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聲史《 相聲撂地開場劇》﹙下﹚

開場小唱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續前﹚
*有時藉助開場小唱︰
相聲“撂地”作藝,還常常有“開場小唱”。“開場小唱”顧名思義,就是正段前的幾句唱詞。“撂地”作藝,有時是這樣的;一開場,“乙”這個人好像在說單口相聲,先拍醒木說幾句書詞兒︰
「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淒涼。小橋流水桂花香,日夜千思萬想。
 心中不得寧靜,清晨早念文章,十年寒苦在書房,方顯才高智廣。」

接著再說幾句閒話,剛開場就是慢慢說著,伺候先來的,候著沒到的;一個人說什麼哪?單口相聲,也叫單笑話。有大笑話、小笑話…正自說著,有可能“甲”就從觀眾中走進場子裡,坐在“乙”對面的門凳上,又唱又說了,主旨在逗笑;當時“撂地”作藝就是這樣,隨意性相當大。也許唱了一段“開場小唱”後,“乙”會把“甲”轟走,接著再說。…可是,“甲”又會回來跟“乙”聊天,不知不覺進入“正活”。

這種“開場小唱”滑稽、活潑,不管唱什麼,都有“包袱”,很受歡迎。也有的相聲藝人用「樂亭大鼓」《王二姐思夫》作“開場小唱”,此時“甲”一樣可以從觀眾中進入場內,裝瘋賣傻的學彈三弦伴奏。這類逗笑的“開場小唱”無非是為了招人。

*各種路數招徠觀眾︰
那時候,天橋“撂地”場子一個挨著一個,各有各招人的路數;變戲法的靠敲鑼,唱小戲的有所謂的“打通”,練把式的擦拭刀槍,馬戲則是連打鑼鼓帶嚷嚷︰「看馬戲來吧!」旁邊還有人幫腔︰「交代交代,買派賣派,馬腿溜開了,哎!腰腿溜活了,哎!馬上有三趟,哎!馬下有三回,哎!你活到七十七的,八十八的,活白了鬍子,老掉了牙的,沒見過這新鮮的玩意兒啊!仨人六條腿兒啊!」。

相聲場子面臨這樣激烈的競爭,光靠一個人說,恐怕連聽都聽不見,只好靠三、四個人一起的“開場小唱”;「什不閑」、「蓮花落」、「大鼓」、「京戲」、「旱船調」,花樣翻新,聲勢又大,比較容易招徠觀眾。有時開場是這樣的︰

「甲、丙、丁齊唱《念喜歌》︰
『喜逢慶宴慶蟠桃,喜酒斟上甌幾甌。俊鳥落至在房簷上,喜報三元獨占鰲頭哇。獨占鰲頭哇,兜兜七兜七兜鏘…』
乙︰我也會這個,別唱啦!我這意思……
甲︰一上台來細留神兒。
齊︰搭鏘。
甲︰一邊財神一邊喜神兒。
齊︰搭鏘。
甲︰﹙唱﹚財神手扶著搖錢樹,喜神手托著聚寶盆兒,聚寶盆裡倒有金馬駒子在。
齊︰搭鏘。
甲︰﹙唱﹚金馬駒子以上還鎖著銀人兒。銀人兒手拿著八個字,您哪。
齊︰﹙喊﹚怎麼樣?
乙︰你們反得了反不了,嚷什麼?
甲︰﹙唱﹚願眾位招財進寶日進斗金兒哪!
齊︰兜兜七兜七兜鏘……
甲︰今天是本家大壽之期呀,咱們開過場啦!喜過三場,百無禁忌。
丙︰不錯。
甲︰開場以後哇,唱就唱那吉祥的,說點吉言吉語的。
齊︰哎!是囉!……」

*“撂地”作藝告終︰
1912﹙民國元年﹚以後,北京南城陸續成立了「新世界遊樂場」、「城南遊藝園」,以及「四海昇平」、「青雲閣」、「大觀樓」等雜耍園子。相聲藝人又從“撂地”走回舞台,參加了什樣雜耍的演出。由此,原為適應當時“撂地”作藝而發展的各式“開場小唱”,便隨著歷史的發展銷聲斂跡了。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為行業,相聲肇始於1870年前後,早期的相聲藝人把相聲作為經營性的行業,正式建立三派﹙朱紹文、阿彥濤、沈春和﹚,自立門戶,授徒傳藝,並制定行規、行話以形成慣例,並嚴禁未入門的人以假亂真,具有明顯的壟斷性。故自清咸豐、同治年間的這一代相聲藝人開始,行業上正式有了相聲這一行當,以及師徒、行會的觀念,從而也有了相聲宗譜。
  • 朱紹文即為當時一派之祖,他生於1829年,卒於1903年,漢軍旗人,幼年學唱京劇丑角,後來改為架子花臉,擅長編寫武戲、演戲、教戲,學識淵博但不熱衷科舉。1862年咸豐皇帝去世,同治元年要求老百姓戴孝,勒令百日內不准演戲、動樂,戲園子被迫關閉。家無隔宿之糧的朱紹文為了要養家糊口,只得流落「天橋」一帶,靠說笑話、唱小曲,討幾文銅板,維持生活。
  • 據說,「戲曲」的祖師爺是唐明皇;「說書」的祖師爺是周莊王;「數來寶」的祖師爺是范丹;「相聲」的祖師爺是東方朔。
  • 相聲建立行業以後,也逐漸有了正式的拜師儀式。相聲藝人的世代傳承,主要不是依據家族因素,而是另立師承線路;在過去壆相聲必須正式拜師,沒有師承門戶不算藝人,不准參加演出。而相聲界拜師必須要有「引師」——推薦師父的介紹人;「保師」——師徒雙方的保證人;還有「代師」——必須是藝人。徒弟又分為兩種,其中「拜門」生——是指“帶藝投師”,只是為了入門後取得藝人資格,能夠公開演出,其實本身已經具有演出本領,這樣的一般一年業滿。以及「授業」生——拜在門下正式開蒙學藝,要三年另一節的時間才能出師。
  • 過去的時代,師父授業是經常打罵的,無非是“打你今朝有過,望你日後成人”。十分注重基本功的訓練,無非是“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地受罪”;“為了人前露臉,就得山後練鞭”。
  • 清末民初時代北京雜耍的演出場所並不多,除在茶館、雜耍園子演唱外,主要還是在街頭和廟會“撂地”作藝。用藝人自己的話說︰「兩肩膀扛著一個腦袋,有塊地就能演。」金受申《北京的老書館》一文中記述清末以前北京只有八家書館,多是貴族出入的場所。其餘都在便道搭棚子或“撂地”擺場子。
  • 舊時代的天橋聚集了不少的相聲藝人,他們“撂地”作藝,大致有以下四種類型︰第一種——詼諧的學唱京劇和小曲。第二種——當眾或鑽進帳子裡表演「象聲」﹙口技﹚。第三種——講中長篇的笑話,摹擬各種做小買賣的吆喝聲。第四種——怪誕的滑稽表演。
  • 各種類型的“撂地”技藝各佔一絕,互相卻很少交流。作為謀生手段,但始終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 相聲“撂地”作藝,招徠觀眾的開場極為重要。在這方面,相聲藝人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創造了多種多樣,搖曳多姿的開頭方式。
  • 相聲“撂地”作藝,招徠觀眾的開場極為重要。在這方面,相聲藝人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創造了多種多樣,搖曳多姿的開頭方式。
    本篇繼續介紹其它開場式:“大實話”、“大瞎話”...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