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花筒:中國職業女性的擇業問題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27日報導】(據RFA報導)當前中國大陸某些單位在招聘員工時,把招聘條件赫然定為”男35歲以下,女25歲”以下,更多的招聘人才廣告是:”無論男女,一律要求35歲以下”。35歲以上女性的這一求職境遇,白領女性也不能幸免,對此,人們議論紛紛。

如果在西方國家,上述字樣的字眼寫入求職廣告,會被視為年齡歧視,但在大陸卻習以為常。大量這种有年齡限制的廣告容易給同在社會中尋求發展的女性帶來壓力,尤其是接近35歲的女人,這對女性是不公平的。

張女士是廣東的一名婦聯干部,她對這類廣告特別反感,認為這明顯是性別歧視。她說,這种廣告好像在向社會宣布,35歲以上的人不被需要了。廣告提出,35歲以下的年齡要求,是把35歲以上的女性求職者往家里赶,會使招聘單位錯失一批經驗丰富、年富力強的中年骨干 這是用年齡剝奪中年女性的勞動權!她指出,不少35歲以上女性,比年輕人更有社會經驗、更有責任心、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机會。她們之中有不少是女性中的精華。

張女士:這种廣告明顯反應了年齡歧視和性別歧視。一個人到了35歲是一個黃金時期,在這時就剝奪了她們選擇工作的權利,實際上是將一大批有能力又很优秀的女往家里赶,很不公平,不符合男女平等的國家現行法例。 

由於現在各行各業的人員流動性都很大,而年輕女性是流動人員里的主流,走的是年輕人,來的自然也是年輕人,這也是阻礙35歲以上女性求職的一個因素。年輕女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要強於中年女性,這是必須的承認的事實,所以,在現實的企業招工中,老板們用人心里也有一條底線。

黃先生是深圳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負責人,他認為,即使是要求招聘的單位取消廣告上的年齡限制,這條線還是會留在老板們的心里 在招工面試中,招聘者可以不說因為年齡問題,而說因為你不适合這份工作,理由是很好找的。因此,35歲以上的女性如果要擺脫掉35歲的心理壓力,最好的方法是自強不息。你是個人才,怎 會沒有工作?你能創造銷售奇跡,你就是45歲也沒有關系。但是,假如你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并沒有過人之處,那當然是會有壓力的,拼体力拼熱情,35歲的人怎 也比不過25歲的人。

黃先生說:作為企業家用人的標准,主要是評价對方的能力,看受聘者是否一個專業人士,在專業的基礎上,年齡及性別等相對比較平等。但如果工作需要体力,不需要特長,如服務行業等,招工時,年紀就是一個考慮的主要因素,体力上和相貌上,年紀偏大的女性,會比年輕女性及男性欠缺。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用人單位有82%的工作崗位,要求從業人員年齡在35歲以下。35歲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尤其是女性,已成就業的困難戶。從全局看,”35歲以下”現象,限制甚至阻礙了人才的合理流動。有人力資源專家認為,24歲左右的大學畢業生,通過謀職、晉級,11年之後,就到了無法另行謀職的年齡,只能固守原地,不利於社會人才的优化配置。

大部分在寫字樓工作的女性,普遍感受到”35歲危机”所帶來的壓力,但是她們認為如果自己能在30歲左右站穩腳跟,35歲以後的道路是不用發愁的。可能是觀念及企業文化的不同,歐美外資企業的白領性危机感似乎少一些。

三十四歲的劉小姐在廣州一家歐美外資公司工作了近十年,現在是一個中層主管,她沒有感覺特別的性別和年齡壓力,但她承認,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在職場的生存和發展中,也有相當限制 

劉小姐表示:我是一個在歐美跨國公司工作34歲女性,我個人認為,在這种公司工作沒有性別和年齡壓力,若個一個女性有相當的能力和經驗資深的經歷,同樣獲得升遷机會 但職業女性不是單身貴族的女強人,兼負家庭和教育子女的付出,所以,要平行家庭及事業之間的關系。

大陸人力資源專家表示,在人力市場中造成年齡和性別限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國目前人才市場和就業机制尚未發展健全,人才市場的供大於求,使得很多的職位供需比失衡。企業要考慮到它自身的經濟利益來擇优選擇求職者是必然的。第二,中國法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雖然憲法有明文規定禁止性別歧視,但是目前沒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來嚴格執行它。

看來,在中國的職場中真正做到男女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徐冰,夏宇)

相關新聞
職業女性必需正視忙碌婦女症候群
職業女性必需正視「忙碌婦女症候群」
職業女性排解壓力五妙招
中國湧現大量專職背債人 恐加速金融爆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