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怪象:官方稱消費增強 商場反關閉

人氣 3632
標籤: , ,

【大紀元2015年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馬麗綜合報導)上海中心城區的迪美商場曾經購物場面火爆,但現在這里的顧客門可羅雀。有服裝店主稱,有時一天都賣不出去一件衣服。

據路透社報導,迪美的現象只是中國商場不斷衰落的情景之一。全國商場和百貨公司都有空置率不斷上升和租金暴跌的現象。儘管中共的官方數字顯示,三季度國民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並號稱「其中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在穩步增強」。

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商的生意很艱難,這些商場本來打算從不斷增長的消費中回本和盈利,而現在這些不斷空置的商場反而使得公司債務不斷增加,現在中國公司欠債總額是國民生產總值的160%,為美國公司債務的2倍。

更少的客流量意味著商場業主和開發商的收入減少,對於幾十年都在增長的中國經濟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迪美的業主正試圖翻新,希望以此吸引顧客,但目前還不知道這樣做值不值得。

其他地方的商場已經陸續出現倒閉。 比如曾經成為北京王府井經營亮點的晨曦百貨,在上個月也關門了,據稱要尋找網上商機。晨曦百貨的經理告訴路透社:「銷售還湊合,但整體銷量呈下降趨勢。」

中國上市的各大商城運營商也感受到了經濟蕭條的寒意。房地產開發商大連萬達表示,一月份將關閉或重組30個零售場所,8月份萬達表示將進行更多的調整。

在大陸開設了70多家百貨商場的百盛公司,由於2013年淨利潤下降58%,去年關閉了在中國北方的幾家店。

為了重振經濟,上週五中共央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第六次降息。

據房地產公司CBRE說,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購物中心坐落在中國,但是很多商場都不能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德勤(Deloitte)的聯合報告顯示,到今年年底,中國的新商場總數預計將達到4000家,比2011年多40%。

房地產分析人士說,大部份的商場都是在地方政府的示意下而建立的,因為地方政府急於通過房地產開發來推動本地經濟。所以結果是很多商場匆忙成立、管理不善。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中國消費者通膨減速 全球股市下滑
手機一點 美酒送上門
消費者需求健康食品 自動售貨機變身迎合
紐約餐飲龍頭將停收小費 消費者可能付更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