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為什麼三峽大壩非拆不可之五

——「高峽出平湖」和三峽水庫的水力坡度

人氣 2005

【大紀元2018年06月28日訊】在《為什麼三峽大壩非拆不可之四》一文中談到2010年7月19日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每秒69000立方米,尚沒有達到二十年一遇洪水的水準,重慶寸灘的水位達到海拔185.4米,重慶朝天門的水位達到海拔188米,而當時三峽大壩處的水位只有海拔146米。三峽大壩處的水位與重慶朝天門的水位相差42米,兩地的距離為六百多公里,平均水力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七。這個平均水力坡度萬分之零點七,正好就是三峽工程泥沙組提出的在遭遇二十年一遇洪水時的三峽水庫的平均水力坡度。

按照「高峽出平湖」的理論,三峽大壩處的蓄水位為海拔146米,三峽水庫庫尾處的水位也應該是海拔146米或者說只比海拔146米略微高出0.4米。為什麼此時三峽水庫不是一個水力坡度為零的平湖泥?

今天是2018年6月26日,三峽大壩處的蓄水位為海拔145.75米,重慶寸灘的水位為海拔168.53米,三峽水庫入庫流量為每秒19700立方米,三峽大壩處的水位與重慶寸灘的水位相差22.78米,三峽水庫也不是一個平湖。

有人會說,「高峽出平湖」是毛澤東的一句詩句,是浪漫描述的手法,不必追究高峽平湖是否是工程科學上的水力坡度是否等於零。此話不錯。可惜,就是毛澤東的這句詩句,成為了建設三峽工程的科學依據,成為了確定三峽水庫淹沒範圍的科學依據。

一、毛澤東「高峽出平湖」的詩句成為建設三峽工程的科學依據

1956年5月,毛澤東在視察故鄉湖南省後,於6月1日來到了湖北省省會武漢,緊接著在長江中三次游泳。6月1日第一次游泳後,毛澤東寫下《水調歌頭 游泳》,詩詞中提及已經建成的武漢長江大橋與正在規劃之中的三峽大壩工程: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裡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雨打, 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乎!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的《水調歌頭 游泳》中的有關三峽大壩工程幾句,竟然成為建設三峽工程的科學依據。由長江水利委員會編寫、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報告》,在《以三峽水利樞紐為主體的長江流域》一章中的第二節(2)「為什麼必須以三峽為主體進行流域規劃呢?」中開門見山地寫道:「我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對未來三峽水利樞紐的歌頌:「……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幾句概括地說明瞭這一偉大河流上主體工程的前景。這是因為三峽樞紐在防洪、發電、灌溉與航運等主要綜合利用方面是指標優越和對全江有顯著影響的工程。」

「高峽出平湖」的字面意思是指在三峽建造大壩後,大壩後面出現一個面積很大的水庫,湖面平平,水力坡度為零。

「高峽出平湖」這一詩句為很多人引用,如1994年12月李鵬在乘船去三峽工程開工典禮的途中寫的《大江曲》中有「截斷波濤高峽平湖」一句。

三峽水庫,與世界上的絕大多數水庫不同,不是湖面很寬、長度不大的湖泊型的水庫,而是湖面很窄、長度很大的的河道型水庫,水庫平均寬度只有1.1公里,水庫長度超過600多公里。如果讀者用鉛筆在白紙上畫一條30釐米長的細線,這大概是三峽水庫1:2百萬的縮影。面對這條細線,是不會再有「高峽出平湖」的感覺。

二、周恩來從重慶朝天門碼頭最後一個台階水位海拔200米出發,確定三峽工程蓄水位海拔200米

當毛澤東在1956年6月寫下「高峽出平湖」這一詩句時,三峽工程的蓄水位應該多高,尚未確定。毛澤東與周恩來請來的蘇聯專家建議,三峽工程的蓄水位為海拔265米;林一山任主任水位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的方案,三峽工程的蓄水位為海拔235米。無論是蓄水位海拔265米還是蓄水位海拔235米,都比現在三峽工程蓄水位175米高出許多。為什麼當時兩個方案的蓄水位都比現在高出許多?這是因為,毛澤東要利用三峽工程把長江洪水在三峽卡住,這就需要三峽水庫有一個很大的庫容,可以把長江洪水攔蓄起來。

下面是長江宜昌站的洪水流量:

