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率將導致亞洲勞工荒 補充移民不能遏止人口老化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4日訊】(亞洲時報記者Alan Boyd 11月4日撰文)悉尼 — 由于低人口出生率帶來的勞工荒,“經濟增長的發電機”日本、臺灣、香港、新加坡、南韓和泰國可能將不得不改變以往對永久移民的抵制政策,以想推動停滯不前的經濟向前發展。

根據聯合國最近的人口統計資料,以上6個國家和地區的出生率仍然低于更替水平,其他東亞國家,包括中國、印尼和越南也有這種趨勢。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東南亞國家平均壽命增加了30歲,已超過70歲,而出生率卻在同期內下降了80%。按照這一趨勢推算,這些國家在1995-2015年的人口增長率預計僅為0.8%。

這些國家在1955-75年的生育率為2.1%,但近20年的生育率已下降到1.6%,已低于2%的更替水平。新加坡的出生率就更低了-由1950年每個育齡婦女平均養育6.4個孩子減少到今天的1.4個。

東北亞地區從2020年起將出現人口淨減少趨勢。香港、日本和南韓的出生率在2000年已經分別下滑到1.2%、1.4%和1.5%。日本預計在2010年成為第一個出現人口負增長的亞洲國家,到2025年該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占總人口的30%。泰國和南韓的人口到2015年也將開始減少。甚至中國到2025-30年也會出現人口零增長,屆時1/5(約3億)60歲以上領取養老金的老年人將和十幾歲的青少年一樣多。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政治經濟學教授艾伯斯塔德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中國從勞工和衛生保健的不平衡局面中遭受的損失將比日本更甚。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日本在衰老前已經富裕,然而中國卻是在富裕前已經衰老”。他指的是中國缺少可行的養老計劃,而同時又通過一胎化政策減少了大家庭。

人口更少國家的經濟負擔就更輕,因為政府可以大大減少在公共服務方面的開支。東亞地區的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飛速增長部分得力于國家的限制人口計劃。但其消極的一面是勞動力減少和人口老齡化增加了社會保健的負擔。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UNESCAP)今年3月警告說,這些國家的社會網路普遍無法應對這一挑戰。

2000年,東亞地區只將GDP 的4.9%投入了醫療保健,在養老保障和其他老年人服務上的投入更少-儘管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大,政府正在被迫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比南亞欠發達國家在這三項上聯合投入的財政只多了微不足道的0.1%。

柬埔寨和日本是唯一在醫療保健上的投入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前者為GDP 的11.8%,後者為GDP的8%。在低生育率的國家中,印尼、泰國、新加坡、越南和中國的比例分別為2.4%、3.7%、3.9%、5.1%和5.5%。

北亞地區正在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但東南亞地區在這方面的投入卻很不平衡。馬來西亞和汶萊2001年只拿出其衛生預算的不到1%用于社會福利,印尼的為7.5%,而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分別為26.8%、24.5%和17.2%。

只有實施強制性養老金方案的新加坡勉強吸引了私人對衛生保健的投資。在其他國家,只有不到2%的人口有養老保險,而且勞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自80年代中期以來,勞動力市場一直在進行調整,以適應勞動力人口減少的趨勢。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汶萊都對合法的或地下勞工有不同程度的依賴,他們通常是在當地人不願從事的“肮髒”或低收入行業工作。

在90年代初經濟騰飛時期,勞動力出現高度整合現象,泰國、菲律賓、印度、中國、孟加拉、緬甸和印尼都為東亞工廠的高速運轉貢獻了勞動力。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在2002年,馬來西亞至少有140萬外國勞工,泰國有90萬,其中一半是從印尼、緬甸和中國南部偷渡進來的非法勞工。

荒謬的是,2001年菲律賓和泰國各自為海外勞動力市場提供了86.6萬和19.3萬勞工,在出生率下降的情況下,這會導致本國出現技術勞工不足的情況。這種情況對菲律賓的後果之一就是該國的衛生工作者長期不足,表現在每年7000名護校畢業的學生中有70%都為了更高收入做了海外勞工,而該國農村地區卻有3萬個空缺。

政府出于商業和政治利益的考慮都不會迫使這些勞工回國:2001年,泰國和菲律賓海外勞工寄回的匯款分別為15億和60億美元。看來亞洲應該重新評估其對永久移民的排斥政策,將其納入自己的發展戰略。由于已經預見到這一點,聯合國去年發表了一篇引起激烈爭議的文章,提出了補充移民的概念:即增加國際移民可以防止一個國家總人口和勞動力的減少和贍養率的增高。

2000-05年新加坡每年接納的移民人數為5萬,到2030年淨移民人數預計為零,在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前爭奪技術工人的戰略效果有限。泰國的淨移民在2000-25年期間年平均為6000人,2025-2050年間將下降到4000人數。而且許多新移民都是被政府的投資方案吸引而來的退休人員。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資料,在2005年總人口達到1.275億的高峰後,日本在1995-2050年間將需要補充1700萬移民,以防止人口負增長的出現。但是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這一階段的移民補充將只有270萬。雙月刊《人口研究》的分析家胡古爾特指出:“2001年初日本大約有160萬外國人,其中63.6萬是永久居民,因此約100萬都是臨時居民。在2001年日本的67萬外來勞工中約有40%(25.2萬)都是非法勞工。”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在1995-2000年間接納10萬外來人口後,素來不太歡迎移民的另一個國家南韓有望在2025年出現淨移民人數為0的局面。南韓的工作人口預計在2020年達到3660萬的高峰,但要保持這一工作人口水平,該國在2020-50年間將需要640萬移民(或21.4萬/年)的補充。

要維持目前的工作人口,即使當前有大量勞動力出口的中國在未來25年內也必須補充2050萬移民(相當于82萬/年)。新加坡在2025-50年間將需要41.3萬移民勞工(相當于其工作人口的10%,目前外國勞工只占其工作人口的5%),以保持其430萬工作人口的水平。在2035年人口達到2572萬的高峰後,臺灣在2035-50年間將需要47.6萬移民才能防止人口減少。

以上國家是否願意或有能力吸納如此多的新移民還得打個問號。一直以來,各國都出于安全考慮、害怕移民帶來傳染病和引發潛在種族衝突等原因對永久移民持排斥態度。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僅僅依靠移民補充是不夠的,各國應該更多依賴技術革新和更合理利用現有勞力資源。

胡古爾特最近撰文指出:“永久移民能防止人口減少,但不能防止人口老齡化。補充移民的方法並不能為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長期解決方案,因為移民自己遷入約40年後也要退休,從而加入老年人一族”。(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移民問答(76) 超常人才獲得綠卡的最後一個條件
移民問答(77) 庇護受益人為什麼要用庇護者旅行証
移民問答(78) 長期拖延不處理的案子怎麼辦
移民問答(79) 不能過早申請回美紙延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