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博採眾長》﹙四﹚

數來寶

舊時,演唱“數來寶”的都是乞丐,連“下九流”都不包括他們,賣藝的也不承認他們是江湖藝人。他們始而沿街乞討,後來才轉移到天橋及廟會“撂地”做藝。

*「奉旨欽准」︰

傳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幼年家貧,放過豬、討過飯,後來聚兵起義,帶領常遇春、胡大海大鬧武科場,失散以後,又討過飯。當了皇帝以後,乞丐曾找過他,他明令乞丐可以敲打牛掀板骨到店舖、住戶門口數蓮花落,乞討銀錢,文武官員不得阻攔。於是乞丐打著「奉旨欽准」的金字招牌,數到哪家,哪家不敢不給錢,最後形成了“惡質”現象。

清代待餘生《燕市積弊》載云︰「不論娶媳婦、聘姑娘、生日滿月、掛匾開市、豎柱上樑…,他拿著時候跟你來搗亂。你一嫌麻煩,就快快兒的給錢吧!不管什麼喜事,老是那一套,摘頭換尾,各安各轍。例如︰『一進門來喜洋洋,』一定是『姑娘家陪送好嫁妝。』要是『一進門來喜氣沖,』必是『八抬大轎滿天星。』」

「妙處就在煞尾兒句,別管什麼事也掃到『正念喜,抬頭觀,空中來了福祿壽三仙。增福仙、增壽仙,後跟劉海灑金錢。金錢灑在寶宅內,富貴榮華萬萬年。』『幫一個吧,老財主!』」

*唱詞舉例︰

他們演唱的詞雖有一定的套路,但也可以見景生情、即興編詞,自由換韻,靈活掌握。例如︰

「金招牌,銀招牌,哩哩啦啦掛起來。

這兩年,我沒來,聽說掌櫃的發了財。

掌櫃的發財我沾光,你吃肉來我喝湯。

估衣舖,賣衣裳,眼前來到煤油莊。

煤油煤油,給的多,只能點來不能喝。

我跟掌櫃的一較勁兒,喝了兩口不是味兒。

不言語,不答聲,亞賽文王請周公。

請是請,讓是讓,三顧茅廬諸葛亮。

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操百萬兵,

火燒曹操百萬兵,船頭借過狼牙箭。 ……」

從上面的唱詞可以看出,“數來寶”靈巧多變,因此,也稱之為“流口轍”、“順口溜”。他們在天津,“撂地”並沒有準地方,哪塊地場閒著,就在哪塊地場作藝。一般都是三兩個人搭檔,唯有小海﹙藝人名﹚與曹德奎﹙藝人名﹚單獨演出。

小海拿手的有段《怕》︰「天怕無時地怕荒,小雞最怕黃鼠狼。賣砂鍋的怕狗打架,害眼的就怕瞧太陽。賣豆汁兒的怕打鍋底,拉洋片就怕走泥塘。」唱詞雖較粗俗,但是一些勞動人民很喜歡聽。曹德奎還演過帶故事情節的《諸葛亮開局》、《姜子牙押寶》等,並表演過“彩唱數來寶”;表演時化丑妝,沖天小辮兒,上繫銀鈴,穿肥大的花大掛,以嗓音清脆嘹亮取勝。

*汲取相聲演出︰

四十年代享名京、津的相聲藝人戴少甫加工整理“數來寶”,編成相聲《數來寶》,此後又出現以“數來寶”為表演形式的《同仁堂》相聲段子。1938年以後,戴少甫經常與于俊波搭檔演出;戴扮演“數來寶”的藝人,于扮商店掌櫃,珠聯壁合,增添許多“包袱”,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例如︰

「打竹板,往前趕,眼前來到理髮館。

先拜羅祖後拜你,你是羅祖大徒弟。

男剃左,女剃右,僧道兩家剃前後。

先刮臉,後掃眉,剃完還打五花錘。」

又如︰

「東三省,三宗寶,人蔘、貂皮、烏拉草。

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麵醬、春不老。

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砲台、鈴鐺閣。﹙「閣」在此讀「搞」音﹚

北京城,三宗寶,人情、勢力、腦袋好。

傻子也有三宗寶,破棉褲、破棉襖、蝨子多了不怕咬。

裡推外,外推裡,大掌櫃的就是你。

早知要錢這麼難,不如回家種莊田。

早知要錢這麼費勁,不如回家拾大糞。

拾大糞,起得早,這才學會了“數來寶”。」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