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史《 相声撂地开场剧》﹙下﹚

开场小唱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续前﹚
*有时借助开场小唱︰
相声“撂地”作艺,还常常有“开场小唱”。“开场小唱”顾名思义,就是正段前的几句唱词。“撂地”作艺,有时是这样的;一开场,“乙”这个人好像在说单口相声,先拍醒木说几句书词儿︰
“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凄凉。小桥流水桂花香,日夜千思万想。
 心中不得宁静,清晨早念文章,十年寒苦在书房,方显才高智广。”

接着再说几句闲话,刚开场就是慢慢说着,伺候先来的,候着没到的;一个人说什么哪?单口相声,也叫单笑话。有大笑话、小笑话…正自说着,有可能“甲”就从观众中走进场子里,坐在“乙”对面的门凳上,又唱又说了,主旨在逗笑;当时“撂地”作艺就是这样,随意性相当大。也许唱了一段“开场小唱”后,“乙”会把“甲”轰走,接着再说。…可是,“甲”又会回来跟“乙”聊天,不知不觉进入“正活”。

这种“开场小唱”滑稽、活泼,不管唱什么,都有“包袱”,很受欢迎。也有的相声艺人用“乐亭大鼓”《王二姐思夫》作“开场小唱”,此时“甲”一样可以从观众中进入场内,装疯卖傻的学弹三弦伴奏。这类逗笑的“开场小唱”无非是为了招人。

*各种路数招徕观众︰
那时候,天桥“撂地”场子一个挨着一个,各有各招人的路数;变戏法的靠敲锣,唱小戏的有所谓的“打通”,练把式的擦拭刀枪,马戏则是连打锣鼓带嚷嚷︰“看马戏来吧!”旁边还有人帮腔︰“交代交代,买派卖派,马腿溜开了,哎!腰腿溜活了,哎!马上有三趟,哎!马下有三回,哎!你活到七十七的,八十八的,活白了胡子,老掉了牙的,没见过这新鲜的玩意儿啊!仨人六条腿儿啊!”。

相声场子面临这样激烈的竞争,光靠一个人说,恐怕连听都听不见,只好靠三、四个人一起的“开场小唱”;“什不闲”、“莲花落”、“大鼓”、“京戏”、“旱船调”,花样翻新,声势又大,比较容易招徕观众。有时开场是这样的︰

“甲、丙、丁齐唱《念喜歌》︰
‘喜逢庆宴庆蟠桃,喜酒斟上瓯几瓯。俊鸟落至在房檐上,喜报三元独占鳌头哇。独占鳌头哇,兜兜七兜七兜锵…’
乙︰我也会这个,别唱啦!我这意思……
甲︰一上台来细留神儿。
齐︰搭锵。
甲︰一边财神一边喜神儿。
齐︰搭锵。
甲︰﹙唱﹚财神手扶着摇钱树,喜神手托着聚宝盆儿,聚宝盆里倒有金马驹子在。
齐︰搭锵。
甲︰﹙唱﹚金马驹子以上还锁着银人儿。银人儿手拿着八个字,您哪。
齐︰﹙喊﹚怎么样?
乙︰你们反得了反不了,嚷什么?
甲︰﹙唱﹚愿众位招财进宝日进斗金儿哪!
齐︰兜兜七兜七兜锵……
甲︰今天是本家大寿之期呀,咱们开过场啦!喜过三场,百无禁忌。
丙︰不错。
甲︰开场以后哇,唱就唱那吉祥的,说点吉言吉语的。
齐︰哎!是啰!……”

*“撂地”作艺告终︰
1912﹙民国元年﹚以后,北京南城陆续成立了“新世界游乐场”、“城南游艺园”,以及“四海升平”、“青云阁”、“大观楼”等杂耍园子。相声艺人又从“撂地”走回舞台,参加了什样杂耍的演出。由此,原为适应当时“撂地”作艺而发展的各式“开场小唱”,便随着历史的发展销声敛迹了。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为行业,相声肇始于1870年前后,早期的相声艺人把相声作为经营性的行业,正式建立三派﹙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自立门户,授徒传艺,并制定行规、行话以形成惯例,并严禁未入门的人以假乱真,具有明显的垄断性。故自清咸丰、同治年间的这一代相声艺人开始,行业上正式有了相声这一行当,以及师徒、行会的观念,从而也有了相声宗谱。
  • 朱绍文即为当时一派之祖,他生于1829年,卒于1903年,汉军旗人,幼年学唱京剧丑角,后来改为架子花脸,擅长编写武戏、演戏、教戏,学识渊博但不热衷科举。1862年咸丰皇帝去世,同治元年要求老百姓戴孝,勒令百日内不准演戏、动乐,戏园子被迫关闭。家无隔宿之粮的朱绍文为了要养家糊口,只得流落“天桥”一带,靠说笑话、唱小曲,讨几文铜板,维持生活。
  • 据说,“戏曲”的祖师爷是唐明皇;“说书”的祖师爷是周庄王;“数来宝”的祖师爷是范丹;“相声”的祖师爷是东方朔。
  • 相声建立行业以后,也逐渐有了正式的拜师仪式。相声艺人的世代传承,主要不是依据家族因素,而是另立师承线路;在过去壆相声必须正式拜师,没有师承门户不算艺人,不准参加演出。而相声界拜师必须要有“引师”——推荐师父的介绍人;“保师”——师徒双方的保证人;还有“代师”——必须是艺人。徒弟又分为两种,其中“拜门”生——是指“带艺投师”,只是为了入门后取得艺人资格,能够公开演出,其实本身已经具有演出本领,这样的一般一年业满。以及“授业”生——拜在门下正式开蒙学艺,要三年另一节的时间才能出师。
  • 过去的时代,师父授业是经常打骂的,无非是“打你今朝有过,望你日后成人”。十分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无非是“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地受罪”;“为了人前露脸,就得山后练鞭”。
  • 清末民初时代北京杂耍的演出场所并不多,除在茶馆、杂耍园子演唱外,主要还是在街头和庙会“撂地”作艺。用艺人自己的话说︰“两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有块地就能演。”金受申《北京的老书馆》一文中记述清末以前北京只有八家书馆,多是贵族出入的场所。其余都在便道搭棚子或“撂地”摆场子。
  • 旧时代的天桥聚集了不少的相声艺人,他们“撂地”作艺,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诙谐的学唱京剧和小曲。第二种——当众或钻进账子里表演“象声”﹙口技﹚。第三种——讲中长篇的笑话,摹拟各种做小买卖的吆喝声。第四种——怪诞的滑稽表演。
  • 各种类型的“撂地”技艺各占一绝,互相却很少交流。作为谋生手段,但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 相声“撂地”作艺,招徕观众的开场极为重要。在这方面,相声艺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创造了多种多样,摇曳多姿的开头方式。
  • 相声“撂地”作艺,招徕观众的开场极为重要。在这方面,相声艺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创造了多种多样,摇曳多姿的开头方式。
    本篇继续介绍其它开场式:“大实话”、“大瞎话”...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