洪水頻率 日平均最大流量
每秒立方米
三天洪水量

億立方米

七天洪水量

億立方米

十五天洪水量

億立方米

三十天洪水量

億立方米

萬年一遇 113000 282.1 547.3 1022.0 1767.0
五千年一遇 111000 278.2 540.5 1009.6 1747.4
千年一遇 98800 247.0 486.8 911.8 1590.0
五百年一遇 94600 236.6 467.5 880.3 1524.1
二百年一遇 88400 221.0 442.8 833.2 1449.3
百年一遇 83700 209.3 420.8 796.5 1393.0
五十年一遇 79000 197.6 401.5 759.8 1327.7
二十年一遇 72300 180.7 368.5 702.2 1234.0
十年一遇 66600 166.5 344.6 656.2 1158.1
五年一遇 60500 151.2 316.4 603.8 1070.4

長江洪水的特點是流量大,持續時間長。1954年宜昌站全年流量超過每秒40000立方米的時間達45天。1954年按計劃扒口分洪和自然潰口總量達1023億立方米。所以要求三峽水庫要把這一千多億立方米的水裝起來,這就有了蓄水位海拔235米的方案。水庫的庫容和蓄水位有直接關係,蓄水位越高則水庫庫容越大。蓄水位海拔235米,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達1100億立方米。按照高峽出平湖的原理,三峽工程壩址處的蓄水位元為海拔235米,水庫尾部重慶市的水位也是海拔235米。這樣,重慶市大部分市區都被三峽水庫淹沒,只剩下市中心很小一個範圍逃出了一劫。

如果要達到毛澤東在三峽把長江洪水卡住的目的,那麼林一山的235米方案有1100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應該最低的限度。但是這個方案的淹沒損失很大,遭到許多中央和地方官員的質疑。

因此,林一山先把三峽工程的蓄水位高度降到海拔220米,然後又降到海拔210米,最後降到海拔200米。這根本不是科學工作者提出的可選方案的比較評價,倒像拿到考題的一個小學生,對解題一無所知,看著老師的眼睛在猜答案:「235米!?」「220米!?」 「210米!?」 「200米!?」

降低三峽工程的蓄水位高度,從海拔235米到海拔200米,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三峽水庫的總庫容變小,防洪庫容也跟著變小。235米方案有防洪庫容達1100億立方米,據說可以容納1954年長江洪水期間的大約一千億立方米無法消納的洪水量,200米方案的防洪庫容就已經無法完成毛澤東提出的防洪要求。

1958年在中共中央成都會議上,周恩來放棄了蘇聯專家的265米方案和林一山的235米方案等多個方案。周恩來說:「三峽大壩正常高水位的高程,應當控制在200米,不能再高於這個高程。」其實,周恩來確定200米這個高程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海拔200米是重慶朝天門碼頭最後一個臺階的高程。周恩來以為,三峽水庫在大壩處的蓄水位為海拔200米,600多公里之外的重慶,在重慶朝天門碼頭的水位也是海拔200米,能保住重慶市區的大部分。高峽出平湖嘛!

為此國務院同時做出規定,今後在三峽地區和重慶市,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區不准搞基本建設專案,因為三峽水庫的蓄水位為海拔200米,未來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區都是三峽水庫的淹沒區。如果在這個地區投資搞基本建設專案,就是向水裡扔錢。這個政策從1958年一直持續到1970年。

在周恩來確定了三峽工程的蓄水位高度海拔200米後,林一山的長江水利委員會編制了三峽工程三個方案的比較。參與方案比較的是:蓄水位海拔200米方案;蓄水位海拔195米方案;蓄水位海拔190米方案。方案比較的結果是,200米方案最優,195米方案其次,190米方案最次。通過三個方案比較,林一山要向中央傳達一個資訊,低於蓄水位元海拔200米的任何方案,都是沒有意義的。林一山從海拔235米開始退,退到了海拔200米,這是他的最後底線。

三、李鵬:三峽工程蓄水位海拔180米,重慶水位也是海拔180米

毛澤東和周恩來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認為「高峽出平湖」,是由他們的知識缺陷所決定的。但是李鵬不同,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水力發電系,是從蘇聯留學回來的海歸,是高級工程師,而且學的專業就是水力發電,從1955年到1960年任豐滿水電站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文化大革命期間李鵬任北京供電局革命委員會主任。文化大革命後鄧小平和陳雲達成共識「看來還是我們的孩子可靠,不會掘自己的祖墳」,並制定中央領導人一個家庭至少出一個後代參政,「江山是我們打下來的,因此繼承這個江山也應該是我們的後代」 。李鵬是這個政策的最大受益者。1979年李鵬得以三級跳,出任電力部副部長,1981年任電力部部長。水利部和電力部合併為水利電力部後,李鵬擔任部長級的水利電力部副部長、排在錢正英之後。1983年李鵬出任國務院副總理,1984年出任國務院三峽工程籌備組組長。

