償債能力,並降低投資。

最後,經濟增速減緩(尤其是此前有一段盛大信貸繁榮時期)可能對企業資產負債表有難以意料的嚴峻影響。中國的私營部門負債水平已是偏高,經濟增長一旦放緩,將產生巨大壞賬。

沃爾夫最後提到,中共當局現正試圖重新設計中國經濟這一大型噴氣式客機。這架客機很快就將著陸,而且其一半的發動機現在運轉不靈。市場幾乎不可能順利實現如此巨大轉變。這次著陸將會非常棘手。

世界銀行(WB)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也提到:如果投資被證實無利可圖,現有的貸款業務將成問題 – 並引發不良貸款大幅上揚。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大陸銀行鬧錢荒央行袖手 專家:或許真沒錢了
大陸媒體自稱:中國經濟悄悄崩潰
大陸經濟亂象紛呈 民眾存款「不翼而飛」
CNBC:中國經濟為甚麼可能在走向崩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