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格局變更 港高校成熱門

標籤: , ,

【大紀元6月9日訊】“內地學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香港以巨額獎學金吸引學生,已經漸漸改變了中國大學的層級。”

今年高考之際,香港8所大學再次集體出動,在內地20個省市廣招內地生源。其中,中文大學和城市大學根據教育部批準,列入全國普通高校第一批錄取的重點高校名單。其余6所香港高校則自主招生。由於香港這6 所高校不影響內地考生對其他大學的報考,考生也就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

2003年,國家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之初,內地對香港高校普遍反應冷漠。但是隨著港校到內地的大力宣傳作用下,香港優越的教育制度、與國際接軌的教學方式、豐厚的獎學金和更多去國外發展的機會,在內地引發了全國性的報考香港高校熱。

有調查顯示:65.53%的考生和家長更傾向於到香港讀書,香港高校吸引力超過內地一流名校。網上甚至有人驚呼: 「北大清華將被香港大學掃成二流。」據悉,今年香港高校不到兩千人的招生名額,但在全國共有三萬名考生把香港的大學作為報考的第一志願。

高額獎學金的誘惑

據大陸媒體報導,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今年有超過10%的考生報考了香港的大學。對於他們來說,3站地外的北京大學或者清華大學,已不是惟一的金字招牌,更大的誘惑來自香港──靈活的招生方式、豐厚的獎學金、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更好的就業和深造機會。

今年,香港的中文大學、城市大學、香港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嶺南大學、浸會大學和教育學院在中國內地20個省市招收本科生。為吸引尖子生,各校都拿出了巨額獎學金。

香港中文大學今年計劃在內地招生270人,其中提供100個全額獎學金,每個全獎包括大學4年所有的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補貼,共計約50萬港元。城市大學設 立了44萬港元的“狀元獎學金”,去年海南狀元李洋首獲殊榮。此外,該校還分不同等級發放其他獎學金,從24萬到2萬港元不等。

來自深圳的薛明宇,因中學期間曾獲國際化學競賽金牌而於2004年被保送北大。入學不久,他獲知香港大學招收全獎學生,立即報名並被順利錄取。“我並不覺 得北大就比港大差,可既然港大不收我學費,還給生活費,我為什麼不來?”薛明宇說。但這種誘惑也僅限尖子生。香港大學中國事務執行主任陳燕玲承認,去年, 香港大學為全球的海外學生設置了100個全獎,每年12萬港元左右。內地有五六十個學生拿到獎學金,但並非都獲得全獎。   

就業機會多

並非所有內地學生都沖著香港高校的獎學金而來。也有學生選擇香港科大在於它“視野開闊,中西結合”。

香港高校極重視學生的對外交流。香港大學每年選派20%的學生到內地或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大學交流。中文大學每年有600多名外國學生來交流,也送出400多名學生到20多個國家的180多所大學交流。

此外,畢業後的前景,是學生和家長更看重的問題。據了解,從香港高校畢業的內地學生,多數要麼可以留在香港工作,要麼比內地大學更容易取得 赴國際知名大學進行深造的機會,實際上,更多人把去香港高校就讀看作是進一步深造的跳板。即使是回到內地工作的,開闊的眼界、流利的外語和雄厚的知識儲備 也使他們比內地大學畢業的學生更有競爭力。

據城市大學統計,前幾年城市大學的內地畢業生,有67%留在香港就業或到海外深造。香港大學的內地畢業生則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著名高等學府及美國微軟、花旗銀行、紐約人壽保險等大公司。

港校招生人數不會無限上升

隨著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影響力的擴大,有學者和媒體提出,香港高校的吸引力已超越北大和清華,雙方在每年高考後爭奪最優秀生源已是必然。對此論斷,不少人提出異議。他們認為,香港高校的招生人數不會無限制上升。

據了解,香港大部分高校都想在未來幾年把非本地學生的比例從目前的10%提高到25%。“但25%是上限,” 香港大學中國事務總監表示,“招收內地學生是為了增加生源的多樣性,我們總不希望整個學校都是內地學生。”@

相關新聞
李家同:從聯招漏計分談聯招的存廢問題
考前不宜喝咖啡提神
港空氣污染致巨大經濟損失
湖北車禍 港人3死13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