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宅急便》消化性潰瘍

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科主治陳增興醫師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8日訊】所謂「消化性潰瘍」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侵蝕造成黏膜缺損。如果黏膜的缺損未超過黏膜肌層稱做糜爛(俗稱破皮);如果黏膜的缺損較嚴重,深度超過黏膜肌層,到達黏膜下層的程度稱做潰瘍(俗稱破洞)。

潰瘍發生在胃部稱做胃潰瘍,發生在十二指腸時稱做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也可發生在與胃液接觸的其它胃腸道,如食道下端、胃腸吻合術後的吻合部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位於迴腸部)。年輕人以患十二指腸潰瘍居多,中年以後則罹患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機會相近。

胃的最大功能就是將食物變成容易消化與吸收的狀態後送往小腸。人的胃黏膜會分泌胃酸及胃蛋白以便消化分解蛋白質,而胃黏膜也同時分泌黏液及重碳酸鹽,可以保護胃壁不會被自己的消化酵素破壞。如果這種平衡破壞,就會造成黏膜損害而形成潰瘍。潰瘍的形成可以是因為外來的破壞力(攻擊因子)很強,如胃酸過多、膽汁、酒精等,或是本身的防禦能力缺損,如黏膜發炎、黏液分泌不足、局部血液循環不足等造成。

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因子是多重的,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壓力、抽菸、情緒因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幽門螺旋桿菌和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的使用,因為這兩者是獨立的危險因子。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主要是造成胃潰瘍,也可引起十二指腸潰瘍。幽門螺旋桿菌雖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但如果沒有其它致病因子的加強作用,也不易發生消化性潰瘍,而抽菸、精神壓力、情緒因素則是主要的加強因子。因此就整體病因而言,幽門螺旋桿菌及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才是構成潰瘍的主要因子,心理因素、抽菸、壓力等是重要的催化因素。

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症狀以上腹疼痛為主,目前已有不少很有效的藥物可以緩解症狀,所以問題不大,反而是它的併發症,如大出血、潰瘍穿孔,會有生命危險;尤其是一些病人的潰瘍,沒有症狀或症狀很輕微,發生併發症之前完全沒有徵兆可預防,因此這些病人更需好好治療。由於消化潰瘍可以沒有症狀,因此臨床上第一線醫師或家人對於貧血、嘔吐、解黑便、休克或急性腹痛的病人特別是老年人,即使沒有潰瘍或上腹痛的病史,也要考慮潰瘍併發症的可能,才不會延誤病情。

本文由榮總人電子週報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NFL》晉季後賽 維京人趕上了
少曬太陽或易患消化器官癌
財經簡訊
突破壓力醫學課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