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學語言微調被指仍存標籤效應

標籤:

【大紀元1月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教育局昨日推出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措施,正式改變沿用10年的母語教育政策。由明年9月起,學校將不再分為「中中」和「英中」,會改為按中一收生質素,分別開設「彈性班」和「中文班」,讓學校彈性決定教學語言。教育局指,新措施涉及約10億元開支,預計將有80間中文中學能夠使用英語授課。

有英文學校對新措施表示歡迎,但有中文學校指,各校「彈性班」數目不同,仍然存在標籤效應。

「彈性班」選擇教學模式多樣化

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在2010/11學年開始,推行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措施。現時把全港中學劃分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的「二分法」將會取消,改為讓學校根據過去2年的中一收生質素,申請開設「彈性班」。一班要有85%的學生屬於全港「前列40%」,加上老師英文程度及學校配套達標,才能成為「彈性班」,即是能彈性地選擇教學語言。

教育局指,「彈性班」的教學模式可以非常多樣化,學校可自行決定用全英語教學,亦可以用分班、分組、分科及分時段模式,混合用中英語教學。

不過,餘下未達要求的班級,便會是「中文班」,維持母語教學。老師可利用英語作補充教學,但不能佔用多過總授課時間的25%。學校亦可以把這些英語教學時間用在同一科目,變相個別科目可用全英文授課。

為了淡化學校的標籤效應,學校不可以公佈會開多少班彈性班,家長需自行向學校查詢,但學校必須在中學概覽列明哪些科目會用中文、英文或中英語混合授課。教育局會每2年檢視一次學校的收生情況,決定學校是否要改變開彈性班的數目。

近10億推5年支援措施

另外,教育局會投放約9.64億元,推出為期5年的支援措施,協助培訓中小學教師,包括為中學提供代課老師,讓其他老師進修、在小學推行「提升英語水平」,以及設獎學金吸引人才投身教育界。

教育局長孫明揚昨日表示,新方案將令80間中文中學,有能力開設「彈性班」。方案以6年作為規劃期,日後學校即使面對縮班,「彈性班」數目在6年內不會改變。局方爭取在今年夏季前獲得行政會議批准有關方案。

英中聯會和18區家長會,對微調措施表示歡迎,認為可增加學生接觸英文的機會。

有中學擔心部份學科未能連貫

不過,有中文中學擔心,各間學校的「彈性班」數目不同,實際上並未釋除標籤效應。有教師亦擔心,學生在初中期間可能轉換班別,有部份學科未能連貫以同一語言授課,會影響學習進度。有學校更表示,即使有足夠資格開辦彈性班,亦未必會開辦。

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小組主席田北辰,昨日質疑政府的微調政策,在實踐上存在矛盾及衝突,更直言新措施會令標籤效應更加明顯。他指出,家長只要打幾個電話,就可以問出學校有多少彈性班,屆時連一班彈性班都無法開辦的學校,會受到更嚴重的標籤。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教學語言微調企圖淡化標籤效應
黃傑龍批「走塑」搞到前線
港《中暑指引》修訂 與天文台酷熱天氣提示掛勾
港最低工資|傳引「可加不減」方程式 今次料加至41.8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