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

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 (十一) 四字篇之五

說到「義」,一定會想到關羽。史料或小說中描述的關羽通常都被尊稱為「義」薄雲天的英雄。「義」的甲骨文 和金文 或篆體 與義的寫法差別不大,指的是為人有義時會將自己的肉體生命看做如敬天的牲禮一樣,為維護天給人的道德標準而能割捨肉體生命的慾望與貪求,去行該走的義路,實踐義的舉止。

中國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不只一部精彩的小說,今人也多認為「演義」是一種小說的體裁,然而可巧的是「演義」 者也,正不也是以人物時空故事演繹「義」的內涵嗎? 曹操對關羽厚愛有加,欲得之而用盡榮華;三日一小宴、 五日一大宴、金銀無數、美女群伴,厚贈愛駒赤兔馬又祿封亭侯都沒能動了他追尋劉備兄長、護衛兄嫂之意,連梟雄曹操都之折服,力排眾議給了一句各為其主的通行證而讓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尋劉備去也。 關羽的「義」連心計多端自恃甚高的曹操都能敬服,其義中含「忍」,真可謂千年難遇、天地動容。

《三字經》中說:「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君臣之義為三綱之首,君臣乃上樑,上樑能正,則下民能親順,下樑也就自然不歪斜了。關羽以其義武形象,被民眾尊為關公、關老爺、關大爺、關爺爺,也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關聖帝君。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尊稱「伽藍菩薩」。道教則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

同朝的諸葛孔明也是極致忠義之人,明知阿斗扶不起,卻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明曾征南蠻,七擒七縱蠻王孟獲,也是向尚未王化的蠻人演示「義」能服人。孟獲屢次被擄都表明:「汝放吾歸,再整軍馬,共決雌雄;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然,屢次失信的孟獲到了第七次才真正被孔明的義給馴服,孟獲終致垂淚而言:「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一個義字換來了蜀漢不需在地設置官吏,蠻人誓不復反又主動以物資相送!可見一個義字勝過千萬貪吏與繁縟的法條。

在現代這種講究功利的社會,捨生取義這四個字可能已經在許多人的處世字典中付諸闕如了。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古人常把“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左傳》記載了齊國大臣崔杼殺了君主齊莊公,太史伯秉筆直書:「崔杼弒其君」。觸怒崔杼,殺掉了太史伯,然後命其二弟太史仲再記。太史仲因不改一字被殺。三弟太史叔如兄長直言,仍被崔杼殺害。最後排行最幼的太史季視義如歸不但直書「崔杼弒其君」,並對崔杼說:「據事直書,史氏之職也。失職而生,不如死!」這股浩然正氣震懾了崔杼,才讓他放棄了篡改歷史的私念。無獨有偶,擔心太史季也被殺害的史官南史氏也早在竹簡上寫下了「崔杼弒其君」。

關羽的義以劉備對百姓的仁愛而歸,孔明的義以傳道南蠻為基石,史官的義以忠於真實為依,而非黑道奸臣為圖個人私利枉顧民生的歪義。這些都蘊含著人對真理的堅持,五千年的神州文明有多少英雄豪傑為演繹這些道德基礎而寫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這些泱泱王風的文化也正是吾人後輩為人處世的規尺,萬不可忘矣。這「義」字的高風亮節當也不是「义」能望其項背的了。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陳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