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金礦的窮國——玻利維亞

韓婕 撰文

人氣 497
標籤:

玻利維亞(Bolivia)1825年正式從西班牙獨立,獨立後的160年間,經歷了190次政變、更換了近70名總統。獨立後與鄰國為了爭奪豐富礦產,已經喪失了50%的土地,包括現今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脈和沿海地區,巴西南部,和巴拉圭北部,更失去沿海地省份及重要港口安托法加斯塔 (Antofagasta)而成為一個內陸國家。

玻利維亞為紀念從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來的民族英雄—玻利瓦爾解救而獨立,所以便以他的名字為國名。首都拉巴斯(La Paz)是世界上最高的首都


彩色的玻利維亞高原 (維基百科/ Luca Galuzzi)


鹽湖上的鹽礦場 (維基百科/Luca Galuzzi)

玻利維亞是南美洲最貧窮的國家,但因為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被稱為「坐在金礦上的驢」。玻利維亞坐擁南美洲第二大天然氣田,在薩爾瓦多的聖克魯斯礦藏含有世界上70%的鐵和鎂。

玻利維亞西部以玻利維亞高原與智利和秘魯相連,南部與阿根廷和巴拉圭為鄰,東部和北部與巴西接壤。人煙稀少的東部和東北部大部份為亞馬遜河沖積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五分之三,人口稀少;中部為農業發達的山谷地區,許多大城市集中於此區。

居住在玻利維亞高原上的阿依馬拉族和克丘亞族印第安人,是紡紗布的能工巧匠。他們織的布色澤艷麗,圖案別緻,經久耐穿。早在西元前2800年,印第安人就已開始織布,用以抵禦安第斯山區的嚴寒酷熱。

這個南美最窮的國家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蹟,西元五至十世紀的蒂瓦訥庫帝國(Tiahuanaco/Tiwanaku)遺下同名的古城遺蹟。

的的喀喀湖


近瞧的的喀喀湖的對岸是安地斯山 (維基百科)

由雨水和溶解的冰河水匯聚而成,海拔3812公尺的的的喀喀湖(Titicaca)位於秘魯玻利維亞交界處,是世上最高的商業通航湖泊,總面積約8300平方公里,也是南美最大的湖,乘船出遊別有一番風味。

的的喀喀湖是由兩個幾乎分隔的湖組成,兩湖的銜接點在地基那岬(Tiquina)相距800公尺,為湖水最窄的地方,大湖平均深度135公尺,最深處為284公尺;小湖平均深度9公尺,最深處為40公尺。湖內有41個島嶼,其中一些島嶼人口非常稠密。

的的喀喀湖區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馬鈴薯的原產地,周圍群山環繞,峰頂常年積雪,湖光山色,風景十分秀麗,為旅遊勝地。


遠眺的的喀喀湖的對岸是安地斯山 (維基百科)

科巴卡巴那


科巴卡巴拿鎮供奉黑聖母的大教堂 (維基百科)

科巴卡巴那(Copacabana)位於的的喀喀湖(Lago Titicaca/Lake Titicaca)畔,靠近秘魯邊境(秘魯境內觀賞的的喀喀湖的小鎮是普諾/Puno),在印加王朝時代,科巴卡巴那是前往太陽島(Isla del Sol)朝聖者的中途站。

在西班牙殖民地年代的1583年,科巴卡巴那豎立了一尊「黑聖母」像(La Virgen Morea del Lago/Virgen de Candelaria),據說自此便多次顯靈,科巴卡巴那自此成為聖地;還將「黑聖母」分送到其他地方,成為拉丁美洲的信仰主幹。

1605年,當地人開始為「黑聖母」建築一座大教堂(La Cathedral),工程直至1820年才完成。今天,科巴卡巴那仍是一處宗教聖地,玻利維亞、秘魯甚至其他國家的虔誠信眾仍繼續到科巴卡巴那朝聖。


由普諾遠眺的的喀喀湖 (維基百科)

由科巴卡巴那遠眺的的喀喀湖 (維基百科/ Christopher Walker)

烏羅浮島


Uros人收穫totora蘆葦 (維基百科/Christophe Meneboeuf)

近瞧的的喀喀湖中用蘆葦建的浮島、房屋和船 (維基百科/ Jerry Daykin)

的的喀喀湖上的烏羅族人(Uros)用蘆葦做的浮島是那裏的最大特色,雖然變得商業化,但仍不乏印第安風情。

浮島是當地印第安民族用湖中盛產的totora蘆葦草綑起而成,僅靠幾枝竹枝插在水底固定位置,居住在浮島上的居民全都是烏羅族人。「島上」建有蘆葦房屋和瞭望,塔居民定期在島面加添蘆葦,以保持浮島的厚度,現今遊客到訪的則大都是專為接待遊客而設的。

以往浮島會隨水漂流,現在則大都下了錨。踏上浮島,感覺「地」表虛浮頗新奇。有些浮島較小只住了幾戶烏羅族家庭,有些大的浮島甚至建有學校商店。「岸」邊還有蘆葦編織而成的獨木舟,首尾如飛簷翹起的造型相當別緻;有些會在船首紮一獸首用以辟邪認路。

傳說約千年前,他們的老祖宗為了逃避印加人和科拉斯(Collas)族人的侵略,而建造浮島,將自己的族群「隔離」在的的喀喀湖中央,世代相傳,只跟同族人通婚,只講自己的語言(Amara的印第安語)。

