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吸取上次金融風暴教訓

【大紀元10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2006年10月5日華盛頓報導)美國金融專家認為,世界上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從1990年代末的金融危機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訓,目前它們的金融狀況比較穩定,但這些國家的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時仍然面臨許多重大挑戰。

*蓋德納:對危機記憶猶新*

上個世紀末發生的世界金融危機1996年開始在拉丁美洲國家出現,1998年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達到高潮。這次金融危機來勢兇猛,席捲了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俄羅斯、韓國、香港、泰國等許多發展前景看好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一些國家至今沒有完全恢復元氣。

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將近十年了,但是世界各國智囊機構專家和學者對那次金融危機的研究從未間斷。

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提摩太.蓋德納在約翰.霍布金斯大學舉辦的一個研討會上說,雖然時過境遷,今天的世界和金融危機發生前後大不相同,但是國際金融界對這場危機卻記憶猶新。

蓋德納說:「儘管現在有了很大進步,但是金融危機的原因和教訓仍然是一直持續至今的辯論主題。如果你在1998年末進入睡眠狀態,直到昨天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董事會上醒來,那麼你就會聽到,國際金融界人士現在討論的許多問題和當時完全相同。」

*新興經濟體受衝擊最大*

金融危機的教訓和原因是各國政府和金融界人士最關心的問題。

國際金融專家蓋特納指出,儘管那次金融危機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而且各個國家根據本國不同的經歷對此做出不同的解釋,但是現有的證據使國際金融專家確信,許多新興經濟體當時都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敢於大量借貸短期外債,而這些國家的資本帳戶、稅收制度以及政府監管體系往往都不健全。

蓋特納認為,這些國家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擊最大。

他說:「在大多數情況下,資產負債計算方面的缺陷使這些經濟體最容易受到投資信心逆轉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導致匯率制度崩潰,而政府的微觀經濟政策又幾乎不具有任何靈活性來緩衝風暴的衝擊。當國內外投資者爭先恐後撤資時,匯率進一步下降,增加了揹負大量美元外債的銀行和公司的經濟損失,加劇了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

*十年後進步顯著*

金融風暴的嚴重後果和深刻教訓對於新興經濟體的政府決策和投資人的風險思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改變了這些國家的金融體制和微觀經濟政策。

蓋納特指出,如果把新興市場的資產負債結算狀況和10年前做個比較,就會發現這些國家在許多方面的進步是非常顯著的。首先是經常性帳戶平衡由負變正,外債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外匯儲備的增長抵消了外債,尤其是短期外債的壓力。

蓋納特指出,其次,國債負擔有所增加,但是債務組合更加合理,長期債務和固定利息債務份額的提高降低了外債的風險。最後是匯率制度變得更加靈活,取消了固定匯率制度下的絕對擔保體系,實行更加獨立、成熟的貨幣政策。

蓋特納高度評價新興市場經濟體取得的這些成就,他說:「這些政策方面的變化減少了來自外部的風險,使得金融市場的震盪不太可能引發1990年代末那樣嚴重的範圍廣泛的金融危機。不受匯率變化影響的資產負債結算制度,債務結構風險的降低,財政和金融抵禦風險能力的增強,抵銷債務壓力的大量外匯儲備,加上更加靈活的微觀調控政策,所有這些都意味著新興經濟體未來不大可能重蹈覆轍。」

*蓋特納:改變匯率不是中國當務之急*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在美國聯儲會佔有重要地位。領導這家銀行的國際金融專家蓋特納曾經擔任美國財政部兩屆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他言辭謹慎,不願對具體國家做出任何具體的評論。當記者請他對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問題發表評論時,他表示他的意見只反映個人觀點,和美聯儲沒有關係。

蓋特納:「中國一直機械地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將實行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我認為只有真正對中國有利,中國才會真心這樣去做。在改革匯率制度的同時,中國還必須解決改善金融制度的其他更廣泛的問題,考慮如何逐漸開放資本市場等等。僅僅改革匯率制度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改變匯率也不是中國的當務之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IMF對亞洲新興經濟體謹慎樂觀
世銀:東亞應加強金融體系發展衍生品市場
財經簡訊
中國兩大老牌房企將退市 「千億房企」正落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