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博採眾長》﹙二﹚

拉洋片

拉洋片,又名“拉大片”、“西洋鏡”或“西湖景”,是清末興起的民間雜耍,經常在天橋或廟會的地場上表演。藝人把各種彩色畫片﹙每張約三尺長、兩尺半寬﹚用繩子栓放在木箱中,箱子中間裝有四、五個凸透鏡。

每次開演約坐四、五個乃至十位觀眾。藝人一邊拉放圖片,一邊敲打著鑼鼓,演唱畫片的內容。另有一種是橫推畫片,看一回是八張大片。有的聽眾則不看大片,只站在木箱周圍聽演唱。

拉洋片的畫面較講究,以出自天津塘沽的專業畫家潘小禿之手的為最好。三十年代的購買價格是,大張的彩色畫片十元、小張的五元,先交定錢,半年後取貨。演出器材木箱子,也得到山東德平縣訂做。

*演出名家︰焦金池

清末,河北省任邱縣唱西河大鼓的民間藝人焦永順﹙藝名︰老金牙﹚跟潘小禿很熟,訂做畫片,當月可得,便讓兒子焦金池學習拉洋片。焦金池原本即會自彈自唱西河大鼓,就在這個基礎上創作了洋片唱調。

由於焦金池鑲著兩顆金牙,聽眾都叫他“大金牙”。從二十年代末起,焦金池的拉洋片就譽滿天橋,被稱之為“天橋八大怪”之一。焦金池的特點是台風熱情、嗓音宏亮、口齒清晰、表情豐富。會演唱的小曲多,活路較寬;他演唱的《大花鞋》等洋片曲目曾灌製唱片,風行全國。

焦金池每天上午十一點多鐘出來,搭好布棚,把畫片掛好,然後站在一條板凳上,用雙手敲起鑼鼓。觀眾圍滿以後,他拾起一根五尺多長的細竹竿,指著鏡子裡的畫片說︰「您看這片,這是前門樓子九丈九,這是後門樓子七丈二。」又指著另一片說︰「這是那年張勛復辟的事兒,呵,那一回張大帥可算砸了瓷兒啦!險些沒栽在北京城裡。」

「您再看這一張,這是馮玉祥的國民第一軍聯合郭松齡攻打奉天的事。郭松齡由天津楊柳青乘小火輪而來,小火輪船頭上站的是國民二軍孫岳。…南面大樓之下那麼多人,是紅萬字會的人,倆人用軟床搭著一個人。…您再看小土山上黑呼呼一片,約有好幾百人,是李景林在稻田裡紮下大營。…雙方都預備好大砲、機關槍,其勢洶洶。諸位坐定了看,聽我『大金牙』一段一段唱給諸位來聽。」

*實況例舉︰

這時,坐滿了觀眾,每人給他大銅元兩枚。他放下竹竿,站在板凳上,敲起鑼鼓唱起來︰

「往那裡頭再看哪!頭一片,

兩軍失和啊,起了戰端。

中國人自己來打自己,

大隊人馬紮在了稻田。

機關槍、轆轤砲擺成陣咧,

轉動機簧噢,都冒了白煙,唉……」

直到八大片拉完了,觀眾起坐,“大金牙”從板凳走下來,滿面笑容的讓大家︰「諸位逛天橋,您要走累了,在我這兒坐下歇一歇腿兒,總共花上兩個大銅子,又看真正相片,又聽唱兒,只當捧我“大金牙”啦!諸位坐下之後,我盡力的給您唱,管保不能重複。我要唱重了一句,您就給我一個大嘴巴!」

接著指指鏡子裡的畫片︰「您站在外邊瞧,這個戰事片人馬黑呼呼一片,瞧不甚清。若是坐下來由我這顯微鏡一照,真得看出十里地遠去。來、來…這位兄弟捧捧我,這位老總也捧捧我的場面。」

*唱詞例舉︰

他唱的詞四句一反覆,有專門描寫風景的唱詞,例如︰

「往那裡頭再看哪!頭一片,

十月臘冬好冷的天。

那大雪不住地紛紛下,

樓台殿閣呀,成了銀山哪!唉……」

帶故事情節的《大花鞋》的唱詞是這樣的︰

「往裡頭再看哪!又一張,

南鄉有個二姑娘,

二姑娘得了那冤孽病,

要到那南洼去燒香。

渾身衣裳做完畢,

還有雙繡花鞋沒有做上。

紅緞子買了哇,那個八匹喲,

鋼針買了哇,兩大抬筐。啊…唉!」

*相聲裡的《拉洋片》︰

相聲裡的《拉洋片》創作於二十年代末,它是模仿拉洋片用鬧劇形式進行表演,“甲”飾拉洋片的;“乙”飾觀眾。“甲”施展八面生風的生意口,誘迫“乙”看洋片,藉以組織“包袱”。一開頭是學唱“大金牙”的唱段,說是京南一帶的洋片唱法;又介紹京東一帶的洋片唱法,並加以摹擬,然後進入“正話”這段題為《拉洋片》的“柳活”﹙唱功部分﹚,經過不斷的整理和加工,成為傳統相聲中的保留曲目。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