1984年,國務院組織專家對三峽工程的審查,原則批准三峽工程上馬。這個三峽工程的方案不是周恩來1958年確定的蓄水位海拔200米,而是1980年鄧小平確定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方案。

1970年12月26日毛澤東在其生日那一天批准了在長江幹流上建設第一座水庫大壩工程,叫330工程。中共中央在批復同意武漢軍區、湖北省革命委員會「關於興建宜昌長江330工程的報告」中指出:興建330工程是實現毛澤東的「高峽出平湖」宏偉目標。330工程這個名稱來自毛澤東於1958年3月30日乘「江峽」輪路過長江一個叫葛洲壩的江心島。330工程就是毛澤東夢中的「高峽平湖」,330工程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66米,壩頂高程海拔70米。

在毛澤東批准330工程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撤銷了在1958年制定的三峽地區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區不准搞基本建設專案的規定。重慶市的基本建設項目馬上在海拔180米以上的地區展開。三峽地區的基本建設專案已經在當地的五十年一遇的洪水線以上的地區展開。

在330工程決策過程中,已經靠邊站的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表示堅決反對,因為這已經突破了林一山的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海拔200米的最低底線。葛洲壩所在的湖北省宜昌市的老百姓都知道這件事:林一山反對毛澤東。

330工程的建設進展得並不順利,開工不到兩年,1972年11月9日周恩來宣佈暫停330工程的建設。周恩來不得不請出林一山來收拾殘局。林一山複出之後,把1974年10月復工的葛洲壩水庫大壩工程作為建設三峽工程的準備。林一山從全國各地調來了二十多萬水電建設工人,在長江邊的宜昌市安置下來。後來這二十多萬水電建設工人的就業問題,就成為林一山手中最大的王牌。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華國鋒上台。華國鋒有個宏大的經濟發展計畫,十個鞍鋼,十個大慶等等。水利部長錢正英等看到是個機會,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建議建設三峽工程,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用電需求。但是由於重慶市和三峽地區的許多基本建設專案已經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區展開,所以錢正英等提出的三峽工程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50米。錢正英等還有一個後備方案,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28米。

1980年7月鄧小平從重慶到武漢,坐船視察了三峽地區。鄧小平聽取了林一山的原秘書、時任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魏廷錚關於三峽工程150米方案的彙報。到達武漢後,鄧小平就召見胡耀邦、趙紫陽、宋平、姚依林等中央和國務院的負責人,談了他視察三峽後的意見。鄧小平表態說:「三峽搞起來以後,對防洪作用很大。」「發電2000多萬千瓦,效益很大。1100億度,合全國上半年的全年發電量」等等。從鄧小平表態中可以看到鄧小平上當受騙的事實。現在實現的三峽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2014年發電量達到最高,為988億千瓦時。鄧小平說,三峽工程150米方案的年發電量為1100億,比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的方案更高。這怎麼可能做到?三峽工程150米方案的防洪庫容只有100億立方米,而林一山最早提出的235米方案的防洪庫容有1100億立方米。100億立方米防洪庫容的防洪效益能夠取代1100億立方米防洪庫容的能力?防洪作用怎麼可能很大?

由於鄧小平表了態,1984年4月國務院原則批准了三峽工程150米方案,為此國務院於4月28日成立了三峽工程籌備組,由李鵬出任籌備組組長。1984年11月8日到14日李鵬以國務院三峽工程籌備組組長的身份,率領李伯甯、陸佑楣、宋健等考察重慶和三峽地區。1984年11月20日李鵬向黨中央遞交了一份考察報告提出:把三峽工程的蓄水位從海拔150米提高到180米,增加30米。三峽工程蓄水位海拔180米,重慶水位也是海拔180米。李鵬在報告中指出:「重慶汛期水位經常到180米,1981年最高到達193米。自1958年以來,重慶的主要建設專案都安排在180米以上。」

1986年開始的三峽工程論證一共有六個可選方案:蓄水位150米;蓄水位160米;蓄水位170米;蓄水位180米;一次建成;分次建成(無論哪個方案勝出,都是建設三峽工程)。1992年全國人大審查批准了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

四、從黃河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的失敗看高峽是否出平湖

中國三個主要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和李鵬都認為高峽出平湖,三峽水庫壩址處的水位多高,三峽水庫庫尾處的水位也是一樣高。換句話說,三峽水庫的水力坡度為零。為什麼毛澤東、周恩來和李鵬的這個觀點是錯的呢?

