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由「兒子撞倒親媽」想到的

人氣 474

【大紀元2017年02月10日訊】「兒子撞倒親媽」,這並非是一樁令人髮指的人倫慘案,但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卻足以引人深思。就在前不久,安徽壽縣的一位老太在過馬路時,被一輛三輪車撞倒,肇事者當場逃逸。然而,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三輪車的車主,那位逃逸的肇事者居然就是被撞老太的兒子。面對著自己釀造的惡果,這位兒子懊悔不已,在交代事發經過時表示,「當時天很暗,自己沒有看到撞到的人竟然是自己母親」。

如果說,我們尚能原諒「沒有看到才會撞倒人」的一時大意,那麼在明知已撞倒人的情況下,第一反應不是對傷者施救,而是逃離現場的清醒選擇,就有些讓人難以寬恕了。如今,這名肇事者被抓,不僅印證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法律原則,更足以證實,「善惡有報」這一天道真理時刻都在兌現、彰顯,而「害人終害己」顯然就是惡有惡報的表現。

看到自己的老母親被車撞傷,相信肇事者的內心並不好受,他所懊悔的也正在於此。所幸的是,母親的傷勢並沒有危及到生命。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所有的肇事者都能擁有這種「不幸中的萬幸」。幾年前發生的一起類似的交通事故就曾不幸的讓肇事者的懊悔成了終身遺憾。2015年8月,湖北某地男子騎摩托車撞倒兩位老人後逃逸。而其中一位因傷重不治而死亡的老太太,正是肇事者的母親。

或許有人會說,這兩位遭遇類似的肇事者並不至於被扣上「害人」的罪名,他們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已。但需要指出的是,「見死不救」根本就不是一時的「失足」,而是在故意為惡。當我們看到有人陷於危境,出於人的本能反應,往往會想到立即施救,包括積極尋找救援、進行呼救。然而,一旦人性中的自私、冷漠佔據了內心,就會完全相反的、讓人做出那種不顧他人死活的缺德事兒。看著一個生命瀕死而放棄對其施救,就這樣讓其痛苦的死去,這與故意殺人行兇,又有何本質區別?

在上述這兩個幾乎如出一轍的交通事故中,惟一所能讓人看到的不同就是生死的不同結局。而這樣的生死結局更應該讓人看到的是,前者母親的幸運完全來自於當時路人的及時施救。若非當時有路人立即撥打報警電話,並且在警察趕到現場之前就已將老人送進了醫院,那麼最終的結局是否仍會如此幸運,也就不得而知了。再說後者的母親,其所有的不幸都該完全歸咎于兒子當時的見死不救。更可恨的是,這位已為人父的肇事者甚至制止自己的兒子去扶老人,明明白白的選擇了駕車逃逸。

連自己肇事都不施救,已是罪加一等。然而在如今道德淪落、人心不古的中國社會中,那些旁觀者對施救所表現出的麻木、冷漠似乎更為常見。其中值得一提的例子也顯然與因為見死不救而遭惡報的天理有關。2011年6月,一名男子6歲的兒子獨自在家附近的碼頭玩耍,突然不慎落水、命懸一線。但此人看到後,以為是別人家的孩子,因此沒有施救,而冷漠的離開。當他回家後找不到兒子,這才想起返回碼頭,最終發現溺水的正是自己的兒子。更為不幸的是,孩子因未及時獲救而溺水身亡。

與這些「害人終害己」的惡報之事相對的,顯然是「救人如救己」的福報之事。幾年前有雜誌刊登了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男人在深夜經過一片叢林時,發現有一個女孩正在被歹徒襲擊。情況十分危急,他猶豫了片刻之後,決定救出女孩。他沖上去將歹徒從女孩身邊拉開,然後與歹徒扭打在一起。最終,歹徒逃跑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女孩竟然就是這個施救的男人的女兒。可想而知,男人的內心有多麼慶倖,而這份幸運恰恰來自於,面對陌生人遭遇險境時,他及時升起了「救人」、而非「逃離」的大善之念。

同樣的例子只要在現實中進行廣泛的搜尋,相信還能發現不少。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遭惡報、還是得福報,這些實實在在發生的故事都無一例外的讓我們看到,在選擇見死不救或去救的過程中,決不能依賴內心的僥倖、萌生一走了之的惡念,而只能憑藉「救人」這一發乎本能的善念來做出正確的選擇。若非如此,就會如同上述那兩位自以為撞的是別人、才棄之不顧的肇事者那般,看似無意、實則故意的害人之心,最終只能累及親人、害了自己。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無錫冷漠父親見死不救 不料溺亡者是親兒
子華:從「見死不救兒子身亡」談善惡報應
因果報應實錄:見死不救遭雷劈
河南溫縣交警遇車禍見死不救  稱非轄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