時至今日,「烏羅」人仍堅持不去只需幾分鐘船程的市鎮,購買生活所需用品,繼續自給自足地過著原始生活,以捕魚維生,並種植薯類裹腹;每天由一個家庭負責煮食,其餘的人便分別去捕魚、修補浮島、織布等。現在住在浮島上的為烏羅人後代,歷經數代與相鄰種族的混血之後,最後一個烏羅人在西元 1959年過世。

養殖區是在浮島中留一兩公尺見方的缺口,舖放網罟放養湖魚、雞和從幼鳥便教養作為捕魚工具的鸕鶿。

上浮島參觀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要將文明的產物送給島民,包括垃圾、日用品,甚至給小朋友糖果,當地人希望觀光客不要對島民的生活造成「污染」。

太陽島


往Yumani山路沿途風光 (維基百科/ Ester Inbar)

大陽島(Island of the Sun/Isla del Sol)和月亮島(Isla del Luna)是印加聖地,傳說在一場大洪水過後,湖的中心是太陽誕生之地,當它升起後就在地球上留下了它的印記。

傳說是印加文明的起源地,太陽之子從湖中到陸地建立起印加帝國,曼寇‧卡帕從的的喀喀湖浮出水面後,首先到這座島嶼,由此登陸人間,所以才被稱為太陽島。

離太陽島不遠,有個面積較小的月亮島,人們相信它與曼寇‧卡帕之妻,來自月亮的瑪瑪‧華寇有關。據說月亮島古時是片「處女地」,經千挑萬選的處女,都會被派往這的修道院,然後透過祭祀奉獻給太陽。

印加人在太陽島上遺下多座建築,其中以島西北的Chincana遺蹟最大最完整,通過地下道路可以到達印加人宮殿,其他主要遺蹟包括島南的一處建築物,以其石屋和石門吸引了大量來此遊覽的客人。Pilco Kaina (Pilcocaina)、太陽廟(Templo del Sol) 以及一些印加人的石梯和水道等。

太陽島居民大多為漁民,印加人相信,太陽誕生於的的喀喀湖,湖的名稱源於太陽島上一塊名叫「Titi Khar’ka」的大石,太陽島號稱是玻利維亞境內最大最完整的印加遺蹟。


右下角為Chincana的印加遺蹟 (維基百科/ Benjamin Vanderlick)

的的喀喀湖中太陽島一隅 (維基百科/ AlexSP)

烏尤尼鹽湖


烏尤尼鹽湖上的駱馬(Llama) (維基百科/ Phil Whitehouse)

魚島上碩大的柱狀仙人掌 (維基百科/Faschaun)

玻利維亞西南部的烏尤尼鹽湖(Sale de Uyuni) 為盛產紅鶴、千年仙人掌以及稀有蜂雀的獨特地區,因氣候寒冷乾燥,原本只有採鹽業者才會光顧,近來卻成為冒險者與旅遊者的熱門景點。

大約四萬年前,這裡是一個巨大湖泊,曾覆蓋安第斯高原的一大部份。湖泊乾涸後,形成了一塊月牙形狀、面積達10,582平方公里的鹽沼地,長160公里、寬130公里約有台灣的三分之一大,其實只有夏天雨季時,這裡才稱得上「湖」,其他的季節只能稱作「鹽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鹽田。


設備完全由鹽磚蓋的Playa Blanca旅店 (維基百科/Steffen Sledz)

烏尤尼鹽湖夕陽 (維基百科)


力坎卡波火山和綠鹽海 (維基百科/Ville Miettinen)

在紅鹽湖上紅鶴(flamingos) (維基百科/Luca Galuzz)

位於海拔5920公尺的力坎卡波火山(Licancabur)有世界上最高的湖泊,因火山礦物質的作用,這裡有大自然造就的紅鹽海(Red Lagoon/Laguna Canapa)和綠鹽海(Green Lagoon/Laguna Verde)。

這裡的天氣惡劣,為火山頻發區,又有沙塵暴和大霧,如珍珠光澤的鹽湖,遠方終年被白雪覆蓋的火山,煙霧瀰漫的間歇泉、荒漠、高原、怪石,天色的變幻加上礦物質地形,使這裡增加了吸引人的「色彩」。

2007年,英國著名旅遊出版公司「拉夫指南」把烏尤尼鹽海評為「世界上25個最棒的旅遊景點」之一。從Playa Blanca旅店的窗子望出去,烏尤尼鹽海象一條閃著白光的毯子,從安第斯山頂鋪展下來,一直到地平線與藍天交會。

鹽湖上的魚島(Isla de Pescado)上長滿了2-3公尺高的仙人掌,在一片茫茫無際的白「鹽」大地上,出現這個如同荒漠景觀的地貌,頗令人有走在沙漠中,突然進入「綠洲」的感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


鹽漠上的荒漠 (Isla de Pescado)(維基百科/Lion Hirth )

站在魚島上下望彷彿入了仙境般 (維基百科 )


鹽湖中魚島上高大的仙人掌 (維基百科)

鹽湖中魚島(Isla del Pescado)上高大的仙人掌 (維基百科)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玻利維亞車禍20死
玻利維亞發生車禍20人死
玻利維亞班機迫降森林 人員均安
51死 玻利維亞宣佈發生國家級洪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