中國人喜歡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先來看看黃河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是否是個水力坡度為零的平湖。黃河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與西安的關係和長江三峽水庫大壩工程與重慶的關係十分相似。

黃河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於1957年4月正式動工,之前走過和長江三峽水庫大壩工程一樣的決策過程,是中國唯一的兩個經過全國人民代表投票表決通過的工程。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360米,海拔360米正好是三門峽水庫上游西安市的洪水位(西安市東北端渭河床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是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三門峽大壩處的蓄水位海拔360米,水庫庫尾西安市的水位也是海拔360米,三門峽水庫的水力坡度為零,三門峽水庫就是一個平湖。當三門峽水庫蓄水位為海拔360米時,相應的水庫為647億立方米。根據20世紀60年代的資料,黃河在壩址處的平均年徑流量為575億立方米(現在僅為424億立方米),三門峽水庫可以容納黃河一年多的水量,水庫調節河流流量的能力很大,防洪能力也很大。當然付出的代價也很大,整個關中平原基本全部被淹沒,淹沒二百萬畝良田,移民90萬。而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依賴的就是關中平原的經濟。

當年水庫主要淹沒區的陝西省堅決反對三門峽工程,認為三門峽水庫蓄水至海拔360米時,將威脅古都西安市的防洪安全。習仲勳也支持陝西省的要求。1958年,在工程開工一年後,周恩來被迫召開會議重新討論工程問題,最後達成妥協,「確保西安,確保下游」。在周恩來主持下更改了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的設計,將設計的蓄水位從海拔360米下降到海拔335米。當三門峽工程水庫的蓄水位在海拔335米時,相應的水庫只有95億立方米。

1960年9月三門峽水庫開始蓄水,一年半後泥沙淤積即達17.5億立方米;從1962至1966年,又淤積了37.2億立方米。五年半時間一共淤積了54.7億立方米。所以人們說,三門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占了水庫庫容的一半以上,這是指95億立方米水庫庫容的一半以上。但是對原來的設計的647億立方米水庫庫容而言,這54.7億立方米淤積量只占了8.45%,而且還都是在設計的死庫容內。

三門峽水庫蓄水不久,1961年10月,水庫蓄水尚未達到正常水位海拔335米(水庫最高蓄水曾達到過海拔332.5米),水庫後部地區的水位就溢出淹沒紅線(海拔335米),渭河兩岸及黃河朝邑灘區5000人受洪水包圍,淹沒耕地25萬畝。三門峽水庫蓄水威脅到中國古都西安市的防洪安全。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後過:實在不行,就把它炸掉。

1962年4月在全國人大二屆三次會議上,陝西省人大代表提交議案,要求國務院從速制訂黃河三門峽水庫近期運用原則和管理的具體方案,以減少庫區淤積,並保護335米移民線以上居民的生產、生活、生命安全。

在各方的壓力下,周恩來不得不下令對黃河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進行改建,限制最高蓄水位不許超過海拔315米,蓄水位又下降了20米。1969年四省會議上又將限制最高蓄水位降至海拔310米。

如果三門峽水庫是個平湖,如果三門峽水庫的水力坡度為零,三門峽大壩處的蓄水位為海拔335米,幾百公里之外的西安的水位也是海拔335米,三門峽水庫蓄水怎麼會威脅到中國古都西安市的防洪安全?三門峽水庫蓄水怎麼會威脅到在海拔335米移民線以上居民的生產、生活、生命安全?周恩來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降低限制最高蓄水位,最低至海拔310米,比最初通過的海拔360米方案整整低了50米?

五、結束語

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報告》,在《以三峽水利樞紐為主體的長江流域》一章中的第二節(2)「為什麼必須以三峽為主體進行流域規劃呢?」中開門見山地寫道:「我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對未來三峽水利樞紐的歌頌:「……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幾句概括地說明瞭這一偉大河流上主體工程的前景。這是因為三峽樞紐在防洪、發電、灌溉與航運等主要綜合利用方面是指標優越和對全江有顯著影響的工程。」

當毛澤東「高峽出平湖」的詩句成為建設長江三峽水庫大壩工程的依據時,一場人禍就開始了。

--原載議報

責任編輯:蕭明

相關新聞
李克強為啥只說防洪靠大堤 不提三峽大壩?
習近平會拆除三峽大壩麼?
21年來 中南海最高層首訪備受爭議的三峽大壩
習近平考察三峽大壩 石濤:中國龍脈這樣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